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祖籍山东的东北人,你知道你的祖辈为什么“闯关东”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8:40: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鱼工作室 2018-01-10 10:33:21


清末民初的山东人,普遍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东北这两个字,代表着山东人魂牵梦萦的土地,那是广袤的、插一根筷子就生长出参天大树的肥沃的黑土地。

山东人闯关东的重要原因,东北人少地多,只要能出苦力开荒,就有饭吃,这是人们赖依生存的笫一要务。由于山东是民国第一人口大省,人地矛盾从清代起就非常尖锐(与之相对的是河北在清初战争中人口损失惨重),所以闯关东的山东人多于离东北更近的河北省。

山东和关东地区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山东辽东同属一省”的说法,这种血缘关系在明朝时更被进一步强化,辽东都司隶属于山东布政司,不仅行政、司法、监察等归山东布政司负责,辽东的土地、人口也在统计中划归山东。

山东人在明代向辽东移民中充当了主力军,因此两地多沾亲带故,联系较多,清初掠49万山东人为辽东包衣,加强了这种联系。因此在清朝中前期鼓励关内农民入辽东垦荒运动中,山东人充当了主力,因为有亲戚,好投奔。而这种鲁-辽之间一直延续下来的广泛亲戚关系成为了清末民国闯关东的导火索,从最初的一家一户,到整个村,到邻县的亲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达到一两千万人的规模,甚至有的县举县搬迁就为渡过灾荒。

因此,山东当时下辖的6府15州89县涵盖了现在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而清朝对于辽东地区的军籍、户籍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也延续了明朝的做法。有清一代,大量的山东人或上二代、三代是山东的人群生活在东北地区。

山东人闯关东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垦荒、经商,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到异乡创苦创业,说到底是为了生存,为了改善生活。所以,东北三省的黑土地给大批山东人提供了这个机会。加之后期清朝当局的有意识引导,使山东人闯关东由半自发向官府主导过渡。而且,成千上万的山东、河北等地的百姓踏上东北三省的土地谋生,极大改变了东北三省社会、经济、人口结构。

目前,从已知的史料来看,山东人闯关东陆路线一般是从喜峰口、山海关进入东北三省,一路步行,用脚丈量土地,这是中国人最传统和踏实的赶路方式。海陆则是从蓬莱、烟台等地经大连、旅顺进入东北三省,根据洋流和风向,海路可以更迅速、省时省力到达目的地。

同时,这两条线路的共同特点是:路程离山东境内都比较近,时间成本更低。在过去交通工具不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安全又快捷到达目的地无疑是第一要务。

最后,经过一代代山东人前赴后继的闯关东,已经在东北扎下根来的宗亲、乡邻也会把东北的情况转达给老家,也做好了接待老家人的准备工作,因此,带着对家乡无限的眷恋、同时也满怀对东北的诸般期待,山东人就这样踏上了“闯关东”之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3-7 18:49:54 |只看该作者
东北的胸怀特别宽广,当时不管哪里人去了关东都给落户分地。我祖籍山东,父亲七十年代去的东北,然后落户,也分得了耕地。虽然很大一部分都是祖籍山东,但是这些人都自称东北人,讲着东北方言,深爱着东北那片黑土地。有的人叶落归根回到原籍,或去到其他发达地方,但是土地还在,当地政府并没有给收回。山东还有很多亲戚,但我依然还是东北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0 04:44 , Processed in 0.00843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