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岁月峥嵘 山河为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0:3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岁月峥嵘 山河为证                                                         2021-03-01 17:59                    

                          

1948年10月,东北大地正在“辽沈战役”隆隆的炮声中迎来新生。10月15锦州解放;10月19日,长春解放……此时的辽东大地秋山红叶,稻谷成熟,本溪也即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解放的曙光。


1945年9月,我军曾一进本溪,人民政权曾一度在本溪市建立。

在日本投降前夕,由我党组织的特殊工人武装暴动获得成功,特殊工人成为成为维护本溪秩序、保护山城安全的武装力量。9月16日,曾克林率部来到本溪,特殊工人武装编入曾克林部。1945年10月,由东北局派来的共产党人李力果和田共生在本溪组建了共产党本溪市委和市政府。同年11月,东北局移驻本溪,本溪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的领导中心。我党建立的新政权给本溪人民带来了解放和新生的希望。但是,此时的本溪因特殊的重要地位,也处于国共两党在东北斗争的风口浪尖。

1946年3-4月间,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上形成僵持局面。驻守本溪周围的民主联军和驻守在四平周围的民主联军南北呼应,成掎角之势,形成战略上的呼应和支援。这期间,本溪人民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出动支前担架3830架,出动支前民工50万人次,出动支前大车1.5万台,输送军粮500万斤。然而,随着国民党不断大举增兵进攻,民主联军又抽兵北上,民主联军最终选择了战略性撤离本溪,本溪市委、市政府也随之撤离。“一进山城”的新生红色政权存在六个月后,退出了城市,重组为本溪县委,开展游击战。

在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下,我军主力部队撤走后,由县委书记汪之力率领县委、县政府和县保安团的人员转战小市、田师傅、东营坊、新宾、草河口,我党还在外三堡、草河口一带建立了根据地。

1947年6月,民主联军第四纵队12师攻克本溪,县委书记汪之力率领部分机关干部和保安团入市,一周后撤出。这是我党政权机构“二进本溪”,时间虽短但为最终解放本溪布置了地下工作。期间,我军还在歪头山、石桥子等外围发起战斗,将国民党的外围据点清除。南芬、石桥子、歪头山,本溪县皆在我军掌控之中,盘踞在本溪市内的国民党守军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1948年10月,辽沈大地隆隆的炮声,为本溪带来了夺取最后胜利的消息。1948年10月中下旬,辽东军区一支队准备发起解放本溪的最后战斗。参加当年解放本溪战斗的独立一支队一团作战参谋吴伟是本溪人,在他的回忆录《解放本溪》中这样写道:

“1948年10月中下旬,我安(丹)东军区第三军分区的不对,已奉命改编为独立第一支队,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国泰,副司令员寇奎甫,下辖一、二、三团。部队整编后人员满额,装备齐全,战斗情绪高涨,积极要求参加解放东北的最后战斗。当时,一团位于桥头,二、三团位于郑家堡子、五龙口一线。10月27日,一团接到支队转安东军区的电令:”……独立第一支队立即向本溪方向开进,相机收复本溪“听说要解放本溪,全团指战员都兴高采烈,各营争先恐后地要求担任主攻任务。战士们摩拳擦掌,纷纷表示决心,一定要打好这一仗。一团是在本溪市内建立起来的,本地战士很多,大家早就盼着打回老家了。”

一支队指战员赵国泰、寇奎甫对当时的本溪敌情有着清楚的认识。本溪之敌,多数是地方部队,战斗力不强,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顽抗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支队副司令员寇奎甫仍在战前的布置动员中要求“不能麻痹大意,死老虎要当活老虎打,必须全歼该敌,绝不能让他们跑掉。”为此,一支队的作战部署是这样的:

一团由桥头绕道北上,绕到敌人后方,于10月30日晨抢占火连寨车站,据守制高点,堵截可能从本溪北逃的敌人。尔后,夺取后湖北山、占领溪湖大堡、攻下月牙岭、彩屯,与二团配合歼灭太子河南岸的敌人。

二团为主攻部队,于10月26日经牛心台,占领卧龙村。30日晨迅速攻下大峪堡,尔后向宫原(本溪)火车站、平顶山方向发展进攻,配合一团歼灭太子河南岸的全部敌人。

三团(欠三营)于29日经三家子、老官砬子、牛心台、梁家屯、威宁营等村前进到明山岭、骆驼岭,控制615高地,进而向本溪湖街里发展,歼灭太子河北岸敌人。

本溪保安团配合三团夺取本溪湖。尔后,归本溪县委指挥,搜剿潜伏于市内的敌人。

三团三营、支队警卫营为支队预备队,随二团部队后部跟进。

支队第一指挥所在二团第一营后部跟进;第二指挥所在预备队前部行进。

29日黄昏后,全支队按照战斗命令开始行动。其中,一团经过10多个小时的行军,于30日5时前隐蔽地绕到了敌人后方的火连寨,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跨过铁路和小溪,直向寨内冲去。龟缩在火力点和碉堡内的敌人感到末日来临,多数人稍作抵抗就举枪投降了,战斗进展顺利。整个战斗不到20分钟,一团成功占领了火连寨。同时,爆破组将火连寨西北100米铁路炸毁,以防残敌退却和沈阳敌人的增援,形成对本溪之敌“瓮中捉鳖”的态势。

独立第一支队是在本溪组建的,不少战士是本溪人,对于解放家乡,充满了渴望。张子财是草河口人,在攻打本溪火车站时,他手持冲锋枪冲在最前面。被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左眼,顿时血流满面,排长急忙喊担架,救人。眼见敌人要扑上了过来,张子财抹了抹脸上的血,高喊着“别管我”,端着枪又向敌人冲了上去。一团作战参谋吴伟,受命前往火连寨梨树沟接受400多敌人的投降,他带着4名骑兵通信员深入虎穴,前去受降。他申明成破厉害,晓之以情,服之以理,既坚持原则又能当机立断,凭借着智勇双全的表现,最终成功地将400多投诚的国民党士兵带回了本溪湖。

至10月30日中午,市区之敌除水楼子外,全部肃清。至16时,水楼子据点被攻克。此时的本溪只剩下平顶山还在敌人控制之下。

攻占平顶山,将是解放本溪的最后一战。


新春伊始,残雪未消。登临平顶山,鸟瞰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与山下城市的欣欣向荣形成对比,冬雪覆盖下的平顶山碉堡群,则显得格外凝重苍凉。

这座碉堡群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守军的防御工事,是一个旧政权负隅顽抗的最后依托。如今,作为市级保护文物,厚实的钢筋混凝土掩体上的斑斑弹痕,仍在向世人讲述着那场激烈且影响深远的战斗。

最初据守平顶山的国民党部队,是青年军207师。这是一支非常强悍的部队,但在解放本溪的前夜,207师被紧急调防沈阳。207师调走之后,驻防平顶山的,换做了保安第一旅第二团和一些地方杂牌部队,还有一些在从我军解放本溪战斗中,逃脱溃散的漏网之鱼。

我军攻击平顶山的部队是一支队二团一营。

10月30日的下午,我军的第一次攻击,招致敌人猛烈的还击,进展不大。我军指战员经过认真分析,认为白天不便于我军隐蔽攻击,又使敌人的火力优势得以发挥,遂决定把攻击时间定在20时以后。当晚的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双方一直激战到午夜。面对我军的强大攻势,敌人见大势已去,开始向沈阳方向溃逃,被我军堵截。解放平顶山战斗,敌守军伤亡100余人,被俘300余人。至此,本溪全部解放!

1948年10月30日,本溪解放纪念日。解放本溪的战斗,共歼灭敌人正副团长以下30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枪炮、弹药和作战物资。不久,独立第一支队改编为独立第十四师,原下属的一、二、三团分别改为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团,准备迎接解放沈阳的新任务。


在平顶山之巅,面向市区的一侧,树立着一尊赵国泰将军的半身铜像。70多年前,赵国泰将军指挥了解放本溪的战斗。硝烟早已散尽,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脚下的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座英烈们为之挥洒过热血的城市,早已旧貌换新颜。这座城市从未忘记那些为了自由、独立、幸福、富强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他们将热血和忠诚写进山河大地,他们的英魂永存人间。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将书写新的历史,谱写新的传奇,本溪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由先辈开创的功绩和事业,也必将在我们的接力奋斗中发扬光大!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本报记者 蔡升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15:09 , Processed in 0.0088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