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捧红姜昆的不是马季,而是连一向自傲的王朔都佩服的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05:21: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捧红姜昆的不是马季,而是连一向自傲的王朔都佩服的他                                                   2024-04-13 12:04                                                    

发布于:辽宁省
   
导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在工作之余,对于娱乐生活有了迫切的需求。
相声前排侯宝林、马三立,将本属于撂地文化的相声带进了剧场、电视、电台。在那个依然拘谨的年代,人们终于可以开怀大爆笑,犹如那些好久没游泳,甚至忘记自己会游泳的人突然见到了大海。
后来,侯宝林大师收马季为徒,而马季,也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后一个相声大师。
马季不是出生在相声世家,没有从小受到相声传授,毕业后考入了新华书店。卖书员马季却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传统文化上,不仅研究相声,还很喜欢京剧。直到二十二岁,马季才成为一名专职相声演员。
马季收了很多徒弟,对于相声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有人说,相声界马季之后无人扛旗,也因其教徒有方,赵炎、冯巩、刘伟等人在马季先生的力捧下都已成名成腕。
而马季先生的众多弟子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姜昆。
同是半路出家

与马季先生一样,姜昆也是26岁才正式拜师马季,进入相声门。在这之前,姜昆当过知青,做过炊事班长,做过文艺兵,在业余时间进行相声创作,早期与师胜杰先生一起说过相声。
马季对于姜昆的提携非其他徒弟能比,不得不说的是,姜昆确实有自己出众的本领,在当时那个时代,能够抓准时代特点,迅速得到了众多同行的认可。
至于,现在一些网友对其的评价,笔者不想多辩,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不同的使命,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与知识结构,谁都会落后于时代,新的的是他是否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在舞台上的主持与表演,让姜昆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
而带领姜昆走进舞台大舞台的正是他的老师——马季。
捧红姜昆的,却另有其人
有了舞台,姜昆需要的是好的作品,能符合时代特点的好作品,可遇不可求。
这时,姜昆认识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梁左。

很少有人知道梁左的名字,但在文艺圈里,梁左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熟知的我们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便出自梁左之笔。
一次偶然的机会,姜昆去拜访作家谌容,在出门之际,见到了谌容的儿子梁左,梁左与其母不同,并无大家风采。梁左把姜昆拉到屋子里,说自己也写东西,想让他看看。姜昆笑问道“你也写作?”
在看过梁左的一篇短文《虎口遐想》之后,姜昆对其肃然起敬,在他的劝说下,梁左同意将其改成相声,1987年,姜昆、唐杰忠将此作品搬上舞台,大获成功。

之后梁左创作了多个优秀的相声作品:《电梯奇遇》、《着急》、《学唱歌》、《捕风捉影》、《美丽畅想曲》,还为冯巩、牛群创作了相声《小偷公司》。
在需要大量新相声的时期,梁左对于相声创作开拓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他不是相声演员,所以能跳出框架,专注于人物建立、时代特色、起承转合,梁左对于语言的驾驭有着天生的能力,在准确的表达中有着接地气的调侃与北京人胡同对话式的幽默。
通过《我爱我家》的台词可见,梁左对于喜剧有着自己的节奏、思考。
英年早逝
在北京的文艺圈,梁左与很多人都有着交集。
梁左的母亲谌容是我们优秀的女作家,父亲范荣康是《媒体》的副总编辑,弟弟梁天是知名的演员,妹妹梁欢在《我爱我家》拍摄期间与英达相识,后英达与宋丹丹分手,跟梁欢组成了家庭。

而作家圈里,王朔、海岩、刘震云等大咖都是梁左要好的朋友,一向傲慢的王朔也需时常捧着梁左聊。
王朔在纪念梁左的小哥中写过,梁左就像一个小孩子,极度需要别人认可,平日约他吃饭,梁左一般都会推脱不去,王朔便要说,你不去可不行,我们没你在就没有方向啊。这时梁左笑问,我有那么新的吗?在得到王朔肯定的答复后,梁左才肯起身赴会。

2001年,梁左因心肌梗塞在北京家中离去,年仅44岁。
梁左离去后,王朔深陷悲痛,也曾怒斥得知梁左过世便急忙去梁左家里拿电脑的英达。2002年,王朔亲任主编为梁左出版了身前的随笔作品集《笑忘书》。
结语
梁左一生虽短,却创作了大量作品,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声作品,还参与编剧了大量影视作品——《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海马歌舞厅》等。
对于姜昆而言,马季给了他全国性的大舞台,而梁左给了他足以傲然于世的优秀作品。在梁左离去后,姜昆评价道:
他的相声语言采取地道的北京话和触及当代人们痛痒的接地气的的语言词汇。心理揭示方面的表述大量借鉴小说的“意识流”和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笑料语言运用方面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点。它没有相声那些程式和框框,运用得更加自然和谐、如鱼得水,没有生搬硬套,完全来自生活,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关注台上演员的风光无限时,希望大家也能想起那些默默创作的优秀作者、编剧。如今如日中天的郭德纲,演出的大部分都是传统段子,可见,创作出顺应时代的优秀相声作品真的很难。
致敬带给一代人欢笑,却少被人知的梁左先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9:34 , Processed in 0.0081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