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芳名”何处来?以大观园为例谈古典私家园林名称意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03:46: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芳名”何处来?以大观园为例谈古典私家园林名称意义                                                        2023-10-09 11:43                                            

发布于:天津市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园林文化无疑是非常精彩的一环,在园林的命名方面,富有诗意的古人很少简单的采用亭、台、楼、阁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划分,而是会根据园林的建筑格局、历史典故甚至个人意趣来进行园林名称的选择。
而这些名称不仅是对园林本身的形容,更多时候也彰显了古人的思维,更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情趣。今天我们就以《红楼梦》中的经典园林——大观园为例,探讨一下古人的取名艺术。
一、用文字丰满园林的世界
1、命名的意义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物质符号,是将人的想法具现化的最直观工具。《红楼梦》中在大观园起名前说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树,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是花柳山水,也不能生色”,可见名称对于琼楼玉宇来说也是由赋予灵魂的力量的。甚至在哲学意识中认为,我们视觉所见的一切色彩斑斓的现实世界都宛如一场梦境,而真正的世界都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
语言和文字从来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述,更多的时候是对表达者的思想呈现,层次性的体现出其想法的递进和深意。对于园林来说,其本身的建筑做骨,而名则为神,正所谓“文字是人类情感以暗喻形式的普遍传达”,因此名字就是建筑体现的意识的体现,故凡园林皆有其名,为的是以名正德、以文载道,也体现着起名者的审美艺术。
2、命名的审美价值
审美艺术在中国地位独特而崇高,它代表着一个时代里最高的艺术造诣和思想境界,意境不仅在造景时融于精致,更体现在文字上。以语言文字对园林产生画龙点睛妙用这点,是我国有别于其余国家的园林艺术的独到之处。

园林之美的根源在于其能够自由的展示人的思想和情感,雕梁画栋间的每一笔、每一处巧思里都不仅仅是山石花木的堆砌,其空间形态更多的表达了创作者的心声,每一个牌匾、铭文都是一段情绪的见证,可以说正是有了文字的点缀,园林不再仅仅是身体的栖息地,更变成了心灵的居所。
“万境从心生,心亦借境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用文字缝制了一张审美的外衣,将精神栖居于其中的意象世界里。
“栖息灵魂”是我国园林艺术与国外的根本差别,同时这些用以承载灵魂的文字也变成了思想、文化、历史、故事的藏宝图,这些曾经古人用以自我满足的精神食粮最终流传下来,成了我们如今读懂古人、了解过去的途径,而其中,“名”是最精炼且有探究价值的文字,没有一个字允许它赘言,名的存在本身就是古人思想最凝练的表达。
二、园林的类型与命名的艺术
命名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进行分类,我们讲亭台楼阁其实就是四种不同的园林建筑,《园冶》中曾将亭表述为“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而我们所见“荣禧堂”“怡红院”之类名字,则只有最后一个字代表建筑分类,而之前的便大多带有人的思想情感在,但人为 起名自然也会分很多方式。
1、直截了当式命名
园林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只有帝王和大贵族能够拥有园林,一般帝王园林采取园中景物做名,例如吴王夫差的园林“姑苏台”,或者汉代的“甘泉宫”等。有趣的是我们现在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上林苑”已经是皇家园林的独有名称,但这个名字最早是秦昭襄王为自己的私人园林所取的名字。

此外,也有许多园林取园主之名,或直接采用地名之类。梁元帝还是湘东王时就曾将自己的私园命名为“湘东园”,又如大诗人杜甫的居所浣花溪草堂,这可与词牌没有关系,草堂的顶棚由茅草铺成,故称草堂,而浣花溪的名字则是因为草堂位置在浣花溪旁,因此它可是完全“写实”的命名。
2、引经据典式命名
司马光曾做《独乐园记》记述自己隐居洛阳后的生活,而给园命名为“独乐”则是因为当时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却不得支持,又无法做到“穷则独善其身”,但也无力与众同乐,才有此名以自我调侃,但也不难见这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一身寂寥。
苏州娄齐二门间的东北街有一座著名的园林,名为拙政园。明朝正德四年,当时的朝中重臣御史王献臣一朝官场失意,只得孑然一身黯然返乡,因此他在为自己修建宅邸时由于感怀晋代文人潘岳在《闲居赋》一文中“ 筑室种树, 逍遥自得”的描述以及“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情怀,直接为园子取名为拙政园,可见他的一身清高和洒脱。
3、记事抒怀式命名
一些建筑的名称之中体现的不是主人家的思想境界,而是园主的一段故事。例如将自己的私人园林以“梦溪”为名的人胡炳吉,她祖籍浙江钱塘,长于溪边,长大后远嫁他乡再难得见故乡幼时小溪,才用梦溪来表达自己的怀乡之情。

在姑苏娄、相二门之间有一个小新桥巷,这里坐落着一间名叫“耦园”的小园子,它取了“偶”的谐音,代表夫妻二人携手归于乡野,男耕女织,自得其乐相守一生的美好愿望,园中又有“吾爱亭”“双照楼”之类众多名称恬静美好的建筑,无一不是这里的男女主人幸福生活的写照。
三、大观园里的楼宇之名浅见
为迎接元春探亲所建的“省亲别墅”可谓极尽美丽之能事,它不是皇宫的庄严肃穆,反而处处精巧,非常符合女儿家的小心思,但除了表现对皇妃的重视和对女儿的疼爱,这里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给贾府一众女眷居住,因此从起名来看,我们也能看出一些曹雪芹的精巧构思。
1、曲径通幽处
大观园建好后,贾政带人前去查看有无错漏之处,正好遇上宝玉,便令宝玉同行为大观园的建筑取名、题写楹联,而首先进入的就是这“曲径通幽处”。这是宝玉所取的名字,这处地方在《红楼梦》中也有形容,“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这种建筑手法主要通常用来隐藏园中美景,不至使景色在一进门就被一览无余,失去惊喜。
宝玉化用唐诗中一句“曲径通幽处”为这里取名,虽然新意不足但其实的确领会到了这里的精髓,石山、树丛,的确称得上一句曲径通幽,而这里也是之后曹雪芹描绘豪门恩怨的主场地,走进大观园,仿佛除了风景还可得见这没有硝烟的豪门之争,因此这名细细思索也另有深意。
2、沁芳亭
走出曲径通幽处,在一植被繁茂的水塘上有一石桥,沁芳亭就建在这里。这是个观景的好地方,前有山,后有水,奇花异草沁人心脾,因此宝玉提写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这两句诗便将沁芳二字的深意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直接写景,却通过嗅觉将周围环境描绘的淋漓尽致,令读者也仿佛置身于满园芬芳之中。沁芳亭的名字虽是写实却灵气十足,不仅将此处景致描写的传神,也侧面展现了宝玉的机灵巧思,是作者借取名之由展示宝玉天分的途径。
3、潇湘馆
潇湘馆是距离怡红院最近的一处,这里粉墙黛瓦,竹林掩映,众人一见之下都称赞这是个好地方,而将这里取名潇湘馆其实是借用了一个典故。传说舜死后安葬与湘江河畔,他的妻子闻讯追随而来,悲泣时眼泪滴在河畔的竹叶上,给叶片染上了泪痕般的纹路,因此有湘妃泣竹的说法,故称这里为潇湘馆。
众所周知,潇湘馆里住的是一身傲骨,目下无尘的孤女黛玉,黛玉生来便为还泪而来,又带着如竹般的才情和傲骨以及三分疏离,可以说潇湘馆就是特意为黛玉而建的一般。黛玉在这里的日常生活也正如宝玉楹联所写“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一般,看似清闲自在,实则含着几分孤寂。
4、蘅芜苑
小说中介绍的蘅芜苑是一个具有转折美的地方,“从港洞过去,穿过折带朱栏板桥,看见了一个极为简洁、清一色的水磨墙建筑。贾政一看便认为毫无特色,进入庭院中却反而觉得有趣。蘅芜苑内种植了许多芳香攀爬植物,非寻常种类,从而增加了一些奇趣之感。”蘅芜苑最大的特点是奇花异草,“蘅芜”二字本就是两种奇异香草的名字,与这里看似平凡却内有乾坤的建筑风格竟然格外的吻合。

蘅芜苑不仅有香花,也有香草,这让此处的味道芬芳中带着一丝冷冽,正和宝钗看似温婉实则拥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情暗合,而且这里也是除怡红院外第二大的院落,十分能够展示宝钗大气、端庄的气质。
四、结语
从大观园的一个个奇思妙想中,我们能看到故事中人的性格和思想,而这正是名字的奇妙之处。它将所有的祝愿、故事甚至不满都压缩成短短的几个字,不声不响的把古人的心思展示给我们看,而这正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了解古人思想的绝佳时机,也是我们研究命名规则和含义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从《园冶》屋宇篇浅谈明代以来古典园林命名法则变换 中国知网
2.浅析中国园林之名 中国知网
3.从《红楼梦》中诗词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知网
4.名象何曾定可稽,毕竟同归天一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命名与分类及其审美境域研究 中国知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02:51 , Processed in 0.0076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