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2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信片欣赏-岳麓书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17:13: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8-16 19:56 编辑

                     明信片欣赏-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为国家5A级旅游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为国家5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岳麓山下。岳麓书院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大门:宋代曾名“中门”,因江岸建有石坊,名为“黉门”。现存大门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整体风格威仪大方。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字迹,因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皇帝就亲赐“岳麓书院” 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二门: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始改建为二门。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原为清同治七年(1868)所置,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毁于抗战,现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
  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乾道三年(1167),著名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
  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
  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这些都是我国书院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史料,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讲堂屏壁正面刻有《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道二年(1166)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栻,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对书院教育有重大影响,该文由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昭怡1983年书。屏壁背面刻有麓山全图,摹自《南岳志》。


                                          文庙

                         大门

                          赫曦台

                           讲堂

                                        汲泉亭

                                        百泉轩

                                        教学斋

                                          碑廊

                                   “忠孝廉节”堂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8-17 17:20:46 |只看该作者
好贴!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4-8-17 20:03:03 |只看该作者
赞!欣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11-24 08:26: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24 08:26 编辑
春水东流 发表于 2014-8-17 17:20
好贴!欣赏。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4-11-24 08:26: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24 08:29 编辑
再次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8-17 20:03
赞!欣赏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5-10-21 08:29:34 |只看该作者
中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5-10-21 08:30:50 |只看该作者
春水东流 发表于 2014-8-17 17:20
好贴!欣赏。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6-5-1 16:34:35 |只看该作者
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6-5-2 14:26:57 |只看该作者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刻于赫曦台上屏风,毛泽东1955年视察湖南后所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6 02:21 , Processed in 0.0093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