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明两位大书法家 都是被这本字帖启蒙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8 22:15: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10-28 22:17 编辑

宋明两位大书法家 都是被这本字帖启蒙的
作者:网易新闻                                                                                                                                                                                                            2016-10-27 10:03:00

                    ·多宝塔碑局部
自从大唐出了个颜真卿,一千年来“颜体”就在书法圈站稳了脚跟。
后世凡成大家者,多半都学习过颜的书法,而其中有明显成就者,受益的往往不是颜真卿成熟期的《颜勤礼》《颜家庙》,而是壮年时的《多宝塔》。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且看看这两位大书法家——
1蔡襄

蔡襄是北宋著名书家,位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他是四人中年纪最长的,但是排在最后,可即便如此,已经在地位上超越大宋绝大多数书家了。

宋四家里的几位,除了米芾比较狂傲,其他人都比较客气,比如黄庭坚就说苏轼是本朝第一,而苏轼则说蔡襄本朝第一。

蔡襄的书法继承多于发挥,属于传统功力型。而他的功力,主要就来源于对颜真卿的研究。从碑拓《多宝塔》到墨迹《自书告身》,蔡襄无不涉猎,可谓颜真卿的铁杆粉丝。

当然,作为北宋大家,蔡襄也和同代很多人一样,取法五代杨凝式,他以颜楷为根基,加以挥洒,最终还是写出了个人气象。
2董其昌

董其昌虽出现在晚明,但他博采众家,横扫众多前辈,成为有明一代最可称道的书法宗师之一。

对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来说,董其昌是励志的,因为传说他起初写得很差,后来考试受到刺激,才发愤练字,终于成才。
而他发愤后努力写的第一帖,就是颜真卿的《多宝塔》,写了没两年他就自我感觉超过文徵明了,又超过赵孟頫了。

然后他跳过唐朝,奔晋代而去,一接触二王行草,就把行草搞成了云里雾里的样子。
可是他一写小楷,就暴露了自己的“出身”,晚年所写《千字文》里,随便一划拉,都是噼里啪啦的《多宝塔》——

董其昌之后,学颜有成就者,刘墉,何绍基,钱南园,谭延闿……不过越往后,颜的痕迹就越重,自己的味道就越轻,到了华世奎这儿,几乎就成了山寨版颜体的代言人了。

究其根源,只是因为后来者多取法颜真卿成熟时期的楷书,个性太明显,所以一入其境,终生难逃;反观蔡襄、董其昌,因为他们从《多宝塔》入手,颜的特征尚不明显,而笔画精到,气足神完,是入门的极佳范本。当然更重要的是,入了门还能出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02:03 , Processed in 0.0082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