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战时,苏联曾提供给志愿军大量武器,为何彭老总非常生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4 06:2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朝战时,苏联曾提供给志愿军大量武器,为何彭老总非常生气?                                                         2021-04-02 18:56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老总的带领下浴血奋战,尽管用着低于敌人一个档次的战斗物资,但是硬是凭借指挥员非凡的战略指挥艺术和志愿军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其实在战争中苏联曾提供给我军武器装备的支援,但为何彭老总还是多次说苏联人自私,不讲信用。甚至在志愿军大换装期间,彭老总每每审阅到苏联援助中国武器的文件,都会把“无私、国际主义”的感谢字眼用红笔划掉,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做法呢?

长期以来在抗美援朝时期苏联援助中国武器的细节并没有公之于众,不了解实情的大众只能想象当时的场景,这和现实自然会有差距。那么现实是怎么样的呢?首先苏联对我国的援助绝对不是无偿的,甚至还是非常高价的,以至于在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对苏联欠下了巨额的贷款,总金额高达13亿美元。就连后来旅顺当地的军事设备也是以贷款的形式转让给了中国,这部分贷款也是高达9.8亿人民币。
抗美援朝战争起源于1950年6月下旬的朝鲜内战,美国看中这个机会,想要借此干涉朝鲜内政。10月上旬,美军越过三八线继续北进,情况危急,苏联和朝鲜都希望我国可以出战。可是当代战争的基础就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而当时的美国和中国就是云泥之差。

于是中共中央派周总理和斯大林交涉,周总理提出,中国可以出兵,但是武器苏联要给予支持,斯大林一口应下。当时周总理以为:苏联出武器完全是给予中国出兵援朝的报酬。然而并不是,斯大林提出苏联提供给中方的军火中方需按照半价付款。
新中国成立仅1年,经济窘迫。毛主席以史为鉴,提出“租借”方案。据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英、苏、中等一线参战国供给了近500亿美元的武器、物资。
由于战时武器有损毁和破旧,于是美国在战后并没有让接受供给国归还原物,而是折算成了极低的价格,据悉当时苏方只象征性地还了美国3亿美元。如果斯大林也可以同意毛主席的“租借”方案,那么战后中国归还抗美援朝时期苏联提供给中方的武器,就不会对中国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

但是斯大林却表示是从减少苏联的经济负担出发,坚决不同意“租借”方案。而且他表示有考虑到中国经济确实窘迫,而且中国出战是为了苏联、朝鲜和中国的共同利益,苏联就不得不负担一些战费,于是斯大林提出苏联提供给中国的战时武器“按成本价五折”收费。
中国暂时支付不出也没有关系,苏联同意中国信用贷款,利率为1%。这样的条件,如果是正常国际贸易,确实是条件优惠,但是苏联此前一直宣传“无私的国际主义”,绝对不够格。
最终根据斯大林确定的这一规则,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协定: 1950年10月19日之前中国从苏联订购的军事装备及弹药以全价付款;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在此以后的军事装备与弹药以半价付款,铁路器材则以七五折付款。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中国对苏联欠下了30亿人民币军火费的贷款,折合13亿美元。后来苏军撤离旅顺,把当地的军事设备转让给了中国,又增加了9.8亿人民币的贷款。
面临如此巨额贷款,1960年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指示,争取5年内还清。当时国内处于困难时期,尽管如此,各省在外贸小组的带领下,挤出东西来还债。苹果、鸡蛋、肉,统统可抵债。这些抵债的农产品出口时会被苏联严格审查:鸡蛋、苹果要过筛子,不能大也不能小;肉,不能肥也不能瘦! 4年后,中国最终还清了50年代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

抗美援朝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武器支持是否及时呢?
抗美援朝之初,苏联对我国的实力不甚了解,对能否打败美军也没有把握,苏联不但没有出动空军给我国志愿军做掩护,甚至事先承诺给中国提供的武器、弹药一样都没给,在12月之前,苏联只是分两批向我方提供了495辆汽车。
斯大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志愿军开始有信心,并承诺给我军提供军需的呢?这就要回到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
自第二次战役之后,斯大林从中国志愿军身上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开始在战略后勤上逐步恢复正常,但好景不长,从第五次战役后期,苏联武器供应又出现问题,毛主席致电斯大林:"苏方答应过供应中方60个师的装备,请在7至12月,每月按1/6的比例供应全部轻武器、大炮、坦克、飞机、汽车、汽车备件及燃油料、药品和其他军用物资,这些是前线参战部队的基本需要,敌我装备差距甚大,我军需要新装备武装队伍,这对取得战争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斯大林态度强硬地回复了毛主席,他表示60个师的装备,到年底是绝对无法完成的,1951年苏方可以解决16个师的装备,1952年到1954年交付剩余44个师的全部装备。然而事实是,直到1952年4月,苏联只提供了4个师的装备。
苏联不但对华援助武器不及时,而且武器新旧也有较大水分。苏方给中方提供的枪支是老式的“波波沙”冲锋枪和更老的莫辛-纳甘步枪,而在苏方的军队中这两种枪支早已被更先进的AK-47自动步枪和C-41半自动步枪取代。苏方给中方提供的坦克很多是服务于“二战”的老坦克,只是重新刷漆后被送往我国。
另外的2000多辆坦克是苏联淘汰的T-34,它们也借着抗美援朝战争卖给了我国。苏联当时已经装备的火箭筒,没有提供给我国使用,原因是怕被美军缴获,造成泄密。

空战对技术装备的性能要求特别高,但是从1950年10月至翌年5月,苏军给中方提供的战机,把当时的解放军空军参谋长王秉璋气得同苏方拍了桌子。因为苏军提供给中方7个空军师装备,其中6个师提供的是米格-9战机,这款机型性能差,作战半径只有200千米左右,根本无法实现远距离的作战要求。
斯大林对此深感抱歉,2次致电毛主席。即便如此也只是赠送中方372架米格-15作为补偿,用于苏军的米格-17却不提供中方。

说句不好听的,当时的苏联在对我国的援助上,完全就是把一些自己用不上的、淘汰了的破铜烂铁以高昂的价格给我们使用,尽管如此,他们还要打着冠冕堂皇的”援助“名头,这怎么能让人不生气呢?
二我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除了收获战争的胜利,以及大量的战争经验外,“边打边建“,通过这场战争建立了中国的国防工业的基础,弹药资产量上升了3成。量产了50式冲锋枪、53式步骑枪、53式重机枪等轻武器,到朝鲜停战时,我军第一次实现了武器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8 04:00 , Processed in 0.00698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