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盘点祝允明十大传世书法名帖,第一个位列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02:3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盘点祝允明十大传世书法名帖,第一个位列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2023-05-09 10:47                                       

   祝允明: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书法领域,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明代王世贞称:“吴中如徐博士昌谷诗,祝京兆希哲书,沈山人启南画,足称国朝三绝。”清代王澍说:"有明书家林立,莫不千纸一同,惟祝京兆书变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见京兆书百数,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
那么,书坛地位如此之高的祝允明,有哪些代表作呢?

1、《草书诗卷》: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此帖开张舒放,跌宕奇逸,笔力遒劲,点画狼藉,看似乱其实不乱,看似散其实气脉贯注,并不因率意而潦草,笔笔都能断而后起,能于使转中见点画,故通幅视之,显得神采奕奕,气势豪放,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2、《致元和手札》:又名《晚间帖》。行草作品。纸本,纵27厘米,横45厘米。首尾共九行。这幅作品自然流畅、大小错落、富于变化。其笔法和点画的结构显示出祝允明对黄庭坚书法的精心研习,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和陶饮酒诗廿首》:祝允明66岁小楷作品。纵17.3厘米,横10.3厘米。此作结构宽扁,点画圆润,行笔短促,能够清楚的看出此作有钟繇笔意。值得一提的是,祝允明一生多次书写《和陶饮酒诗廿首》,以此来表现自己和陶渊明拥有一样的高尚志趣。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太湖诗卷》:祝允明65岁所书写的行草代表作,此作是祝允明晚年的精妙之作,也是巅峰之作、得意之作,历来的书家对《太湖诗卷》的评价也相当高,称其“写得天真纵逸,风骨烂漫,如云烟变幻莫测”。

5、《前后赤壁赋》:祝允明65岁所书行草作品。此作运笔流畅、行笔迅捷、上下呼应、左右顾盼、虚实勾连、纵横洒脱,观此作,有张旭和李邕的影子。
6、《洛神赋》:祝允明65岁所书草书名作。纵32厘米,横688厘米,此卷书法精彩,用笔劲健流畅,富于变化,具有奔蛇走虺、骤雨旋风之势,是祝允明草书中的精品之一。虽然由于时间原因和保存原因,原件有些许残缺,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崇高的书坛地位。

7、《箜篌引》:又名《手卷曹植诗四首》,纸本,纵36.1厘米,横1147.5厘米,此作曹植《乐府》四首,大约书于明代嘉靖四年(1525)前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祝允明草书成就的最杰出代表。此作在迅如奔雷的行笔过程中,手腕翻飞,落笔、出锋的方位每每出人意外,亦在情理之中。堪称其晚年狂草登峰造极之作。
8、《育斋记》:行书作品,纵30.0厘米,横86.2厘米。书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此作用笔精熟,风采奕奕,于潇洒中见骨力,于秀逸中见清气,书风近赵孟頫与李北海,由此可见,祝允明除了草书外,行书也有极深造诣。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9、《古诗十九首卷》:行草作品,祝允明64岁所书。此作历来备受好评,被认为是祝允明登峰造极之作。通过此作,不难发现,祝允明师法米芾、李邕。相比于祝允明其他行草作品,此作更为工整,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祝允明行书造诣之深。

10、《岳阳楼记》:纸本,纵38.8厘米,横598厘米,草书作品。此作气势虽出自怀素、张旭,但笔墨点画、字型结构却是二王以来的各家综合,其中又尤以受黄山谷书风影响最深。通过此作可以看出,祝允明下笔果敢苍劲、运笔豪放狂纵,行笔沉着痛快。书势恣意纵横而法度严谨,通篇墨气淋漓、一气呵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19:37 , Processed in 0.0075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