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人生最低谷时写下一首词,人人必读,但希望你一生都不要读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05:0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人生最低谷时写下一首词,人人必读,但希望你一生都不要读懂                                                         2023-07-03 09:40                                       
                                       

人生好难,可人生最难是在什么时候?陆游说,是在行将就木之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灵魂即将远逝,可心心念念的东西却永远成了遗憾,岂不悲哉!杜甫说,是在耄耋白发之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大半辈子过去,可不幸的遭遇与老却的身体摆在眼前,人生再无可能,岂不伤哉!
谁也抓不住时光,谁都有被它狠狠修理的时刻,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却无所畏惧。苏轼,作为唐宋文坛少有的“流浪诗人”,他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态度就平和许多,不畏生也不怕死,是苏轼流露于作品中的正能量。然而虽然死亡不能给予苏轼威胁,但苏轼也有软肋,他人生最悲痛的低谷时期是在中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这一首绝笔诗,总结了他被贬流放的一生,黄、惠、儋三州正是他仕途失意的见证者。但是苏轼不会因为官运悲伤,他的悲伤都留给了至爱。
公元1055年,19岁的苏轼与16岁的王弗结为夫妻,二人婚后恩爱有加,生活十分甜蜜,王弗成为苏轼的贤内助,堪称琴瑟和谐。然而仅仅十年后,即公元1065年,王弗因病与世长辞,苏轼一时悲不自胜。
又过了十年,即公元1075年,身处密州的苏轼仍对亡妻念念不忘,他在一日的睡梦中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面孔,顿时泪流满面,醒来后便写下了这首千古悼亡名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名为《记梦》,实则大部分都是抒情文字,相信爱好诗词的朋友都已熟读多遍,也被苏轼感人肺腑的久远的爱所深深折服。然而词虽为好词,但希望读者都只将它当作一首经典去读,而不要真正读懂它,因为读懂它的人,早已是词中人。

苏轼起句即表明心意:十年了,我还是无法把你忘记。然而紧接着后面却跟进了“不思量,自难忘”,显得很诡异:如此深爱的一个人,为何不去思量呢?或许大家只是背熟了这句词,但没有真正了解它的意思,接下来小解就为大家揭开这三个字背后的故事。
王弗去世后,也许是出于对王弗深切的思念,苏轼又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堂姐妹两个气质很像。密州的“乙卯正月二十日”,苏轼正与王润之在一起,所以王弗便不能时时刻刻都挂在心间了,虽是堂姐妹,可也要吃醋的。况且苏轼也不是那种朝三暮四的渣男。但也正因为他不是渣男,所以他没有把王弗完全忘记,偶尔也会突然涌上心间。

这一夜的梦中相遇,让苏轼的思念之心久久不能平复,这一次他再也无法轻松掩饰过去了,一定要将这份感情化成笔墨流传下来。谁知道当王润之读完这首词之后,有没有与苏轼闹了别扭呢。
其实小解认为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小轩窗,正梳妆”。简单六个字,就将王弗的音容笑貌传神地描绘了出来,虽然过了十年之久,但却是那样亲切那样熟悉,只可惜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终归是幻象,那个人再也回不来了。
忧伤之疾,安危大矣。能够真正体会到苏轼这种心境的人,当是经历过相同遭遇的人,所以说这首词,小解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读懂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21:52 , Processed in 0.00736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