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惜晖 于 2024-3-18 03:25 编辑
什么是天水?“天河注水”之地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 每日文旅
2024-03-17 21:03
发布于:北京市
来源:综合微游甘肃、中国国家地理、半月谈、地道风物等 整理:赵岑 继淄博、哈尔滨之后这“泼天的富贵”来到了甘肃 甘肃麻辣烫火了 (此前报道: 急!甘肃麻辣烫,到底啥味儿啊?) 现在的天水有多火? 在天水的一家麻辣烫店内 因顾客太多 麻辣烫老板忙出“痛苦面具” 随后甘肃文旅在网上喊话“注意表情管理”麻辣烫大叔看到之后展露笑颜 这个“小插曲” 不仅让人们见识了 麻辣烫的热辣滚烫 更让人们感受到 西北人民的乐观、实在 这该是一座 多么充满风土人情魅力的城市呀! 虽然天水是刚刚火起来的 但想必我们大多数人 对天水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 《三国演义》中的一句 “老将军,可识天水姜伯约?” 不仅让人记住了那位 枪法令赵子龙惊奇 智勇令诸葛亮赞叹的 银枪小将姜维 也让不少人第一次听到 这个美丽浪漫的城市名字 天水 伏羲故里 见证英雄的城市 当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流经甘肃东南部时,分别伸出温柔的臂弯: 长江流域的西汉水,自北向南而来;黄河的支流渭河,自西向东而来,“握手”的动作尚未完成,一座叫天水的城市就诞生了。 图片来源:地道风物 这座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千年古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堪称当代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天水快速兴起了农耕文明,并早早参与了人类的童年。 当华夏大地上人类还为数不多的时候,三阳川西北端的山上,有一个人孑然独立,他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将整个三阳川盆地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他的名字叫伏羲。 作为三皇之首、百帝之先,伏羲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中华人文始祖,且不细数他为文明做出的各种贡献,单单一个阴阳八卦,就奠定了中国哲学的根基;而伏羲和女娲的结合,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源起。 如今在天水市的西关,坐落着一座伏羲庙,庄重典雅、高贵肃穆,一代代海内外中华儿女来到天水的羲皇故里,寻根问祖、缅怀伏羲…… 公祭伏羲大典。 1958年,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在天水境内被发现,它被命名为“大地湾遗址”。 史前的宫殿、原始的地画,世界上最早的水泥地面、农业的作物、精美的彩陶、启蒙的符号……这一切,远早于西安半坡,点燃了黄河之畔的文明之光,同人们口口相传的人皇伏羲一起,照亮了洪荒时期的中华大地。 大地湾遗址。 位于天水秦安县东北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残存着八千年前先民们的活动痕迹,其年代之久更甚于广为人知的仰韶文化,大地湾中出土的碳化的黍与油菜籽,昭示着西北地区最早的农业文化的产生。 图片来源:大地湾博物馆官网 商末周初,秦人来到了西陲,于戎人之间。从周孝王时起,秦人便为周天子牧马,他们的首领非子是当时最有名的驯马高手。因养马有道,周天子将渭水以西、天水一带名为秦地的土地赐予非子,让其镇守西垂,抵御犬戎,从此便有了“秦嬴”的称号。 西垂。采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张家川牧场。 秦人曾“在西戎,保西垂”,东进北伐,封侯建国,最终完成一统天下大业。公元前688年,秦人在天水设立邽(guī)县,这是史书记载的中国第一个建制县。 因为“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多情浪漫的汉武帝为这座城市赐名“天水郡”。在汉代这个风起云涌的英雄时代,天水,亦是自古以来的英雄故里。 秦将李信的子孙李广,在与匈奴的对抗中屡建奇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天水汉代名将李广。而来自天水的另一位名将赵充国,经过他的努力,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在宣帝年间得以完全解除。 西汉时期的天水。图片来源:地道风物 在盛世之后的军阀割据时期,天水从政治中心地带退居“边郡”,成为蜀汉战争的主战场和最前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天水一带成为了魏蜀两国对峙争夺、反复拉锯的主战场,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富盛名之所在。诸葛亮为光复中原而“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木门道射张郃……这些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一例外地发生在这里。 甘谷县,天水传统砖牌坊。周涛 摄影 在清水河谷地的古战场之上,至今还常能出土箭镞、短剑等战争遗物;而秦安陇城镇即为当年的导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当地发掘出铸有“蜀”字的弩机,现存甘肃省博物馆内。而在后秉承了诸葛亮遗志的姜维,更是大好的天水男儿,他“见危受命,投节而归”,至今在故里天水,仍为人们敬仰。 丝路重镇 见证佛教东传的城市 公元405年,十六国后秦皇帝姚兴费尽心思,将高僧鸠摩罗什请到常安(后秦时的首都,今陕西汉长安城遗址),要在后秦的土地上建造一座规模巨大的石窟。位于秦州东南的麦积山,很快成了后秦皇帝姚兴在秦州的开窟目标。麦积山的初期石窟佛像历经数年,终于建成。佛教的信众们纷至沓来,瞻仰心目中的佛陀,在心灵上受到感动震撼之后,信仰上也有了皈依的实体。 麦积山石窟。 到了后来的北魏时期,开凿石窟蔚然成风,秦州人在青云之半、峭壁之间,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建成了雄奇壮观的麦积山石窟,以及这七千余座精湛优美的泥塑雕像。 同样在天水甘谷大像山,巨大而又庄严的佛像拔地而起;武山拉梢寺,巨型的摩崖石刻佛像已存千年,秦州地界,俨然东方佛国。 甘谷大像山。 武山拉梢寺摩崖石刻大佛。 在中华的大地上,在伏羲氏的故里,外来的佛教正在悄然改变,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浸染下,佛教逐渐本土化,形成了更符合中国人信仰的佛教派系,而被统称为“汉传佛教”,在往后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里,汉传佛教和本土的道教以及儒家思想一起,构造了中国人精神世界,并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其他国家地区。 唐宋之际,为了巩固西北边境,中央政府着力开发河陇地区农牧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天水依然在经济上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力。以至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北宋时期,天水成为西北边贸中心,熙宁七年(1074年),朝廷在秦州(今天水)设茶马司,兼具战马交易、茶叶集散、铜钱交换、籴买粮草之能,为陆上丝绸之路东段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珍品——唐代瑞兽葡萄纹铜镜,瑞兽纹和葡萄纹都传递着美好的寓意,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宋代瓷器发展繁荣,多姿多彩的瓷器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天水历来是西北地区商贸重镇,瓷器在天水流通量非常大。在如今天水市博物馆“范金琢玉——耀州窑瓷器专题陈列”展示了耀州窑青瓷高超的烧制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古代天水的商贸发展状况。 陇上小江南 好吃不止麻辣烫 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自豪,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 虽然天水位于甘肃,所以大部分想象中总是像敦煌那样苍凉的戈壁,但网上有人形容反差是这样说的:总以为天水是“金戈铁马,长河落日”,实际却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总以为天水是“风沙漫天,大漠驼铃”,实际却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天水麦积区落日中的翠湖公园。陈治平 摄 在史家眼里,《诗经》中秦风的《蒹葭》说的还就是天水这一带的风光。所以天水也被称为“陇上江南”。这里不仅不干旱,反而多青山草木,多甘泉碧湖。水土养人,气候亦宜人,因而这里长成的姑娘素有“天水白娃娃”之美誉。 如今的天水,看山山绿、望水水清。夏天,行走在藉河岸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步道干净整洁,游人笑逐颜开,天水湖的碧水映衬着南北两山的青翠,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秀美模样。 大静 摄 没有长期在天水居住过的人,很难懂天水人的情怀。相比于伫立山中千年的佛像,熙攘的早餐摊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呱呱,承载着无数平凡天水人的苦辣酸甜和乡愁记忆,更能讲述出鲜活动人的故事。 天水呱呱。 呱呱对天水人来说,就像是兰州人的牛肉面。 单听名字完全没办法想象出它的样子,看起来很有“肉感”的呱呱其实是用荞麦淀粉制作而成的。 淋上调味料和辣子的呱呱 。大静 摄 刚出锅的时候像个Q弹的大布丁,吃的时候用刀切下一小块,然后直接上手捏碎。再淋上灵魂的油辣子,拌上芝麻酱、酱油、食醋、蒜泥等调料,吃起来QQ糯糯的,香辣绵软。 拌过后肉感十足的呱呱。大静 摄 天水人每天都要吃呱呱,街上数量最多的也是呱呱店和摊儿。这是属于天水人的乡愁,出门在外的人都要真空包装带上许多,想家的时候就吃上一碗。 吃过荞麦淀粉做成的呱呱,走进天水人家里,就能看到天水人的“传家宝”——浆水缸。这口缸里,经年累月养着浆水。 摘挑荠菜,准备做浆水。漂浮咖啡 摄 天水人做浆水,多用苦苣、荠菜,在面汤中煮沸后投入浆水缸中,倒入旧浆水,过上三四天,这缸浆水就完成发酵了。生浆水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用来做面,与葱、姜、蒜、韭菜同炒,天水人称之为炝浆水。 炝好的浆水,直接浇在面上,就是浆水面,浇在漏好的凉粉鱼鱼上,就是浆水鱼鱼。 浆水面。onekeys 摄 温润的气候,也让天水城市内植被茂盛,水果也是相当丰富,桃啊李啊杏啊,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樱桃和花牛苹果。 樱桃—— 天水红樱桃。大静 摄 天水大樱桃全国有名,每年5-6月是樱桃的成熟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城尽是红樱桃”的景象。 除了每家水果店和水果摊前都摞满的红樱桃,还有很多自家刚采摘下来拿来城里卖的。 大静 摄 花牛苹果—— 花牛苹果也是天水的一张名片,很多人不知道天水,却知道花牛苹果。 花牛苹果号称“中国的蛇果”,外形跟蛇果相似,但更加脆甜,汁水丰富,比蛇果好吃太多。 陇海铁路宝天段。郑斐元 摄 甩开腮帮子也要迈开步子 天水还有哪些古迹可以多看看? 天水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许多值得探索的历史遗迹—— 麦积山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这里是与“佛”一起欣赏“麦积烟雨”的绝佳位置,麦积山石窟西崖第98窟的立佛开凿于北魏时期。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2月,摄影吴健 从甘肃天水市往东40余公里,很快就到了麦积山。这里集多种“恩宠”于一身——“秦地林泉之冠”,“陇右名山”,位列秦州八景之一的“麦积烟雨”。 麦积山石窟分为东崖和西崖,其中西崖主要以北魏和西魏开凿的洞窟为主。由于石窟的上层栈道从宋代以来崩塌不通,近世极少修补。而麦积山又处于西秦岭山脉的深处,近代以来交通阻塞,似乎已被世人遗忘。这些反而成了幸事,让麦积山石窟少了很多世间的扰动。 麦积山石窟现存洞窟221个,北魏、西魏、北周、隋朝等各代塑像以清秀典雅的风格流传至今,堪称中国古代雕塑的珍品。 放马滩墓群 先秦考古文化的圣地 行走在天水,我们至今仍能看到很多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存,在那里探寻早期秦人那段恢弘壮阔的历史。 放马滩,又名牧马滩,位于天水麦积区。对许多人来讲,这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地名,但对考古界来说,放马滩因出土了一张两千多年前的木质地图而闻名。 上图为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的7幅地图之一,这些地图均用墨线绘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长26.7厘米、宽18.1厘米)的松木板上。下图为复原的墨线图。图片来源:《中华遗产》2008年4月 1986年3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的林场工人在修护林站宿舍时,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墓中出土了4块松木板,木板的正反面共画了7幅地图;令人莞尔的是,林场工人在林场宿舍发现的古墓地图,有一幅正是2200年前当地的“林木资源图”。 如果忽略放马滩地图古老的松木板上因时光所造成的模糊不清,以及古今文字的差异,我们可以这样说:放马滩地图和今天21世纪的地图几乎完全看不出差别。 今天的手绘地图用高空俯瞰的视角描绘地面的水系、道路和城镇居民点,在这些抽象的线条和符号旁附注必要的文字,各元素之间距离、方位力求准确,等等。而这些手法在放马滩地图里已经可以看到端倪。 马家塬遗址 多种文化荟萃于此 2006年出土的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系近年来丝绸之路沿线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先后发掘78座战国晚期墓葬。张家川地处丝路孔道,特殊的地理和生态,造就了马家塬多种文化融合并存的特有面貌。 自2006至2020年的15年间,这里发现精美的金、银、铜、铁、锡、陶、琉璃、玛瑙、绿松石多达上万件,蔚为壮观。 从墓葬上方看3号墓的墓道是十分震撼的(上图)。一般认为髹漆是南方民族的工艺,马家塬车辆上的漆绘(下图)却这样发达,令人惊叹。图片来源:《中华遗产》2008年12月,摄影 王辉、边强 在马家塬墓地发掘之初,参与发掘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辉等学者就指出,墓地中发现的青铜鼎、甗(yǎn)等礼器,和各类陶制生活用品,都与战国末期的陕西宝鸡、凤翔、咸阳等地出土器物相似。因此,可以判断,马家塬墓地的主体年代,应当处于战国末期至秦代初期,是研究这一时段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材料。 然而,另一方面,马家塬墓地也显露出其独特性:虽然墓葬中出土了大量与战国晚期中原诸国相近的器物,如青铜礼器、髹(xiū)漆的单辀(zhōu)车等,但是众多器物显现出了浓郁的异域色彩。 在中国先秦时代,虽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黄金,并掌握了水平不低的黄金加工技术,但是黄金一直未能成为主流的金属材料,在礼仪祭祀领域无法与技术纯属、产量巨大的青铜相比,在装饰层面也远不如玉、绿松石等宝石普及。马家塬所出的黄金制品既多且精,同时还在墓葬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这是中原诸国的墓葬中所未见的新情况。 虽然墓主已成枯骨,但一如两千多年前其入葬时的场景——佩戴着金臂钏、金项饰、串绿松石耳坠、3条金带饰、金带钩等奢华妆饰(图为部分文物原件),他很有可能是西戎首领贵族。图片来源:《中华遗产》2023年2月,摄影/卡拉·蔡 大地湾遗址 甘肃黄土高原区史前遗址的杰出代表 大地湾遗址的复原沙盘。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2月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区天水市秦安县,1958年首次被发现。 在发现之初,大地湾遗址以中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大型建筑,中国最早的原始地面图画,以及大量的石器、骨器和精美陶器而著称。其出土的距今近8000年的宽带纹彩陶,揭开了中国彩陶雏形的神秘面纱,人类最初的审美情趣就诞生在这一抹红彩之中。 弧边三角纹彩陶盆,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出土,腹部以黑色彩绘两两相对的弧边三角形纹饰。弧线、三角、圆点,均为庙底沟彩陶的经典元素。图片来源:《中华遗产》2023年11月,摄影 俄国庆 武山旋鼓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2月,摄影/关春明 天水市武山县古称豲(huán)道,在夏、商、周及春秋时代,为戎、羌部落的聚居区。 武山旋鼓俗称“羊皮鼓”、“点高山”,为椭圆的扇面,鼓面以铁圈蒙上羊皮而成,形如团扇,也被称为“扇鼓”。鼓皮上绘有花纹图案或八卦图案,下置一柄,缀以梅花形铁环,用藤条敲击鼓面,并震动铁环作响。 每年农历四月开始,当地以村为单位,汇集四乡八村进行赛鼓活动。以粗犷豪放、剽悍威武著称的武山旋鼓舞,是羌族人民在长期农牧生活和民间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传统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就是天水 沉淀了太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精神 迈入新时代 这片气候宜人、 物产丰富的“陇上小江南” 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当阳光洒向伏羲庙 当麦积山从晨曦中苏醒 在他们身边 西汉水奔流不息 渭河日夜流淌 这座城市 如沐春风 ■媒体评论 这碗麻辣烫,天水能端稳吗? 行胜于言! 作者:胡伟杰 突如其来的爆火也对天水的服务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一些人发出疑问:同样是一夜爆红的网红城市,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天水,既不同于省会城市哈尔滨,也不同于地处发达省份的淄博,它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接得住这场“泼天富贵”吗? 行胜于言,憨厚的天水人正在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游客潮,天水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开设麻辣烫专线公交车,从机场、高铁站迎接全国各地赶来的食客;组织志愿者组成“红旗车队”,一句浓重西北口音的“公主请上车”,是不少沉默寡言的西北汉子今年最“社牛”的时刻;专门绘制麻辣烫地图,帮助游客找到最佳美食点…… “宠粉”不遗余力,天水人可谓“掏心窝子”竭尽所能服务八方食客,原因无他,这座渴望发展的城市无比珍惜网络给予的机遇! 坦率地讲,相比于淄博、哈尔滨等热门城市,天水的服务能力、容纳空间仍有差距。而且,随着清明节假期的临近,这座小城预计将迎来新的游客高峰。这将是一场针对服务力的大考,既需要外地游客的包容理解与配合,也敦促着当地政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急速提升服务能力。 天水如何能将“流量”变“留量”,化“头回客”为“回头客”?首先,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服务工作,以缓解公共资源的紧张。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从业者,每名市民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志愿者和服务团队等社会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服务能力的不足。此外,政府应鼓励市民参与、动员街道社区,为游客营造宾至如归的温情氛围,提供友善诚信的情绪价值。 其次,适时开展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开发解锁新的网红打卡地,向周边丰富的文旅景点引流。作为拥有多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应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潜能,补足交通短板,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深度的文化之旅。同时,文旅部门应大力挖掘埋没在街头巷尾的“冷门”美食,推广更为丰富多元的天水小吃。 最后,还要严格市场监管,严控价格质量,保持物美价廉的“金字招牌”。随着天水麻辣烫的爆火,许多网友都在担心,可能会有不良商家逃脱监管,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毁掉来之不易的口碑和关注。市场监管部门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加强抽查巡查的频次和力度,最大限度保障游客权益,让天水麻辣烫持续闪耀发光。 “淄淄”有味,“滨滨”有礼。网红城市的出圈看似遵循同样的道理,实则却不尽相同。天水麻辣烫的爆火,离不开当地数十年培育的特色农业产业,也离不开天水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全体市民在这次文旅发展机遇中的共同努力。希望天水这座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古城,能借麻辣烫这一国民美食破圈出彩,也希望更多被埋没光彩的小城,能够借助网络流量的热潮挖掘自身特色,实现振兴发展。 天水,加油! 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扫二维码 关注新华每日电讯视频号 监制:卢刚 | 责编:赵岑 | 校对: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