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砥平里战斗,志愿军伤亡5000人?开国少将:一共才2300人参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06:3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砥平里战斗,志愿军伤亡5000人?开国少将:一共才2300人参战                                                         2021-03-12 20:27                    
                          导读: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砥平里战斗是志愿军在进攻作战中,为数不多的几次失利之一。虽为失利,但却非美军宣传的“溃败”,而是志愿军在战斗中发现美军的兵力和火力完全超出预期后,有序撤出的战斗。
但战后美国却开始大肆制造舆论,宣称在砥平里战斗中完胜,志愿军阵亡人数接近5000人。对于美军的说法,曾亲自参加了这场战斗的开国少将徐国夫,既感到愤怒,又感到好笑,他回忆说:砥平里战斗,40军一共有三个团参战,人数加起来一共才2300人,何来阵亡5000人之说。
那么砥平里战斗的真相到底如何?志愿军具体的伤亡人数又是多少呢?

1951年1月,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志愿军不仅在战场上站住了脚跟,还将美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可此时的志愿军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连续作战,人困马乏,部队减员严重,未得到补充,后勤补给也难以为继。鉴于这种情况,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在第三次战役后,全军转入守势,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休整,待春暖花开再次展开春季攻势。
美军指挥官李奇微是个老狐狸,在探知了志愿军的作战意图后,立刻下令东西两线的美军全线进攻,不给志愿军喘息的机会,争取一鼓作气推进到三八线以北,并收复汉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席卷而来的美军,志愿军各部只能放弃休整,进入防御作战。战斗初期,在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志愿军各个阵地压力很大,人数伤亡不断增加。为了扭转战局,志愿者司令部制定了“西顶东放”的作战计划。
在西线,以少量兵力,抵挡住美军大部队的进攻,同时主力在东线集结,伺机歼敌一部,然后威胁西线美军的侧翼,以扭转整个战局。
这次作战计划能够顺利执行,重中之重,就是西线志愿军能否以少量兵力,抵挡住美军主力的进攻。最终,这个重担落在了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的肩上,由他率38军和50军,防御西线汉城以南的阵地。
在这场惨烈的防御战中,第38军和第50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在14天时间里,抵挡住了美军的轮番轰炸和进攻,只让敌人推进了18公里。

西线的成功防守,为东线志愿军围歼敌人创造了条件。东线志愿军包括第39、第40、第42、第66军,由志愿军第一副司令邓华指挥。经过一段时间寻找,邓华终于发现了战机,南朝鲜伪第5、第8师和美军第2师轻敌冒进,突进到了横城与砥平里,成了孤军。
在邓华的指挥下,东线志愿军果断出击,以优势兵力,率先发动了对横城的进攻。驻守这里的南朝鲜伪第5、第8师,战斗力低下,面对志愿军的猛攻,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就被全歼。
在横城战役结束前,邓华就已经开始为砥平里战斗做准备。按照当时得到的情报,得知横城南朝鲜军遭到攻击后,砥平里的美军已经开始撤退,此时留守的部队只有一到两个营。
经过开会研究,上级决定由徐国夫率119师担任主攻任务。徐国夫是一名老革命,15岁就参军红军,历任班长、连长、团长等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有出色表现,一路升任第四野战军119师师长,时任志愿军第40军119师师长。

徐国夫打仗以稳健著称,在接到任务后,曾向邓华请示推迟进攻,因为他并不熟悉砥平里的地形,也没有敌人具体的布防情况,希望先派人前去仔细侦查,然后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对此邓华没有同意,因为当时砥平里敌人已有南逃的迹象,放走了敌人谁也担不起责任。
为了保险起见,邓华又将40军120师359团,42军125师375团调归徐国夫指挥,加上119师356、357团,以及40军的炮兵团,一共五个团,打美军的一两个营,把握应该很大。
回到师部后,徐国夫立刻召集部队分配作战任务,初步计划于2月13日夜间发起进攻。可在进攻发起前,炮兵团因为马匹受惊暴露目标,遭到敌机轰炸,没能赶到预定位置,另外42军的375团也一直没有联系上,导致在13日战斗开始后,实际投入作战的部队只有40军的三个团。
尽管人数没有预期的多,但徐国夫作为第一批入朝的将领,已经摸清了美军的弱点,因此在战斗开始后,119师很快占领了砥平里东南方向的几处高地,不过美军很快从慌乱中惊醒过来,依靠坦克很快构筑了一条防线,抵挡住了志愿军的进攻。

在之后的两天时间里,375团以及其他3个团先后赶到,此时参与进攻的志愿军已经有8个团,可仍然迟迟没能攻破美军的阵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驻守砥平里的美军并非一两个营,而是有美第2师23团一整个团,外加一个炮兵营,一个法国营和一个坦克中队,人数达6000多人。
即便在人数和火力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激战至15日,志愿军仍攻占了砥平里的全部外围阵地,敌人全部龟缩到了依靠坦克和火炮组成修筑的工事中,由于缺乏攻坚的重武器,志愿军各部伤亡很大。鉴于这种情况,东线指挥部立刻下令停止进攻,参战部队有序撤出战斗。

对于砥平里战斗的失利,徐国夫少将晚年在他的回忆录《大漠风声疾》中曾说过:“这场战斗我军在情报上有些失误,错误地估计了敌情,不过在战斗过程中,各级指战员根据敌情,做了及时的调整。战士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仍歼敌800余人,我军伤亡900余人。”
徐国夫回忆的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都只局限于归他指挥的40军的三个团,而整个砥平里战斗,志愿军投入的兵力大概有8个团。但由于连续作战,各部减员严重,8个团的总兵力大概不足一万人左右。

那么志愿军到底阵亡多少人呢?答案是3300余人。
40军三个团伤亡最大,1830余人——引自《战例选编(四十军)》(与徐国夫将军回忆有出入,可能晚年记忆出现偏差);
115师两个团伤亡879人——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一一五师战史》;
42军伤亡600余人——引自《四十二集团军简史》。
结束语:
砥平里战斗规模虽然不大,却是朝鲜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志愿军由大兵团进攻,大纵深穿插作战,转为以防御作战为主的相持阶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15:09 , Processed in 0.0077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