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竹材、识扇面——怀袖雅物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02:46: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认竹材、识扇面——怀袖雅物                                         2018-06-20 22:47                                                   

本文选自《非常艺术》杂志第3卷【文玩】栏目“怀袖雅物——苏州折扇通释”,文章选用时有删减。文图由赵羽先生提供。

扇 骨

  文/林锡旦
  一把没有打开的折扇放在人们面前,首先看到的是扇骨的材质和外观造型。材质美,造型巧,自然就会博得人们的喜爱。
  如说材质,扇骨则以竹、木为多。即使有紫檀、乌木等较好的材质,甚或象牙、玳瑁之类,但内行还是普遍喜欢竹折扇。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载说:“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惟骨为时所尚。”在扇面与扇骨之间,大众看好的是扇骨,而扇骨中唯以竹为雅。明代有制扇名手沈少楼、柳玉台所制扇价值一金,而有蒋苏台制一柄竟价值三四金,尚且争购不得。折扇本是文人学士的“怀袖雅物”,讲究的是“风雅”两字,所以虽以紫檀木制作的竟被视为“俗气”。这就是淡雅和艳丽之分,这就是素雅与繁华之别。这就是折扇的艺术,这就是艺术的选择。

▲ 菲黄竹

▲ 圣音竹

▲ 石绿竹

▲ 花竿早竹

  若论造型,折扇除了材美,便是工巧了。制扇技艺从扇骨外观造型上就能看出分晓。扇骨的长、短、多、寡、宽、窄及式样组成了扇子的形状,所以扇骨的造型变化甚多,根据不同组合,可获取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扇骨聚头处,即折扇手执的柄部(把手),虽然是末端,造型变化却多达百余种。如古方头、排茄头、花鼓圆头、玉兰方头,清代的大圆头、大瓶式头、葫芦头、琵琶圆头等,各有风貌特色。可以说,扇骨虽长不盈尺,宽仅寸内,但经制扇艺人的妙思巧构和精湛技艺,竟能造就千变万化的艺术构图,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

  在扇骨上施行多种艺术装饰,如刻面、嵌贴、漆面等。刻面,是书画家与技艺人员合作施展才能最佳的地方。在如此狭窄的扇骨部位,要达到书画才艺的展示,本来就是一个难题,既小而又要雅,难上加难;技艺人员则要根据书画内容,采用雕刻技艺,或透雕、浅雕、阴刻,或阳文留青竹刻,处处要见刀功才思。嵌贴,则在有限的扇骨上再镶嵌螺钿、骨石,构造立体画面。漆面是要采用雕漆工艺,多次施漆、打磨,直到光色灿烂,再行雕漆。
  经过艺术装饰的扇骨,特别是刻边,附加了文化内涵,提升了它的艺术价值,如是名家所作,物以人重,成为传世珍品。

扇 面

  文/黄云鹏 钱公麟
  扇面是折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折扇同步发展。早在明代中期,苏州就有制扇面的名家,如方氏所制,堪称佳妙,陈贞慧《秋园杂佩》就称“相传云:文衡山非方扇不书”;又有胡得芝,民国《吴县志》卷七十五记道:“裱扇面,则有胡得芝所用楮折自得,心手相应之妙。”这两条文献记载,乃是我国最早关于制扇面艺人的记录,可见苏州无论制扇骨、扇面,乃其附丽书画,都有荜路蓝缕之功。扇面起初为素面、金面,然后又有用染色的色纸扇面。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所作书画扇,传世的大都是泥金扇面,这说明扇面的基本品种在明代已经形成。及至清代,折扇形制呈多样化发展,其中也包括扇面。

▲ 扇面制作材料及工具

  当折扇展开时,扇面乃是特殊的平面图形,即所谓扇形。自折扇普及后,扇形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不但是器物的造型,也作为园林建筑中空窗、花墙的典式,这是折扇对美化生活的贡献。

明 董其昌 山庄秋景图 水墨泥金纸本扇面 上海博物院藏

  扇面的左右边缘是两条直线,呈“V”字形相交于扇钉;它的上下是两条平行的圆弧线,均以扇钉为圆心,上下圆弧线之间,即为扇面,它的下限以扇肩为半径。扇面上下的间距,由扇骨的尺寸而定,一般来说,扇面上下的间距,与扇骨上板(即扇肩至扇边)的尺寸是相等的;扇面左右间距与扇骨的档数有关,扇骨档数多,扇面的面积就大,左右间距也大,反之,扇骨档数少,扇面展开面积就小,左右间距也小。

清 梁启超书法

  扇面的制作材料,除女用绢扇外,都以纸料为主,以细腻牢韧、久用不裂者为佳。好的扇面,一般采用细洁绵韧的宣纸为面,牢固软熟的皮纸为衬,光滑细薄的竹料连史纸为芯。宣纸做扇面,除素面外,有的经过染色、煮硾、上浆、刷胶矾、上云母、洒金箔等工序,做成淡青色或古铜色扇面,还有煮硾笺、清水笺、云母笺、金花笺等花色品种。苏州制扇面,一般采用安徽泾县产净皮料半生熟宣纸、皮纸、连史纸和浙江宣纸,辅助材料有骨胶、牛皮胶、矾、云母粉、面粉(做浆糊用),以及再加工材料金箔等。金箔有两种,一种是含百分之九十八黄金的真金箔,一种是含百分之七十四黄金、百分之二十六白银的冷金箔,用于制各种泥金和洒金扇面。

明 沈周 落花图 设色泥金纸本扇面 上海博物院藏

  南宋时就已有在折扇上绘画,赵伯驹是迄今所知最早在折扇上作画的。张雨《题赵千里聚扇上写山》诗曰:“翠水丹山气磅礴,几叠香痕经手握,何年破镜飞上天,吴淞水剪并刀薄。江南宝绘多遗余,王孙不归恨蘼芜。蘼芜消歇秋风起,班姬为我歌乌乌。”郑元祐、倪瓒、陈方均有次韵之作。马远、马麟、杨妹子也在折扇作画,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三记道:“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两面,与金折叠扇式无卷,折痕尚在,皆素绢为之,麟一面稍破损。”陆深《春风堂随笔》也记道:“予收得杨妹子所写绢扇面,折痕尚存。”可见在南宋时,扇面已作为绘画的载体之一。

明 沈周 秋景山水图 泥金纸本设色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至明永乐时,折扇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折扇书画同样如此。在今传世的折扇中,以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朱瞻基绘“柳阴赏花”和“松下读书”扇面年代为最早,宣宗并有《咏撒扇》诗曰:“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上清凉。”据《翰林记》卷十六记载,至成化四年(1468年),“凡遇端午,辄赐牙骨聚扇,上有御制《清暑歌》、《解愠歌》及诸家绘画,金织扇袋”诸物。也就在成化年间,书画折扇在民间蔚然成风。《元明事类钞》卷三十引李日华语曰:“折叠扇,古名聚头扇,元时倭人始贡,永乐间稍效为之,至挥洒字画,则始成化间。”高士奇《天禄识余》卷上称折扇“今则流行浸广,团扇废矣,至于挥洒翰墨,始于成化间”。

明 文征明 古木苍崖图 水墨泥金纸本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至嘉靖年间,苏州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绘画在全国负有盛名,被称为“明四家”,又称“吴门派”。这一时期正是“吴门派”绘画的全盛时期,在全国有很大影响,沈、文、唐、仇四大家留下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折扇书画,皆为国宝。
  扇面由于书画艺术的附丽,终使源远流长的折扇,从日用品衍变成艺术品,因此而经久不衰,千古留芳。

明 文征明 山水

明 文征明 行书七言句 水墨泥金纸本扇面 南京长风堂博物馆藏

明 唐寅 江深草阁图 设色泥金纸本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花下酌酒歌

清 虚谷 雨竹图 设色纸本扇面 苏州文物商店藏

清 任薰 设色泥金纸本扇面 私人藏

张辛稼 莲渚秋兴图 纸本设色扇面 私人藏

▲ 各种扇头

▲ 扇袋

▲ 廖仲康先生使用的扇箱

▲ 紫檀木扇柜

▲ 红木扇柜

  主编简介:
  棠村:原名张振国。现为《非常艺术》杂志、《金石契》杂志主编,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大展中入展并获奖。
  执行主编简介:
  马龙,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现为现为《非常艺术》杂志、《金石契》杂志执行主编,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
  艺术总监简介:
  王素敏,当代花鸟画画家,先后毕业于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多次入展全国中国画大展,现为《非常艺术》杂志、《金石契》杂志艺术总监,秋碧堂书坊负责人,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2:04 , Processed in 0.00879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