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刘伯承低调的上将英雄,三大战役重要的决策者,享年65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30 17:40: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比刘伯承低调的上将英雄,三大战役重要的决策者,享年65岁                                                         

2021-03-28 09:45                    
                          “三大战役要怎么打?”“怎么样才能打胜仗?”毛主席、朱老总、周恩来指挥三大战役时都要询问这位上将意见,他军事才能多强,究竟有何能力?
革命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伟人,他们在那一时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之时,他们也被授予很高的荣耀。那些耳熟能详的伟人,往往都是上将级别的人物,比如刘伯承就是很多人称赞的英雄,但还有一个人表现的比较低调,他生前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周恩来还特地与他握手。
他的名字就是李涛,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非常陌生。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当中,李涛上将的战斗经历较为独特,似乎他并不是那种在战场上为革命而奋斗的忠志之士,而是长期领导无名英雄群体和军机要害部门工作,所以他的功绩卓越,但并没有太多人知晓。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名上将的知名度不高,就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了,凡是能够评为上将的人,绝对是不简单的。李涛拥有着很强的能力,他经历过很多特殊的工作岗位,为中国革命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得到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的一致认可,三大战役时,这几位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但他们身边总少不了李涛。那么李涛究竟有怎样的经历?
从瑶族农村出来的伟大共产党员
李涛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普通农村当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晚清秀才,而且父亲还是终生以教书为业。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之下,李涛也就有了较高的学识和良好的品行,再加上他天资聪慧,所以他的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之后就开始了很漫长的一段求学道路。

李涛(左二)
从小他的家境也不是特别富有,尤其是在父亲去世之后,还是祖母和几个叔叔凑钱让他上的学。因此在贫穷的压力之下,李涛变得更加刻苦。虽然上学期的整体表现比较平淡,但他在之后也成为了一个热血青年。
与当时很多热血青年一样,李涛也对祖国非常爱护。因此,他还组织了一些爱国运动,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行动,让他被学校开除了。李涛对学校的这种,行为感到不理解,因此他也最终放弃了学业,与其学习那么多高深的知识,倒不如加入共产党成为一个真正做实事的人。1926年初,李涛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初次加入共产党之后,李涛并没有直接上战场,毕竟他是书生出身,所以战斗能力并不强,但他却有着非常不错的头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进行很好的规划。当时李涛展开了一些建党工作,而且也参加过一些政治讲习。

在汝城县发展的过程中,李涛真正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拥有的坚韧精神,整个建党工作虽然展开的比较困难,但是他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先是成为了工人运动特派员,在汝城开展了工人运动之后,他又一起与同伴宣传革命,揭露土豪劣绅的阴谋。
在不断的斗争过程中,这位22岁的青年真正成为了汝城县革命群众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从初期的世纪中也可以看出,李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建党人才,而这样的经验也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有了更好的表现,受到了不少人的重视。
成为军委纵队司令
从最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30年,短短几年的时间,李涛已经成长为了红军师级干部。他的师长是陈伯钧,也是后来的开国上将。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李涛虽然换过很多的职位,但有一个职位让他也感到有些心虚,那就是军委纵队司令。

在红军长征时,李涛突然接受了一个任命,刘伯承要让他担任军委纵队司令,这的确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职位,关系到了整个中央的安危,当时原本纵队的司令是刘伯承,副司令是叶剑英,仅仅从这两个人物的能力来看,就能知道这一职位并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
李涛刚开始并不打算接受这一任命,就像他身边的所有人一样,他也不敢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一职位,所以他一开始选择了推辞,请求刘伯承另选高明,但是刘伯承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李富春也对他进行了开导。
李富春认为,毛主席、周恩来同志都在这个队伍当中,所以在出现大事的时候可以随时请示,而且陈云同志也担任政治委员,所以李涛在这一位置完全能够得到有力的帮助,在这样的劝解之下,李涛终于接受了这一任命。

军委纵队在当时要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而李涛成为军委纵队司令之后,无论是突围还是领导人的饮食起居,他都必须进行管理。他在担任这一职位之后,一直都表现得很谦虚,对别人一直宣称自己只是接替刘伯承的职位,等到之后刘伯承仍会担任纵队司令,而自己会改任政治部主任。
无论是态度还是能力,李涛都表现的非常稳定,从来不会受到别人的质疑。也正是因为他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得尽心尽力,也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一致好评,而且周恩来也与李涛的关系非常不错,他们私下里的关系很亲密,甚至李涛这个名字还是周恩来给他取的,因为他的原名叫李湘民。
辅助中央军委工作
在延安时期,李涛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经济建设部部长之后,他又负责了军委秘书厅工作,基本上在这一时期他都是在军委工作。他也的确负起了责任,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甚至,他还在解放战争初期编撰了一部重要的书——《国民党军战斗序列》。

在这本书中,李涛把国民党各派系的军队、驻地、编制、武器、军官姓名全部登记了下来,而且他在当时确定国民党总兵力为407万,也正是因为他,给出了如此准确的数据,使得当时的作战方案,也有了很好的参考。
三大战役时期,李涛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时毛主席、朱德、周恩来是重要的决策者,他们的事迹已经是非常令人熟悉的了,正是因为有他们的领导,才使得新中国成立。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身边的李涛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
可以说李涛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中央军委首长的得力助手。当时他对待民众同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有毛泽东的指示和叶剑英的嘱托,李涛把自己的工作对象瞄准群众,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那个时候毛泽东一直倡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李涛积极进行了这一方面的发展,他一方面没有放下自己的业务工作,同时还帮助群众一起进行农副业生产。当时他组织工作人员开荒种地,还开办了磨坊、豆腐坊等,李涛同样也参与了辛勤的劳作过程。
也正是因为李涛的带领,当时的工作人员都完成了自给自足的过程,甚至还解决了值班人员的夜餐问题,所以这些工作人员吃糠咽菜的生活也就得到了改善,而且他们没有索要任何来自民众的食物。因此,毛泽东在当时下达的任务,李涛完全记在了心里,并且能够很好的将其完成。
除了这些事迹之外,李涛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位发挥关键作用的军委工作人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也受到了重视,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一个月,也就是1949年11月1日,毛主席就做了一份重要批示:“中央军委印信指即日启用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印鉴,一颗请李涛同志负责保管。”

当时的李涛已经是上将军衔,而且职务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所以他除了保管中央军委印信之外,还保管中央军委条戳,总部关防以及军委主席副主席名章。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涛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而他从加入共产党开始,就一直尽心尽力,所以他做出的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也能看得出,李涛虽然不是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将,但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参谋者、管理者。在革命时期,他发挥的作用同样很重要,如果没有了李涛,那么就会出现很多位置的空缺。
其实在当时像李涛这样的人物有很多,他们在军队的后方进行各种指挥工作,并且在各方面的行动过程中,完全起到了大脑作用,所以在关注各种革命行动的过程中,也应该看到这些在大后方做一系列调动工作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们,仅仅是有那些在战场上杀敌的战将,同样也不可能完成革命。

当然,李涛也并不是那种很弱小的人,曾经他在西安被国民党扣押,国民党还点名只要他一人,李涛却表现得非常从容,并且坚定了忠于共产主义的决心。很显然他在当时已经将失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为革命事业。所以这样的一位为人值得上将称号,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能力方面,他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值得去敬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8 04:00 , Processed in 0.0082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