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研习社
2017-12-16 11:50:22
故宫里的百万件文物是清朝历代皇帝,多年艰辛努力聚集的成果,然而聚散总有时,故宫流散到海外和民间的文物,除了两次外国兵抢夺之外,最严重的就是溥仪携带出逃的那部分。
![]()
关于溥仪流散故宫文物的经过,研习君在之前已详细介绍过。其中流向民间和北京琉璃厂的,主要有被太监偷盗的部分,溥仪在天津时卖出的部分,运往通化大栗子沟部分,以及在长春被抢的部分。
![]()
1924年溥仪的瑜、二太妃的箱笼运出神武门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成立了收集故宫文物委员会,前后40年,大多数散失的“东北货”回到故宫,还有众多爱国人士的捐赠行为,有2万多件文物回归到故宫。比如1956年张伯驹捐赠的8件珍品,其中有清宫旧藏《游春图》和《平复帖》等。
![]()
张伯驹捐赠的展子虔《游春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在无偿捐赠的人是少之又少,仍流浪在民间的千余件文物,回归之路变得举步维艰,所以故宫每一次的成功追宝,都是重要的时刻,那么,在追宝之路上,国家和故宫还做了什么?他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局长的郑振铎,不久从各个方面获得重要消息:解放前夕,由于大陆收藏家携大量古董移民香港,在香港市面上有大量文物正待出售,其中包括曾流入民间的稀有文物。当时不少外国机构、藏家携带大量美元准备将中国国宝购入他国。
![]()
郑振铎再三思量后,决定将这则消息向郭沫若和沈雁冰做了汇报,最后于1951年,正式二人向周恩来呈交报告,申请专款抢救在港文物。周总理接到报告后,立即同意在港建立“收购小组”,并指示必须“秘密进行这一工作”,负责人由徐伯郊担任。
“三希堂”的三件古代墨宝深得乾隆厚爱,1924年溥仪出宫时,曾将《快雪时晴帖》秘藏于寝具中,他正要夹带出宫时幸好被发现,才留在宫中,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其他二希《伯远帖》、《中秋帖》却被溥仪的庶母瑾太后据为己有私匿起来,1924年,她去世之前,派人拿到古董铺品古斋脱销,最后落入袁世凯手下红人郭葆昌手中。
郭葆昌死后,二希帖归其子郭昭俊收藏,解放前夕,他将二帖带去台湾,本来打算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因为政治原因,钱款一直未支付,于是他又将二帖带到香港,抵押给英国银行,靠贷款度日,眼看贷款即将到期,如果不赎回,国宝将进行拍卖,这样恐怕要落入到外国人手中。
![]()
王珣《伯远帖》 ![]()
王献之《中秋帖》 当时徐伯郊已到香港定居,他听到此消息后,立即向郑振铎报告,请求立即拨款救宝。二帖重回郭昭俊手中,国家文管局派徐森玉等人到澳门,徐伯郊带着郭昭俊携“二希”也到了澳门,经鉴定确定是故宫旧物,最终以35万港币成交,将二希带回故宫。
1945年,张大千从成都到北平后,花了500两黄金买到五代名迹《韩熙载夜宴图》,紧接着,他又以1000多两的代价收到董源的《潇湘图》等清宫旧藏。1951年,他携带这些国宝到香港,因为徐伯郊的父亲徐森玉与张大千的关系,二人也自然很熟悉。
![]()
大千(左二)与“摩耶精舎四大护法”(左起:黄天才、沈苇窗、杨汝德、徐伯郊) 。 郑振铎知道二人的关系,在得知张大千欲移民南美的消息时,便写信指示徐伯郊在港与他多接触,希望能争取将流失美国、日本的文物弄回来。徐伯郊将郑振铎信的内容告诉张大千后,他立即决定将最心爱的《韩熙载夜宴图》、董源画《潇湘图》等一批国宝,以2万美元极低的价格卖给祖国。
![]()
《韩熙载夜宴图》卷,局部 “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收购的确为故宫征回不少清宫旧藏,其中还有镇国之宝《五牛图》、马远《踏歌图》、李唐《采薇图》、吴镇《渔父图》等等,没有这个机构的秘密行动,恐怕这些文物仍在颠沛流离。
征回故宫文物,不能过于指望捐赠,随着拍卖会的新形式出现,故宫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征集专项经费,到拍卖会上购买清宫旧物。
1995年,拍卖会征集到一件宋代古画,当时是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人前来送拍的,故宫鉴定专家徐邦达鉴定,最终确认它正是故宫流散出去的《十咏图》,这也提醒了故宫专家们,马上商量应该由故宫买回来。
![]()
北宋张先 《十咏图》 所以当这件文物出现在拍卖会场上时,故宫的副院长和徐邦达都出现在拍卖会,一些买家和媒体都知道他们是故宫的,但不知要买什么?直到《十咏图》出现,开始660万起拍,故宫开始并未出价,见到场上两位买家相互追逐时,故宫加价到1800万,这时场上有人喊出:
“别争了,把画留给故宫吧!”
最后加上佣金,以1980万买到这幅作品。
![]()
《十咏图》局部 这是故宫首次参加拍卖会,随后又以473万元购回石涛的《高呼与可图》卷;1997年,出资600多万买到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002年,故宫花2999万购入海外征集的米芾的真迹《研山铭帖》;2003 年,以2200 万元购回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书画作品隋人书《出师颂》。
![]()
《出师颂》 以上几件只是成功的拍卖经历,在参加的多场拍卖会上,故宫也因经费不足与国宝失之交臂,比如乾隆的《大阅图》、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等这些天价文物只能眼睁睁被其他人买走,国宝尚不能完整回归,也只能无奈。
据统计,目前仍有大量国宝沉于民间,光是书画作品都有100多件,它们藏在海外或民间,有可能会惊现国内外拍卖会,也可能再也不会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