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向前晚年之憾:八路军本来不止三个主力师团,那一队不该消失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06:26: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徐向前晚年之憾:八路军本来不止三个主力师团,那一队不该消失的                                                         2021-04-02 10:18                    
  引言
说起徐向前元帅,我们并不陌生。在我党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中,有六次都有徐向前元帅的参与,而这些战役的胜利也见证了徐元帅卓越的军事才能。不过,宋代戴复古《寄兴》中曾言:“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毫无遗憾地,而徐向前元帅弥补不了的遗憾,正是一队消失的主力军,也是他常常记挂之事。
徐向前元帅,晚年的那个遗憾,一直是他的一块儿心病。他说:八路军本来不止三个主力师团的,那一队不该消失的。虽然徐元帅战功赫赫,但是在战场上他也并非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在河西走廊战役中,徐元帅所指挥的西路军曾面临着两难的处境,所以即使徐元帅身经百战,但是却也没有办法改变西路军全军覆没的结局。

1936年秋,也就是长征胜利结束后不久,由于接收到了指挥部西渡黄河的命令。所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红四方面军总部以及第五军等陆续到达了黄河,这样的军事部署其实是为了接下来的宁夏战疫而作出准备。后来因为敌情改变,所以该计划被迫终止。
而到达指定位置的部队并没有直接撤回,而是被就地整合,成为了西路军。当时西路军的指挥权被交到了徐向前徐元帅的手中,陈昌浩被任命为了西路军的政委。新整编后的西路军整体阵容十分强大,总人数达到了21800人之多。

徐元帅所带领的西路军因接收到了中央指令需要单独完成西进,以寻找接通新疆的机会。这项任务看似简单,但在这支王牌军队行进后不久,就迎来了第一次挫折,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熟识的鼓浪屿战役。在这一次战疫之中,西路军伤亡人数达到了2000多人之多,更是有不少干部牺牲,而这样的结果使得中央不得不调整战略方针,对西路军做出原地修整的指令。

原本这一战略调整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让当时的西路军得到休养,在永昌以及凉州一片区域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声东击西,干扰敌军判断,为我军制造胜利机会。然而当西路军到达河西以后,情况却与预想中的不同,因为西路军的士兵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再加上民族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西路军与当地人之间的相处也不融洽。多方面因素之下,当时的西路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修养。

由于当时一些实况的耽搁,所以中央对此西路军此时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错过了调整的时机。西路军的战士在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任然苦苦支持,一直期盼能够等到援军的到来,但是却因为实力悬殊过大,一步步被逼上了绝路。
据战后统计显示,这一战中有7000多人战死,12,000人被俘虏,剩余400多名将士溃败退回了新疆,这也成为了徐元帅人生中一大憾事。在徐元帅看来,西路军的失败并不是一次偶然,它主要由三个方面所导致的,若是能够及早发现其中问题的所在,也许就不会有如此惨烈的结局。

首先,徐元帅认为西路军虽然整体人员数目以及实力都很强,但是目的却并不明确。由于当时西路军处境不佳,再加之多次任务的改变,使得全军将士整体处于低迷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投入战疫,无疑是不明智的决定。
另外,当时的西路军虽然看似是在原地驻扎进行调整,但实际上并没有稳固的根基,也没有调养生息的机会,导致大家身心俱疲。再加上双方实力悬殊大,所以战役的失败是注定的。徐元帅难过的是,如果当时包括他在内的上层领导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做出调整,这样也许就不会有这样惨烈的结局了。

结语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人生从没有如果。马银文曾写到:“尽管人生未必没有遗憾,但可以无悔。”这也正是每一位投入到战役中的战士们的心声。他们为了国家流血牺牲,为了能让子孙过上好日子而奋力拼搏,这是他们的骄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次错误也让包括徐元帅在内的领导者们引以为戒,在此后的事情中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之后才有了我们认识的徐将军,也许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牺牲的人就是最好的回报。
参考资料:《左传·宣公二年》《寄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8 04:03 , Processed in 0.0083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