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身经百战身不挂彩 作者:史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42: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2-8 21:42 编辑

抗战哪位蒋介石嫡系将领因“亲共”被蒋削兵权   

        2015年12月08日 08:31

蒋介石与卫立煌 资料图

卫立煌(1896—1960),国民党军二级上将,字俊如,又名辉珊。抗日战争时期曾任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河南省主席、西安行营主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等职。卫立煌早年在家乡合肥投身辛亥革命,大革命时期在广东参加东征北伐。在外敌人侵,民族危难之际,卫立煌积极指挥对日作战,并和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抗日战争中,卫立煌身经百战而身不挂彩,创造了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北伐战争凸显杰出军事才能
卫立煌1896年2月出生在安徽合肥卫杨村的田赋官卫正球家。幼年丧父,家境衰败。卫母宁氏求人讲情,让其读了几年私塾。卫立煌从小就对军旅生涯十分神往,1912年初,15岁的他便只身来到安徽和县学习军事知识,并在“二次革命”时参与了坚守和州的战斗。1914年秋,卫立煌又孤身前往武汉,考入湘军学兵营,赴湖南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
1916年,卫立煌南下广州参加粤军。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时,卫立煌进入军政府卫队营当卫兵,旋升排长,追随孙中山左右。1918年,卫立煌被调到粤军许崇智部,后以战功逐级升至旅长。1925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刺,蒋介石借口“廖案牵涉许多粤军将领”,逼许崇智下台,并改编粤军,将拥蒋部分编为第3师,与由黄埔教导团扩编而成的两个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自任军长。卫立煌被任命为第3师第9团少将团长。这是卫立煌步入蒋介石军事集团的开始。
1926年7月,卫立煌率军参加北伐,升任东路军第14师副师长。在北伐途中,其部与北洋军阀孙传芳的主力部队不断发生战斗,当部队行至粤闽交界处的松口时,他指挥所部与孙传芳部激战了6昼夜,大获全胜。战后,凸显卓越军事才能的他升任第14师师长。从此,卫立煌一直是蒋介石嫡系军队中最能打仗的将领之一。
1927年3月,北伐军占领南京。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公开叛变革命,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时卫立煌的第14师和顾祝同的第3师共同担负南京卫戍任务,卫立煌任南京卫戍副司令。8月底,军阀孙传芳强渡长江进攻南京,卫立煌率部与之在龙潭车站激战5昼夜,击溃孙部进攻。此后不久,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爆发。正当蒋介石的精锐部队相继北上之际,石友三又突然在浦口倒戈,南京顷间受到严重威胁。蒋介石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得让卫立煌速回安徽组织军队保卫南京。卫立煌认为南京有孙中山先生的陵园而应该去保卫,最终还是接受了蒋介石的号令。到安徽后,他迅速组建了多由合肥子弟组成的第45师,亲率这支子弟兵赶到南京与石友三部激战,很快便击溃石友三部,解除了南京之围。
忻口战役与八路军共同抗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卫立煌随蒋介石等一同被扣。在此期间,周恩来把他作为重点团结对象,对其作大量工作,卫立煌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开始认识到抗日救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内战一定不能再打。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的卫立煌致电蒋介石,表示对日不可软弱让步,请缨北上抗击日军。
平津失陷后,中日双方交锋重点移至平绥铁路要冲南口。卫立煌奉命率部队驰援,在平西与日军展开激战。旋南口失守,率部跳出日军重围。时进攻山西的日军突破国民党军在晋北的长城防线,占领大同,直逼太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致电蒋介石,请派卫立煌率部增援。卫立煌奉命于10月初率部开赴太原前线,并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统率晋西北全部中国军队约10万人,在忻口阻截日军南下,由此爆发了著名的忻口会战。双方血战20余日,日军付出惨重代价,始终未能突破卫部防线。忻口会战是抗战时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中日双方伤亡都很惨重的一次大战。卫立煌率部歼敌2万余人,创华北战场大量歼敌的最高记录。10月30日,战局突变,从东面进攻太原的日军突破娘子关中国守军阵地,直趋太原,忻口守军陷入日军南北夹击之中,卫立煌被迫于11月2日下令全部南撒。
经过对抗战形势的认真分析后,卫立煌发现,日军的战略是速战速决,而中国军队采用持久战则是对日军最有效的打击手段,为此,中国军队应主动阻击日军由北南下的师团,以争取时间让兄弟部队转入太行、吕梁、中条山脉及敌后作战。1938年2月,卫立煌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其时日军集中5个师团共10万余兵力,由太原南下,企图一举攻下晋南,结束华北战事。卫立煌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以阵地战正面阻击日军,坚守旬日,达到了阻滞日军长驱南下,掩护兄弟部队安全转移至太行、吕梁和中条山脉敌后的战略目的。其后,卫立煌率部扼守中条山达3年之久,击退日军多次进攻,使山西日军始终未能由此渡过黄河。1939年1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同年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同年9月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任冀察战区总司令。
卫立煌在华北数年,坚决抗日,对稳定华北抗战局势起着重要作用,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卫立煌曾多次会晤周恩来、朱德,定期与八路军将领进行工作接触,协调军事行动;呼吁战区内各派军队团结抗日,主张在弹药和经费补给上对八路军一视同仁,并且在两次反共高潮中严守中立,是典型的“中央军中的中间派”。1938年春节,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高级将领前往八路军总部拜年,朱德总司令在欢迎大会上称赞卫是“在忻口战争中立下伟大功劳的民族英雄和抗战领袖”,卫立煌则称赞八路军“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部队”。他还仿效八路军作法,成立“第二战区前线总指挥部战地工作团”,接纳大量进步学生到军中服务,宣传抗日。1938年4月,他借故访问延安,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在欢迎晚会上称赞卫立煌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1939年9月,八路军第129师政委邓小平也曾对深入战地采访的记者称:“张自忠和卫将军都是在抗日战场上打过硬仗的人,他们至今坚持抗战,决心很大,难能可贵。”
1942年1月中旬,在卫立煌率部的坚决阻击下,中原重镇洛阳的形势暂时得以稳定,而他却因“亲共”之嫌,遭到了蒋介石和顽固派的忌恨。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蒋介石斥责卫立煌反共不力,声言要撤销他的省主席职务。1942年1月中旬,蒋介石又将卫立煌调任西安行营主任,削去其兵权。西安行营的主要任务是反共、对付延安。卫立煌认为干这样的事不利于抗战,乃不理其事。当他乘车离开洛阳长官司令部前往火车站途经市区时,沿街群众都自发设置香案来为这位因战功显赫而遭削去兵权的抗日虎将饯行。
挥师湘西战功卓著震惊中外
1943年7月,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失利,滇西大片国土沦陷于侵华日军之手,国际援华抗战物资进入中国的惟一信道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蒋介石决定再次起用其得力战将卫立煌来统帅中国远征军。1943年冬,蒋介石将卫召至重庆,亲自接见,恢复其上将衔,任命他接替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就任后,首先将陈诚设在昆明附近的司令长官部前推到离怒江前线只有70公里的保山县马王屯,积极进行反攻准备。
与此同时,卫立煌还积极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的支持,从印度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教官,按照实战需要指导部队开展大规模的战前训练,厉兵秣马地部署对日作战。除对滇西远征军3叶师的官兵进行美式训练外,他还恳请美军为中国军队培训了500多名军医,在每一个作战师都配备了野战医院,并请了大批美国军医随军服务。此外,他还命令部队反复进行战前的渡江演练,以至于远征军在后来强渡水流湍急的怒江过程中,只有一名士兵不慎落水身亡,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军事奇迹。
卫立煌认真分析敌情后,制定了严密的反攻作战方案。1944年5月,卫立煌统帅中国远征军自滇西发起反攻。中国远征军先后出动17个师约16万人,在盟军配合下,相继收复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畹町等战略要地。
激战腾冲由于日军第56师团在松山、龙陵、腾冲、平戛等重要据点部署了重兵及坚固工事,中国远征军在进攻这些据点时付出了沉痛代价,也大大减缓了向前推进的速度。其间,卫立煌将军多次深入前线阵地察看敌情,与所属各部抗日将领们认真分析战场形势,制定了严密的作战计划。
6月23日,卫立煌电令担任右翼的第20集团军在空军的协作下,向驻守腾冲城内的日军发起进击,第53军旋即渡过龙川江,分东、北两路直趋腾冲坝子,向腾冲城外的宝凤山、蜚凤山、飞凤山、来风山四大日军坚强阵地发起进攻,经过近一个月的分头围攻,相继拔除了日军在城外四凤山上设置的外围阵地,将腾冲守敌全部压缩到不足3平方公里的城内。8月2日,第2喋团军以4个师的优势兵力向腾冲城发起攻击,通过飞机大炮轮番集中轰击和组织工兵掘壕爆破,于8月中旬将日军号称“固若金汤”的城墙防线全部攻破,远征军随即突入城中与日军巷战。经过历时一个月的激烈巷战,远征军终于于9月14日拔除日军在腾冲城东北角的最后一个暗堡,歼灭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及其所辖的3000多名日军,成功收复了有“极边第一城”美誉的腾冲县城。
收复松山主峰海拔2267米、由20多个大小山头组成的松山,东临怒江,西连龙陵,山高谷深,地形险绝,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地区的咽喉要塞,被西方记者称作“东方直布罗陀”,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主力3000余人在这里修筑了一个纵深达数十公里的强大防御体系,扼要坚守。中国远征军担任左翼的第11集团军第71军主力万余名将士,自6月1日起从正面仰攻松山,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强攻却始终无法攻陷,攻山任务最终落到了由卫立煌直接指挥的第8军身上。从7月5日起,第8军通过采用炮兵集注轰击软化敌阵、步兵波浪式冲锋推进策略,逐个攻克了松山前沿阵地,并于8月初围攻松山主峰,但因日军工事过于坚固,在多次使用飞机重炮集中轰击和组织敢死队冲锋爆破均不奏效的情况下,只得改用坑道作业,从日军碉堡下方150米处开凿两条直达山顶的爆破隧道,填塞3吨TNT炸药,于8月20日上午同时引爆,摧毁了日军建造在松山主峰上的坚固工事,随即又居高临下荡平了松山主峰后侧的马鹿塘、黄土坡、黄家水井等处日军阵地,歼灭日军1200余人,于9月7日成功收复松山,打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前进信道。
夺回龙陵东通保山、北接腾冲、南控芒市的龙陵县城,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9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左、右两翼部队分别克复松山和腾冲后,乘胜西进,在龙陵城外会合并夺取了龙陵四周高地并切断芒市到龙陵的公路交通。10月29日,卫立煌下达了总攻龙陵的命令,集中10个师的强大兵力向龙陵城区发起总攻,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歼灭日军10640人,于11月3日夺回龙陵。
攻克畹町1945年1月3日,卫立煌令中国远征军中路主力沿滇缅公路向畹町外围守敌发起进攻,经过反复争夺,于同月19日攻克畹町东北屏障黑山门,20日攻人畹町街,歼灭据守畹町一带的日军第56师团余部5000多人,光复了滇西地区的最后一块失地——国门畹町。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歼灭日本第18师团、第56师团大部,击溃第2师团、第23师团,保证了英印军的胜利,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完成了打通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的战略任务。卫立煌再次名声大振,在盟国盟军中也颇有盛誉。美国《时代周刊》曾用较大篇幅推出对他的专访,并在封面上刊登了他策马扬鞭的照片,赞誉他为“常胜将军卫立煌”。
毛泽东评卫立煌:“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在中国共产党“爱国不分先后”政策的感召下,毅然偕夫人韩权华离香港回到广州,4月6日,到达北京,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热烈欢迎。作为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嫡系高级将领,卫立煌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赞扬和信任。卫立煌归国以后,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和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参与讨论国家军政大事。
卫立煌是蒋介石中央军中最善于用兵的将领之一,这样一位曾与红军等进步势力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外敌人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之时,却能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积极指挥对日作战,并和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这篇著名文献中,称赞卫立煌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12-9 05:08: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草 于 2015-12-9 05:08 编辑

        还原历史真相,客观评价。改变了以前文学作品
里国共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误导。文中卫立煌访延安,
拜年,分配装备给养等情节,是首次听说。好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5-12-9 05:44:17 |只看该作者
浅草 发表于 2015-12-9 05:08
还原历史真相,客观评价。改变了以前文学作品
里国共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误导。文中卫立煌访延安 ...

实事求是。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11:28 , Processed in 0.0081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