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岁知青小伙,"嫁"31岁带4个孩子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9:06: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岁知青小伙,"嫁"31岁带4个孩子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2022-01-14 12:14                    
                                         
  六七十年代,无数的知青自愿或是被迫来到各地农村,然而农村贫穷落后、环境恶劣、粮食短缺,这让知青们苦不堪言,迫切的想要回到城市里去,他们为回城而用尽方法。
  但是有这么一位知青却正好相反!年仅20岁的知青张志远不仅决定留在大山,还不顾反对,拎着自己的行李“嫁”给了已有4个孩子的31岁寡妇,就算回城的机会摆在眼前,都被他毅然拒绝!到底是什么,使他做出如此反常的决定?

建国初期,社会刚刚进入平稳,人口飞速增长,特别是城市地区劳动力过剩,与贫穷落后的农村形成鲜明对比。在教员的号召之下,轰轰烈烈的知青下乡运动展开了,很多贫困的地区都得到了很好的建设,这让知青下乡的运动更加热烈。
张志远出生在1954年的重庆,从小就被教育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高中毕业的张志远便背起行囊,跟着大部队投入了知青下乡的运动之中。
他被分配到四川省南江县,在南江县的管辖范围内,有一个处于大山之中,位置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许多知青都不愿意去。
张志远想着自己年轻力壮,又爬惯了山路,就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愿意去。领导见状,对他一通表扬,说年轻人都要向张同志学习,不怕苦不怕累,这让张志远心中的豪情壮志更甚。

在去村里的路上,张志远的心是期待而又忐忑的,他希望能用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帮助当地的村民更好地生活,又害怕陌生的村民们不好相处。
翻过贫瘠的大山,远远的便瞧见二三十家茅草屋稀稀落落的分布着。张志远一走近,就被等候在村口的队长热情地握住双手,其他村民也笑着打招呼,相似的口音让张志远紧张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
村里没有专门的知青点,张志远被安排在村民佘林海家旁边的旧屋子里。
许久没人住过的屋子里什么都没有,热忱好客的村民们这家出个凳子,那家拿两个碗,硬是给他凑了不少东西。虽然都破破烂烂的,比不上自己家里的那些,但无疑给张志远带来了浓郁的温暖。当然,对他照顾得最多的,还要属邻居佘林海
佘林海比他大十几岁,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妻子胡庭秀都没读过什么书,对读书人有种本能的心喜,加上张志远年纪小,夫妻俩把他当弟弟一样照顾。
张志远什么都不会做,锄了一天的地,将双手打得满是血泡,佘林海就用针帮他挑破,敷上村里人自制的草药,一对一的教他如何干农活,他衣服破了,佘林海就带回家,让妻子帮他缝好。
而张志远也懂得知恩图报,时常去佘林海家里帮忙,耐心辅导佘林海家中的四个孩子学习。一来二去,张志远就和佘林海家关系越来越好,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佘林海家虽然人口多,日子贫苦,但氛围温馨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张志远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好景不长,一场意外,打破了这家人快乐平静的生活。佘林海的身体出现状况,开始频繁咳嗽,有时甚至咳出血来。
张志远看见了,忧心忡忡,让佘林海去医院看看,但都被佘林海拒绝,说自己不过是感冒,熬一熬就好了,不用去浪费钱。但没过多久,佘林海就在地里干活儿的时候,直接晕了过去,到医院一查,竟然是肺癌!
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两个男人都愣住了。佘林海从医院翻身而起,要回家去,张志远将他按住,让他一定要治,治疗的话起码还有希望,不治就只能等死了!

没有人想死,佘林海也不例外,于是他在医院住了下来。妻子胡庭秀得知消息,急急赶到医院,但家里还有四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八九岁,根本没法自己生活。胡庭秀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又要照顾四个孩子,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
张志远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佘林海的责任,跑前跑后,将这个老大哥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天不遂人愿,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加上根本没有去大城市医治的经济条件,佘林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离开了人世。
在去世前,张志远一直陪在他身边。听着佘林海用无力的声音说自己已经不行了,等他死了,家里的妻儿可怎么办?张志远心如刀绞。
看着老大哥消瘦苍白的脸,张志远紧紧握住他的手,让佘林海放心,他一定会好好照顾嫂子和几个孩子。

就是这么一个临时的承诺,张志远却牢牢地记在心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会到佘家帮忙做事,无论是砍柴挑水,还是辅导孩子作业。不仅如此,他还会将自己的知青补助和挣来的钱,都用来补贴胡庭秀母子。
照顾和被照顾的角色对调,但张志远做得不比任何人差。然而寡妇门前是非多,刚开始还好,时间久了,各种流言就出来了。
  有人说张志远忠厚心善,看不惯胡庭秀孤儿寡母过得太苦;有人说张志远居心不良,是看上胡庭秀了。
张志远对于外界的流言充耳不闻,坚持本心,一如既往地照顾胡庭秀母子五个。可胡庭秀不赞同,她这辈子已经这样了,可张志远还年轻,她不能连累这个善良的小伙子。
于是,在张志远送东西上门的时候,胡庭秀直接将人拦在门外:让他不要再来了,为了她们坏了自己的名声,不值得。说完,就砰的一声将房门关上。

张志远将东西放在门口,没有多说,但内心却一点都不平静。值不值得,不说他人说的算,而是自己觉得,他觉得值,那就值!
回到家后,张志远想了很久,他可以不在乎名声,可是女人家不行。更何况这里本就是落后的农村,大家对名声都很看重。想来想去,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脑海,那就是和胡庭秀结婚!只要两人有了正当关系,村民们自然就无话可说。
他和胡庭秀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胡庭秀大惊失色,脱口而出你疯了吧?她一个寡妇,还是带着四个孩子的寡妇,如何配得上知青张志远!
张志远却对这个想法很是坚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名正言顺地照顾胡庭秀和几个孩子。
眼看着胡庭秀一家的生活越来越苦,孩子们面黄肌瘦,快要辍学,张志远急了,他不顾反对,直接收拾自己的东西,搬到了胡庭秀家里。

事已至此,胡庭秀没办法,又想着孩子,便答应了下来。两人结婚的时候,张志远刚刚20岁,而胡庭秀,已经31岁!
相差整整11岁的婚姻,在村里掀起风波,有些话说得更难听了。但这些流言蜚语都没有影响心地淳朴的张志远。年仅20岁的张志远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干活儿养家上面。他说苦啥不能苦孩子,穷啥不能穷教育,为了让4个孩子过好,能继续上学,他比之前更加努力。
那时候村里人组织去山上伐树、背石头,一去就是半个月,别人做一份工,他就做一个半月,肩背被磨破了皮,脚上全是血泡,但张志远没叫过一声苦一声累。回到家时,张志远给胡庭秀和孩子们的也永远是笑容。

人心都是肉长的,面对这样一个认真负责的男人,胡庭秀哪能不心动,这才慢慢敞开心扉,两人做了真正的夫妻。
可就在这个时候,上头来了通知,下乡的知青可以申请回城,张志远被村里推荐上去,能够直接获得这个名额,可张志远却犹豫了。
他想念远在重庆的家人和亲人,但也放不下胡庭秀和4个孩子。张志远抉择两难,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胡庭秀对他说:“你走吧,你做得已经够多了,你还年轻,应该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这番话不仅没让张志远动摇,反而让他坚定下来,“我不走了”,他说。
张志远拒绝了回城的机会,选择留在大山之中。后来与胡庭秀育有一子一女,一家八口其乐融融。

虽然张志远没有回到城里,但他的六个孩子在他的教导下都走出了大山,各有各的事业。逢年过节也会回到山里,看望已经上了年纪,但依然乐观、淳朴的张志远,叫他一声“爸”。
每个人都曾许下承诺,有的人说过就忘了,如同放屁一般;有的人却能牢牢记在心里,用一生去执行。
人无信不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诚信二字,是最为重要的。遵诺言讲诚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尊敬、赞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0:10 , Processed in 0.0080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