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代感十足的元青花,文化底蕴和价值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2:25: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年代感十足的元青花,文化底蕴和价值                                         2018-09-18 10:43                                                   

  元青花指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瓷。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又可分为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的普通瓷。元青花在元代除景德镇烧造外,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当地瓷土和青料烧造。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有足底宽厚、纹饰繁多、胎体厚重等特点,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元青花价格

元青花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青花当时主要为对外贸易而生产的外销商品,供应阿拉伯世界国家。很多元青花的图案、画法都是根据对方的需求而定向生产的。元青花异常珍贵与数量稀少有关。现(2012年)已知的“正牌”元青花不超过400件,大多藏于博物馆里,欧美等国外收藏机构约有200件,中国国内出土的仅有120件左右,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级文物。
自2005年7月,元代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于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出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价,元青花便由寂静进入大众视野。
元青花的造型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见证了元代那段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元青花
大型盘碗:元青花中多见大盘、大碗,与中国传统的瓷器造型不同,与中亚、西亚的陶制、金属制大盘相似,符合了伊斯兰地区围坐共食的饮食习惯。
方形器具:一部分元青花作八方造型,给人一种线条挺拔硬朗的感觉,与中亚、西亚金属器多边棱角的风格比较接近,也与波斯纺织品上流行的八方形图像相一致。
扁壶:扁壶也是元青花的重要器型,是随身携带的盛器,对于善于经商而经常外出的穆斯林颇为适宜。
匜:元青花也有匜,有学者认为它与古代的匜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而14世纪中东地区铜器中却有与之更为接近的器物,如果是用作净器,青花匜的用途或许与“军持”类似,是穆斯林用于净手的器具。
鉴别一件元青花瓷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看器形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二)看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 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 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壹伍贰伍陆贰零柒伍壹伍 严先生 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 征。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三)看青花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四)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 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 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五)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 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 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六)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 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 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七)看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1:42 , Processed in 0.0074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