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天,古人可比你凉快 2017-06-22 06:11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3:3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来源:国馆文化
   这几天,暖风渐熏,夏意渐浓
   热浪滚滚的炎夏正在逼近
   很难想象
   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没有网络
   古人怎么活过夏天的
   难道都像古装剧里
   雇几个丫鬟,在身后扇扇子
   就度“夏”如年了吗
   非也
   古人的科技没有当代发达,却绞尽脑汁地过上凉快的夏天。从不知道,原来他们也吃冷饮、也用“冰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天古人除了挥扇取凉,还会做哪些事儿?
   
   无冰不欢
   (冰块·冰窖·冰饮)
   夏天一到,居家妈妈就喜欢在家做冰条,冰糖水,其实很简单,有冰箱就行了。古人也有冰条吗?他们的冰块哪里来的?
   早在先秦,每逢寒冬,人们就开始储存天然冰块,次年夏天取出来用。但是,古人没有冰箱,怎么储存冰块呢?
   没有冰箱,有冰窖啊!
   最早的冰窖出现在周代,建在地下阴凉的地方。每到盛夏,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有了冰,各种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吃法也研究出来了。据《武林旧事》记载,宋朝的街市已经出现“雪泡缩脾饮”、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沈香水、荔枝膏水等各色“凉水”。
   其中的“雪泡”,就是饮料里加了冰雪水。瞧,我们的先人多聪明!
   宋·李重元有《忆王孙·夏词》: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诗中,宋代人们已经懂得,夏天把水果放冰水里镇,清脆消暑。躺竹席上,风吹荷花香随风入房,吃着冰果子,何等的惬意啊!
   除了冰,古人卧榻之上,还有竹夫人、瓷枕。
   
   竹夫人
   虚堂一幅接篱巾,竹树森疏夏令新。
   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初夏幽居》南宋·陆游
   诗中的“竹夫人”,是古人夏天抱着睡觉的竹物,一般为圆柱形,用竹篾编成,中间镂空。“竹夫人”材质凉快,在古代夏天广受欢迎。
   消暑之物:瓷枕
   一枕清凉入梦来
   
   瓷枕
   在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中国古代精美无比的瓷枕。枕面冰凉通透,枕画精美,睡上凉快,看着也舒心。女词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阴》里就有一句“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芭蕉分凉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初夏睡起》杨万里
   
   懒懒夏日,宅男宅女慵懒地躺床上,看窗外几株芭蕉,绿影上窗纱,不但几分凉爽,而且可爱!
   采莲忘暑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六月又称为荷月,满池清香,荷叶田田。穿梭于层层叠叠的阴凉,泛舟采莲,水上风来。
   赏景祛暑
   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
   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
   ——元代释英《山中景》
   皇宫有皇宫的避暑法,平民有平民的避暑法。老百姓没有空调房,就选择深山,不但深林阴阴,凉爽清新,而且鼻尖花香,耳旁听蝉,岂不比城市里的家伙快活多了?
   
   心静自然凉
   下棋、垂钓、抚琴,也是古代文普遍的度夏方法。所谓心静自然凉。
   想象着,划着小船,在青山绿水间垂钓,安安静静地等鱼上钩,心无挂碍,自然凉快;亦或者,邀约三两棋友,在棋盘中互见乾坤,在棋盘里忘却焦躁的暑气。
   
   清代极致享乐主义者李渔,在《闲情偶寄》介绍他一生最快乐的三年,就是在避乱山中的夏天:或裸处乱荷之中,妻孥觅之不得;或偃卧长松之下,猿鹤过而不知。洗砚石于飞泉,试茗奴以积雪……
   光脱脱在山林里当野人,吃野果,穿行于荷香之中,醉卧在长松之旁,在泉水边洗墨砚,用冰水喝茶,胜似神仙!
   热浪灼人的夏天,几千年来从没改变。现在科技发达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17:35 , Processed in 0.0213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