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6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皇宫艺术珍品-景泰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1:3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5-10-19 19:35 编辑

                                               皇宫艺术珍品-景泰蓝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 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

       景泰蓝工艺在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旧时的景泰蓝艺术品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她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昔日的皇室圣地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里,还可以看到那时的留下来的景泰蓝艺术珍品。

       新中国建立后,景泰蓝行业逐浙扩大,近年来又恢复了炉、鼎、壶、立体兽、蜡台的生产,还恢复了过去认为最难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的侍统产品一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龙凤、狮子、缠枝莲等图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实主义题材的“钢花瓶”、“咏梅盘”、“礼花盆”、“首都八景”等产品不断涌现,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今天,北京景泰蓝工艺品畅销世界五大洲,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景泰蓝的起源发展与工艺特征

  景泰蓝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成熟的阶段,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景泰蓝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据此,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6年(1728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黄色。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日下旧闻考》)。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色也出现了葡萄紫(紫晶色)、翠蓝(天蓝、宝蓝的中间色)和紫红(玫瑰色)新色,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缙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文物》1960年第一期)。

  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色彩以二蓝(湖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色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景泰蓝工艺成熟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造办处"。三十年(1691年)"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设""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时期(17361796年)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北平珐琅工业近况》1928年)。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这时的制品不仅继承发展了明代景泰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镀金技术远远胜过明代,镀金厚重。从保存的器物看,至今仍光彩照人,越;圆润结实,金光灿烂"。可以说,乾隆时期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18211851年),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青睐,珐琅工艺有了稍许的恢复和发展。“咸丰年间,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珐琅一业,始又渐盛“(《北平珐琅工业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7月)。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海禁大开,景泰蓝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内销方面,在咸丰中叶之后的一段时间,景泰蓝只有北京一地可以买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来京购买,所以销量很少。清朝晚期,珐琅(景泰蓝)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景泰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景泰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19111933年,景泰蓝行业基本上处于徘徊发展状态。民国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水烟袋之类的实用品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仁立公司则是专为外国人代收景泰蓝的机构。19231924年北平景泰蓝行业比较景气,仅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额就达15万余元,雇工350多人,并时常雇用零散工。工厂设在宝禅寺街,马立新街有它的销售门市,上海、汉口等地还有分销处。由此可见景泰蓝行业在当时的发展情况。在外销出口方面,据当时海关出版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和《历年海关报告编制》提供的材料来看,景泰蓝出口情况呈上下徘徊的趋势。

  新中国建立后,景泰蓝行业逐浙扩大,品种规格达1000多种。近年来又恢复了炉、鼎、壶、立体兽、蜡台的生产,还恢复了过去认为最难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的侍统产品。用景泰蓝形式仿制的部分出土文物,如“金银错豆”、“凤头扁壶”也都获得了可喜的成功。一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龙凤、狮子、缠枝莲等图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实主义题材的“钢花瓶”、“咏梅盘”、“礼花盆”、“首都八景”等产品不断涌现,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收藏景泰蓝,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其次是炉、瓶;再次是碗、碟、杯等。需要强调的是,景泰蓝的掐丝十分重要。因此收藏景泰蓝时,应选择掐丝细密、纹丝华丽、图案清晰、主题分明的器物。在观察珐琅釉时,必须考虑到历史的原因:明代的珐琅质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期的珐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显著改进,珐琅质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国,珐琅稀薄,但砂眼几乎消失。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景泰蓝出现仿制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后的器物。景泰蓝使用的主要颜料为珐琅色料,伪造者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他色料代替。伪造的一般方法是:先制成铜胎,并用铜丝掐成各种图案,接着将普通颜料研磨后填入灼烧,烧成后镀金,再用细石将表面的硬棱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后还要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杏干粥,使其生锈。数十天后把表面的锈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颜色和光润程度可与旧器物相混淆。因此藏家购买收藏时要仔细观察,才能分辨真伪。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1 00:30:1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瀚墨重书平生志,丹青再写夕阳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11-17 09:55:03 |只看该作者
好贴!中国文化遗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11-30 19:31: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30 19:31 编辑
纤纤小雨 发表于 2013-3-1 00:30
漂亮,喜欢,欣赏了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4-11-30 19:31: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30 19:32 编辑
春水东流 发表于 2014-11-17 09:55
好贴!中国文化遗产。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4-11-30 21:13:16 |只看该作者
录诗赞景泰蓝:

景泰蓝上的画面另一个世界,
仿佛都能看到那河水的清冽。
蓝色的荷塘月色並不单调,
用唯美形容竞然如此贴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4-11-30 21:50: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30 21:50 编辑
123 发表于 2014-11-30 21:13
录诗赞景泰蓝:

景泰蓝上的画面另一个世界,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4-12-1 05:09:18 |只看该作者

录诗赞景泰蓝:

出自皇家景泰蓝,北京持色艺精堪。
风靡世界赢金奖,典雅豪华富内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4-12-1 06:54: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2-1 06:55 编辑
123 发表于 2014-12-1 05:09
录诗赞景泰蓝:

出自皇家景泰蓝,北京持色艺精堪。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5-10-19 19:32:33 |只看该作者
景泰蓝是一种美术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6 02:06 , Processed in 0.01159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