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4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百位皇帝趣评(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01: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7-7 21:21 编辑

              中国百位皇帝趣评(二)


                                                                          

       31、后赵高祖石勒——从奴隶到帝王的蜕变:贵族——商贩——奴隶——平民——将军——皇帝,后赵高祖石勒就是走的这样一个历程。既然人生经过这样的角色转变,那么他的人生阅历一定非常的丰富。能从这样一个个的或悲惨或顺利的角色中蜕变出来,证明石勒是个有勇气、有理想和有毅力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平静地接受大起大落,能够不为某个角色而沉迷,那么,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人物。比如,石勒就成了这样一个帝王。石勒仅以十八骑而成其大业,能与其相比者真是不多。而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还能在文治上有所建树,本已难得。十六国帝王数个,能出其右者,也只有前秦王符坚而已。

  32、前秦宣昭帝符坚——东方拿破仑: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人,被人们称为一世英明的符坚,一样因为好大喜功而生生地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和前秦的无限江山。有人说命运是公平的,当你拥有这个的时候,你就同时失去了那个。在每一次选择中,我们都要为自己的所做付出代价!符坚雄心勃勃,立志统一全国,他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出身部落首长,却没有蛮族作派;他任人惟贤,堪称一代明君。但是,淝水之战却成了他人生永远的遗憾!甚至还来不及后悔,便已命丧黄泉

  33、宋武帝刘裕——时势所造的英雄:命运会给每个人设一条门槛,只是方式略有不同而已。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含金带银的来到人世,也不是贫寒出身就不能出人头地。时逢战乱、出身寒微、父母早逝,这就是当初刘裕所面临的生存境遇。然而,正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坚韧,刘裕一步步摆脱了困境缠绕着的网,一步步走向了象征着绝对权威的龙庭。

  34、齐高帝萧道成——叱咤风云的开国皇帝:萧氏的先祖为西汉相国萧何,萧道成是萧何的第24代孙。所以他的父亲萧承之算是刘宋的外戚亲属。因父亲的关系,萧道成也由此走上了通往帝位的坎坷之路。凭借准确的判断力,他选择了本来属于弱势的明帝。后来又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挥才能平定了战乱,反而使他成为执掌朝廷政权的权臣,为自己通往皇帝之路又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称帝后,敢于祛除弊政,恪尽节俭。能容人、善用人,是个不错的皇帝。一般而言,人们对篡权的皇帝一般都抱以大逆之看法。但是如果一个新的皇帝能比那个残暴的皇帝有能力、有眼光,能让百姓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那么这个皇帝就应该值得肯定。   

  35、梁武帝萧衍——舍身佛寺的第一君王:“灵海自己极,沧海去无边。蜃蛤生异气,闼婆郁中天。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此诗便是萧衍所做。这个擅长诗文的帝王,曾经是“八友”之一。在中国的帝王史上,不乏文人雅士,但作为开国君王,实属罕见。中国的帝王有纵情声色犬马的,有驰骋疆场、喜好武功的,有一心励精图治的,而“以佛化治国”,到佛寺里舍身为奴的,却只有一个,这个人正是萧何。“时采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后人的评价,见证着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

  36、陈武帝陈霸先——陈朝开国皇帝:一个通晓战争,善于权术的人,在南北朝时期是非常走运的。天下混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只要有这两方面的能力,至少就可以混个一官半职。而那些能抓住机遇,赶上时机、运气再好点的人,就可以当个重臣、皇帝的。手握政权、拥兵废立的事,在这个时期简直就是此起彼伏。而陈霸先正是在这乱世走出来的皇帝。他能征善战,并且通过这些而得到重用,然后执掌朝政,最后自立。他走了这一时期很多皇帝都走过的路。在这频繁的改朝换代中,能者上、庸者下,然而在这不断的更迭中,百姓不得不承受战乱!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7、陈后主陈叔宝——多情文士,荒唐帝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这句著名诗句中的“后庭花”,就是来源于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魏征说:“古人有言,亡国之君,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陈后主就是一位“文化精英”,富有才华的亡国之君。陈后主作为陈朝的最高统治者,以其地位和权力倡导文学艺术,提携才秀之士,使陈朝无论在文学、史学、经学等方面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然而作为一国之君,其能力实在是比一般人不足。   

  38、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勇猛并残忍的喋血者:如果说仅仅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开创一个新的王朝,那历史上真的找不到几个人。而如果这个开国皇帝又仅仅16岁的话,那么可能就只有拓跋珪一人做到了。他自幼失国,跟着母亲寄人篱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格局。拓跋珪领兵消灭了后燕,并收复了被燕国所占的土地。他注重发展农业、改革体制,将拓跋珪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这其中他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他也犯着猜忌的毛病,乱杀无辜,结果被亲子所杀。

  39、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能征善战的一代豪杰:拓跋焘少年英武,十几岁就开始带兵东征,西讨,使北魏统一了分裂多年的北方政权。他是北魏皇帝中,最有成就的皇帝之一。他兴办学校、开馆授经,提高了鲜卑族官员的汉化水平,并接受中原汉族的封建统治思想,修订律法、整顿吏治,用了20年的时间拟定391条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北魏的政权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0、北魏孝文帝元宏——一个锐意改革的先行者:北魏孝文帝元宏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时势,锐意进取,做出的一系列促进文化的改革,一直被世人广为称颂。他是鲜卑族,但却认定了本族文化的缺陷,命令全族汉化,自己首先改姓为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民族融合。孝文帝南迁、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与太和年间颁行的均田制、新的租调制、三长制等是孝文帝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核心,促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同时推动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发展,使少数民族迅速摆脱了奴隶社会的统治,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1、北魏宣武帝元恪——功过参半的皇帝:北魏在元恪统治时期国势达到了顶峰,他趁南朝政治昏暴之时,大举进攻南朝,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延续了父亲的汉化改革,巩固了元宏的汉化成果,扩建洛阳,使之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他踌躇满志,渴望做出一番成绩,但是他姑息污官,宠信外戚,最后将北魏又推向了深渊。在其统治后期,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虽然他采取了一定的办法来镇压,这也耗费了他太多的精力,使他过早病逝

  42、隋文帝杨坚——乱世走出的明君:隋文帝以外戚身份专权,逼迫外孙宇文阐让位,取代北周,建立起大隋。和每个开国的皇帝一样,隋文帝用非常的手段取得了政权。有人说他狠毒,有人说隋朝没有一个皇帝得到善终就是他应得的报应。但是,评价皇帝,我们不能仅仅用普通的道德观点来衡量这些,一个政权取代另一个政权必有其进步的一面。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社会更迭来看,杨坚能登上龙庭,都是一种必然。况且,他勤俭自律,善待百姓,能在街上给百姓让路,能只娶一个独孤皇后,这是一般的皇帝所无法做到的。至于残暴,作为一个政权的统治者,他完全有必要或者有理由维护自己的地位,这在所有的皇帝中是几乎都存在的现象。总体来说,他还是个优秀的明君。   

  43、隋炀帝杨广——千古唾弃的君王:杨广的父亲杨坚,北征突厥,南平陈国,结束了从东汉灭亡以来长达四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在他当政的二十几年中,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他儿子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却是一个荒淫无度,统治残暴,堪与胡亥齐名的昏君。他恃才傲物,但却缺少高尚的灵魂,所以,他用“聪明”的狠辣手段,在短短的十数年间,就断送了自己的王朝。可谓善恶到头终有恨,当宇文化及的长中勒在他脖颈的那一刻,他是否为自己的所做感到过一点后悔?他是否会对明天的阳光有些许留恋?然而,往事已矣

  44、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君主:纵观唐高祖李渊的一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显赫的人物,在当时也是如此。李渊7岁就当了唐国公,此后平步青云,最终成了唐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表现出来的老练沉稳及他一些手腕,都是当时和他争天下的很多人所不及的。李渊也很有才智,虽然唐初政局未稳,但是他照样开疆拓土,修明改治。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相信他会有更大的作为,无奈的却是玄武门之变,让李渊深刻地明白了作为皇帝的悲哀。原来人们可以为了权力不顾一切的,就如同当初自己的种种。李渊本可以光芒照人,但更加耀眼的则是他的儿子李世民。有子若此,李渊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叹息……   

  45、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圣主,一代朝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因此而成为一代明君。他一直被尊奉为“真命天子”,是因为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坚韧的毅力;有着远见卓识;有果敢狠辣之心;有容忍纳贤之德;有知人善用之术。这样的人放在如今,也会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而作为皇帝的他,这样的德行也可以说是万民之福。他励精图治,重用贤才,善于纳谏,改革政治制度,发展社会经济,提倡学术文化,创造了历史上少见的盛世现象。

  46、唐高宗李治——强光之下的黯淡:提起高宗李治,可能略微了解历史的人,都很熟悉他。但是他所为人所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昏庸,或是自己贤能,而是他找了父亲的妃子做了自己的皇后,这个皇后又自立为帝——武则天。在唐朝建立政权后,因为在李渊、李世民以及武则天的掩映下,李治一直被人们所遗忘,他所做出的功绩也不为人所知,甚至有点成绩也被归到了武则天的名下。他为人淳朴、善良、重情,或许正是他表露出了人性中太多的善,才会被世人认为软弱。如果他是个普通人,他一定是个好人。然而遗憾的是:他是皇帝,他需要有作为皇帝所必须的政治素养与干政权谋。   

  47、唐中宗李显——被妻儿毒杀的皇权殉葬者:李显的整个人生都是悲哀的。因为他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在做着别人手中的棋子。从他出生到死亡,命运就被捏在两个女人手里。在母亲武则天的光环掩映之下,基本没有他自主的机会;终于自由了,又被操纵在韦后与女儿手里,甚至被害了性命。虽然他两次称帝,虽然他做了几年的皇帝,但是,真正自己说了算的事,可谓屈指可数。他在吃了自己最爱的妻儿送来的膳食而遭毒死的时候,不知道他可曾想过:称不称帝到底哪个更幸运?   

  48、唐睿宗李旦——夹缝中的艰难行走:李旦和哥哥李显一样,都是两度做了皇帝的君王。而且他们的经历也都差不多,都是第一次受制于他们的母亲武则天。只是后来他是夹在了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之间。所以,他这前后两次登基都没有感觉到作为帝王的尊严。严酷的宫延斗争,让他觉得很厌倦,于是后来自己甘愿退居为太上皇,将帝位传给了儿子,而自己却去潜心钻研文字训诂以及书法,逃离了政治斗争,又把帝位给了自己比较能干的儿子,这大概也是他一生做出的最好选择。

  49、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千古一女皇:她以不同的身份主持了初唐半个世纪的政局,其影响可堪与任何一个颇有成就的帝王相媲美。在其当权时期,生产发展、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疆土开拓,这都是她所做出的业绩。可以说,无论是在人才储备还是经济整合方面,都应该承认在开元盛世里,有着武则天不可磨灭的功劳。在那个男权时代,作为一个女人要想坐到皇帝的位置,不可能一直的循规蹈矩、温柔善良,她是做过一些超平“女人”角色以外的事,但是,如果不如此的话,那么也不会有武周圣神皇帝的称呼。如果男人都有追逐权力的欲望,那么女人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李世民杀兄逼父,却能被人理解?为什么武则天做了些“残忍”的事,就一直被人们口诛笔伐?“无字碑”上,有人评价说她认为自己功劳大,无以表述;有人认为她的意思是任人评说。其实,任何评说或者都是正确的,也或许都是错误的,她在用沉默抗议!

  50、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的开创与葬送者:唐玄宗是个半明半昏的皇帝,他曾拨乱反正,救大唐于危难,开创了“开元盛世”,却也在这中间滋生出骄奢的恶性。他重用的奸佞高力士、李林甫、杨国忠长期执掌朝纲;他生产奢侈放荡,纳儿媳杨玉环为自己的贵妃,朝不上朝,夜不罢宴,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从“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唐玄宗走了一条由盛而衰的道路,在一些人的眼中,他就是个可悲的皇帝,因为开元盛世是承蒙了祖宗的先绩,很有些借了大树乘把凉的意思,而到后来的安史之乱以及宠幸杨贵妃等等都是他错庸的表现。站在历史的后来而评论先期,除却个人的偏好,我们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开元时期“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还是值得肯定的。社会是发展的,人也是会变的,当一个人做了几十年的皇帝,有点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走过的一生,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51、唐肃宗李亨——戡乱有为,治国无方:如果长期压抑在一种气氛中,大家想换个环境也是很自然的事。唐玄宗就是把皇帝当得太久了,才让人觉得厌倦,再加上他执政后期也是不务正事,朝纲混乱,宦官、外戚擅自专权,百官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者此起彼伏。在这个时期,能有人站出来,带领官兵镇压起义,保证唐王朝的正常运行,他就是被人所拥护的皇帝。肃宗李亨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在玄宗南逃的时候留了下来,带领官兵收复了长安,给了唐朝军民一个象征和希望。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别人物,事实上他也只是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然而,做了皇帝的他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政绩可言,相反倒是在专权的宦官与皇后那里受了很多窝囊气。这样做皇帝的体会如何,只有他能品味着个中滋味吧。   

  52、唐德宗李适——一半清醒一半醉:有时候皇帝为后人所熟悉,并不是因为这个皇帝怎么样,或者仅仅是那时期出了几个有名的人、或者出了几件有名的事,德宗李适为人所知,则是在他当权的时候,实施了著名的两税法。德宗是个有理想的人,但同时又是个行动上的小人。归根到底是因为自己没有毅力,本来自己想得好好的,但是一遇到别人的反对,就没有勇气坚持下去,结果一个本来很有出路的改革半途而废,倒是他所实施的让宦官掌握禁军的制度被坚持了下来,结果却成了宦官左右政权的祸患。   

  53、唐宪宗李纯——创造中兴的“小太宗”:唐王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现象已经非常严重,或者是长期相对安宁的生活,让各地割据势力也大有发展趋势,而且朝廷长期不怎么用兵,这些人也渐渐地不害怕朝廷的武力威胁。李纯即位后,一改前期对潘镇的妥协政策,审时度势,连连用兵,取得了前朝所没有的胜利,藩镇割据在他在位期间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然而,他在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同时,又把军权交给了宦官,致使宦官又开始作乱,甚至还掌握了后期朝政的大部分权力,就连这个亲手将宦官权力做大的皇上也未能幸免于宦官的屠刀。   

  54、唐武宗李炎——晚唐少有的清明皇帝:唐朝从中期开始,就有国力日衰的迹象。或许一个朝代维持了太久,让这些皇子皇孙们生活得过于优越,所以皇帝的能力也是每况愈下,是一个不如一个。到了武宗这里,能做到网罗贤能之士,革除弊习,打击宦官、外挡边患、内平藩镇的皇帝还真不在多数。虽然武宗并不是个能干的人,但他敢于纳谏,听取能人的意见,就是他的聪明之处。   

  55、唐僖宗李儇——不知“愁”滋味中死去的皇帝:李儇从小长在深宫,不谙世事,父亲的昏聩无能,让这个小皇子也是无所建树。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正确的指引,让这个皇帝虽然拥有着无上的权力,却不能发出最有用的威力。他有着很高的天分,骑射、算术、音乐等,都是精通得有如专业,然而他这份天分,却没有一点用于治理朝政上,李儇把所有的权力都下放给了宦官田令孜,然而这个宦官是除了贪污腐败、独擅专权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李儇也注定了就是个悲哀的皇帝。

  56、唐哀帝李祝——无可奈何花落去:李祝生在帝王之家,但是他生不逢时,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他却偏偏生于没落的时代,他小小的年纪,却尝不到半点人生的快乐,他被军阀和权臣拥立为帝,实际上就成了他们任意摆布的一颗棋子。在三年的皇帝生涯中,没有一点实权。他不过是朱温为了篡位的需要而推上台的应景人物。他坐看父母被杀,兄弟遭戮;却无能为力。他在百般屈辱中过着压抑的日子。他无法抗争;他只能用自己鲜红的血,祭奠曾经辉煌的王朝,用自己的血来:为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57、后梁太祖李温——两面三刀面三刀将,淫乱无耻君:“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很有力度的质问,让后来人感受到了希望之所在。朱温出身草莽,有一种极端的冒险精神。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就是凭了这狡猾的心计,他才一步步走上了帝王的位置。他先是在黄巢起义军中当上将领,后来起义要失败的时候又卖主求荣,投降朝廷,不久又杀唐帝自立,建立梁朝。他嗜杀成性,荒淫无比。然而上天毕竟是公平的,这个恶魔皇帝最终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里。

  58、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亡国的帝王:李存勖是个很有心计的皇帝,他先是于内忧,等到实力增强后又解外患,统一了北方。但在他将国都迁到洛阳后,却志骄意满,终日沉湎于郊游声乐之中。李存勖非常宠信伶人,他们可以随时出入宫廷,还将其不知是真是假的见闻讲给李存勖,李存勖皆信之。因此,有些伶人也就得以干预朝政,气焰薰天,将相大臣也怕他们几分。李存勖听信伶官谗言,杀戮功臣,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59、后晋高祖石敬瑭——甘当“儿皇帝”:能建立一个新政权的皇帝,归根到底是有些手段的。石敬瑭应该也算是其中一个,他在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时,便以骁勇善战闻名。所以才得到了重用。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又借重契丹援助得以问鼎,建立后晋王朝。由于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岁输布帛30万给契丹,并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以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使中原门户大开,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遂民心尽失。因此,他为人们所提起的时候,基本上是为人所不齿的。

  60、后汉高祖刘知远——壮志未酬,空怀剑气:在五代十国那个藩镇割据的时期,各地拥兵自立的此起彼伏。刘知远正是在这战乱中利用军事实力和政治权术获得了统治地位。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唐朝后期藩镇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人民内受着封建军阀的残暴统治,外受着契丹不断的侵扰。生在其时,当为不幸之至。但是,就是这一乱局,却给了很多人爬上来的机会。比如刘知远等人。可能因为他在位时间很短、也没什么过于大的成绩,倒是因为战争引发了无数的灾难,所以历史学家们对他多持反面态度。不过,在当时对于某一个人,如果想给社会带来安宁的话,那真是太难了。不过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对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7-8 06:56:47 |只看该作者
好帖!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7-8 14:16:58 |只看该作者
时势造英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7-8 17:27:25 |只看该作者
看毛泽东怎样评价历代帝王的: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4-7-8 19:40: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7-8 19:40 编辑
123 发表于 2014-7-8 17:27
看毛泽东怎样评价历代帝王的: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1:54 , Processed in 0.0092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