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土匪多难打?为剿匪林彪给陈再道增援7个师,共计15万大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06:2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河南土匪多难打?为剿匪林彪给陈再道增援7个师,共计15万大军                                                         2020-12-26 17:45                    
(说历史的女人——第1500期)
剿匪与打国民党正规军不同,甚至可以说比打正规军更难。

——陈再道(开国上将,曾担任武汉军区等地司令员,建国前是河南省军区司令员,领导了重大的剿匪战役)

1949年,蒋介石在正面战场失败后,就安排特务在我后方联合土匪有计划有部署有领导的捣乱,共计15个地区,尤其河南地区最为严重。那么到底有多严重呢?有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林彪在汇报中写道:
“……据捕获的负责分子供,准备在洛阳周围伊川、孟津、偃师等县,组织10人的大暴动……查我大军南进,国民党在我后方组织暴动……甚为严重”
第二个例子是1949年5月,中原军区在河南地区消灭土匪7万多人后,待部队南渡后,土匪又是遍地都是。在林彪率兵在河南地区时,两个月内发生暴动30多次,上百名干部被杀,一个地方武装营被杀,被抢走公粮多达500万余斤。
实际上,河南的匪患在之前,一直都很严重。比如在1948年,陈毅和邓小平联名给毛泽东写的报告,其中言及河南匪患:
“我党足迹遍全中国,土匪恶霸之猖獗恐无逾河南者……南下干部数起黑夜被杀害,单人不敢独行……”
由此可见,匪患本已严重,加上又被蒋利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军在当地的正常建设、管理工作,因此,剿匪已经是势在必行,成为头等重要的工作。鉴于此,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剿匪大战开启,以河南地区为先。
可是想剿匪,谈何容易,河南匪患的力量非常强大。根据《剿匪斗争·中南地区(上)》记载:
“现全区大小股匪共约70余股,内中千人以上的约18到20股……其中数股是敌人派出游击部队……(后来证明匪众力量超过5万人以上)……有不少区政府及区干队遭匪袭击受损失……”
当时毛泽东根据各方面报上来的匪患情况,最后做出指示:
“林、罗留一个军位于河南,平时担任剿匪。”

作为华中区总司令的林彪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专门见了河南省军区司令员陈再道。陈再道也是身经百战,担任过诸多要职,被陈毅、毛泽东都赞扬过其作战勇猛和能打仗,可是这位把国民党正规军都打得满地找牙的上将,最后却在河南,被这里的土匪给困住了。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难道真的是陈再道不行吗?非也!原因有二:
其一原来的地方部队被调走了。
其二是新建的部队尚不能称之为“军”,进行实战运用。
也就是说,陈再道手里没有主力部队,自然无法剿匪了。
林彪对于这些情况,已经非常清楚,所以在见到陈再道后,就给他安排部队事宜,鉴于河南土匪比国军正规军还难打的现实情况,为了顺利开展剿匪工作,林彪给陈再道一次增加7个师的兵力。
该7个师为:第42军的4个师,58军的2个师,另因河南地区的地理特征,特申请把热河的骑兵师调往河南协助配合剿匪。
陈再道有了7个师的主力部队,加上地方武装部队,剿匪部队多达15万之众。有意思的是,这次剿匪所率领的部队,竟然是陈再道军事生涯中统领部队人数最多的一次,也就是说,在和国民党正规军正面作战时,他也没有统领过如此庞大的队伍。想当年陈有道曾经随刘伯承和邓小平率军进攻大别山,当时所率4个纵队,也不过12万大军。这个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再次反映了当时的河南匪患之严重。
有了部队,就看怎么用了,诚如林彪对陈再道所言:枪、部队、政策都给你了,就看你的了!
当然陈再道也不是吃素的,毕竟是炮火中闯出来的,因此他立即开会,进行分析匪情、部署安排,把河南的匪患化为四个重点区域,分别为豫西的陕州(包括洛宁)地区、南阳地区、鲁山(包括南召)地区、信阳(包括潢川)地区。
然后开始部署兵力,主要是根据匪患的力量和剿匪的难度、以及地理情况来部署:
首先是豫西之陕州(洛宁)地区,组建了42军124师、125师、155师、河南军区独立8、9团、陕州洛宁两地方部队的联合剿匪大队。陕州方面的剿匪部队由文建武担任政委、42军副军长赵东寰担任总指挥。
其次是南阳地区,该地区部署的部队为173、174师两个师,河南军区独14、15团两个团,以及骑兵师第14、15团,再加上南阳地方部队。南阳方面的剿匪部队由58军军长孔庆德、政委方正平联合统一指挥。
鲁山(南召)地区的部队部署,因该地区匪患相比前面两地要轻,部署的部队为警备2旅、独10团以及地方部队。该地区的指挥由2旅旅长蔡爱卿担任。
最后是信阳地区,这里部署的部队为42军的126师、河南军区独6、7团两个团,另加骑兵师13团和军区骑兵团、地方部队。该地区的总指挥由126师师长胡继承担任。
部队部署完毕,15万剿匪大军已经就位,剿匪的实际战斗就打响了!
当然有了主力部队,剿匪也不是就十拿九稳了。因为土匪部队学习当年红军的战术:即游击战术。土匪们借助于当地的有利地形以及对当地之熟悉,玩起了“你剿他走,你走他回”。故此,大部队想彻底清剿,也非易事,除了上面的通盘筹划部署外,还要依靠当地群众的帮忙,所以河南省军区又专门发布了一则公告,叫剿匪动员令和剿匪立功令,令专门人员把该公告张贴到全省各地各村,目的有三个:
一方面陈述匪患对群众造成的损害;
一方面鼓励群众举报、协助剿匪;
一方面还对土匪们发出通告,若投降可从宽处理等。

主力部队撑腰,号召全员参与,这样剿匪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算是彻底完成了。剿匪战第一枪,在豫西陕州、洛宁地区打响。
因为河南土匪中,数豫西的李子奎最有实力。
李子奎盘踞在豫西灵宝阌乡一带为匪生涯长达20余载,光是他手上的人命就达500条,凶残狠辣可见一斑。正因手上人命太多,因此在1948年,他接受了国民党的政策,成为刘希程的暂编第三纵队第1团团长。
从这个称号上来看,好像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的老大是刘希程,但是刘希程这个三纵队中最有实力的也就是李子奎。该年6月10日,刘希程在老领导贺龙元帅的劝降下(1927年,南昌起义时,刘希程曾在贺龙麾下担任营长),选择了光明,带领所部投降了解放军。
按说老大都投降了,土匪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很遗憾。在刘希程举旗投降时,其麾下最有实力的三股匪队叛变——分别为一团团长李子奎和三团团长薛云生、新二师师长任太升。这三人各自拉着自己的部队撤走了。尤其是李子奎麾下有5千之众的匪徒之兵,当时叛变时,还趁机占领了灵宝县城,而刘希程投降时仅带来了千余兵。也就是说,名义上的暂编三纵队司令刘希程的投降,并没有削弱豫西悍匪的实力,剿匪的难度依然摆在那里。
刁悍的李子奎占领灵宝后,原本想凭借五千兵力驻守一段时间,却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李子奎在灵宝仅呆了一天,便被打跑了。为何呢?原因是负责豫西剿匪的主力部队还没开过来,却从陕西开过来一支主力部队,即60军的178师。这支部队是奉彭德怀、贺龙、习仲勋之命前往打通陇海线,恰好开拔到河南,就遇到了李子奎占领灵宝。
因此,178师就在陕州驻守部队的配合协同下,在6月11日早上,对灵宝发起猛攻,李子奎的匪队,还在睡梦中,被枪声警醒,虽然举枪反抗,但是损失惨重,仅千人丢掉性命,李子奎带着其余匪队逃出灵宝县城。不过对李子奎造成更大打击的是,他那位于朱阳镇的后勤基地丢了。
接着,178师任务完成后,就撤走了。李子奎以为解放军主力一撤,还是他的天下。但是他想错了,因为178师刚撤走,负责豫西剿匪的大部队主力42军155师就开了过来。155师师长廖仲符调遣部队,迅速包围了阌乡。这可是李子奎的老巢!
李子奎没想到解放军的主力部队这么迅速,凭借对地方熟悉和耳目众多,杀出一条路,逃了出去。但这次损失更大,匪队折损一半2000余,枪支弹药等物品也丧失极多。
这回,李子奎害怕了,不得不放弃经营了二十年的老巢,计划去投奔任太升。谁曾想,豫西剿匪主力部队,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在一路奔逃之中,余下的两千匪队被剿殆尽,仅剩30近身护卫。尽管如此,李子奎依然无法脱身,无奈之下,他只好用30名近卫做诱饵,自己独身逃走。

既然往任太升那里的路走不通,他干脆昼伏夜出,逃回老家灵宝马家寨,躲进村边的一口破窑洞,白天睡觉,晚上出去觅食。当年不可一世的李子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日。但是他毕竟这么大一个人,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不久,有人发现了李子奎,报告剿匪部队。
河南军区独8团率先赶到现场,包围了李子奎所住的破窑洞。就此,李子奎举手投降,被俘。李子奎被抓后,他才得知自己原本想去投奔的任太升已被58军军长孔庆德所率部队俘虏。同时,南召地区的大土匪头子李开元的2千余匪队也被歼灭,李开元被俘。豫南的匪队2千余亦被126师围歼,匪首被俘。
河南土匪以豫西最为严重,豫西土匪又以李子奎、任太升、李开元为代表。因此,李子奎等三大土匪头子被消灭后,河南土匪基本被清剿。豫西作为蒋介石兵败后谋划的15个重点游击区之一,率先被消除。
  

后来,在回忆起在河南的剿匪大战时,当时的剿匪总司令陈再道上将说道:
“我过去参加了那么多战役,除淮海战役外,都没有这么多的兵力参战……这次河南剿匪,我把所有能够用上的兵力都用上了,出动了15万大军……”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8 21:12 , Processed in 0.0083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