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8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盘锦知一青“三件宝”筒锹、水靴、破棉袄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1:51: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盘锦大部分是水田,所以我们当时知青们有“三件宝”。既,筒锹、水靴、破棉袄,这是我们所有知青人人必备的。
        筒锹,我下乡前没见过,到盘锦后才认识。这锹的锹头基本是直板的,因为盘锦是退海后的冲击平原,土质基本是泥沙,没有多少石块,土也很粘,用这种锹,干活比较方便。一般那种盖锹,下不去锹,又扔不出去土,干活很累。筒锹对我们来说,就如同战士手中的武器,大家都会认真挑选,精心爱护。我下乡没几天就领到了筒锹,因为要去工地出工。开始不太懂,用这锹,不能用脚踩着助力。搞不好,几下鞋底就被割坏,要靠臂力和腰腿用力。再有这锹,得靠干活时磨出来,越薄、越光越好用,新锹,最好磨一磨。第一天用筒锹去干活,没太虚心,以为在学校挖过防空洞,下乡支农过,参加过沈阳中山广场毛主席塑像建设工程劳动。于是,学着老知青的样子就干上了。结果大不一样,老知青一锹下去,桶得很深,挖上来一大条泥土,几锹就装满一抬。我们一锹下去桶不多深,而且泥土都撒了。人家干活很有规律,是一层层挖,下锹是,一锹挨一锹,这样省时、省力、干活干净。我们就乱了,挖成一个大坑,毫无章法,一会就下不去脚了,还弄得满身、满脸都是泥。再有锹好、挖得快、装抬也快,我们费了很大劲,挖一锹土,结果装抬时,泥土粘锹,装一锹又粘回来半锹,急的满头大汗,满脸通红。这会儿我才真正意识到体力劳动的检验没有半点虚假。好在新知青大家也不太注意我们,都是新青年在一起干。这时老指导员上来帮我们,他一边干,一边给我们讲,这筒锹的基本用法,干活的要领,并鼓励我们别着急,慢慢适应就好了。还不时给我们讲,当初,老知青学艺时的笑话,这让我心里舒缓了许多。就这样一天下来,我是腰酸背疼,拉不开步,胳膊腿像灌了铅似的,饭也吃不下,手上还打了许多血泡。但后来,我开始认识了这筒锹的使用学问,并虚心的向老知青请教。就这样一把筒锹,陪了我六年,无论工作调到哪,我都不忘带上我的桶锹,当书记时也没扔过,一有机会就想干上一会儿。
       水靴,是我们水田劳动不可缺少的主要护甲,每年从三月中旬泡田开始,就离不开它了,一直到秋天干割完地。那时一年到头,脸和身上晒得油黑,只有脚,确被捂得很白。我刚下乡时,穿水靴子下田和老知青也不一样。开始以为,不就是一双水鞋吗?结果穿靴子下水田不会迈步。人家在水田里行动自如,我迈不动步不说,还经常把靴子粘在泥里拔不动,得用两手去拔。弄不好,脚出来了,靴子留下了,踩了一脚泥。有时还一屁股坐在水田里,弄得大家笑声一片,真是着急又上火。后来,老知青告诉我们,“水田里走,不同于道上,劲要用在脚上,身子要找好平衡”,“迈步时,脚跟左右活动一下就好了”。所以说,劳动有劳动的智慧,无论什么人,他有多么高傲,只要是他参加这样的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造。现在很多人城里人看不起农民,嫌人家土气。其实,如果城里人到农村去劳动一下,人家还可能说你傻呢?我们每个社会劳动群体,都有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社会上其实谁都离不开谁,任何偏见只能说明无知,这是我下乡后体会的。再有就是,我们那里到处是毛苇子,割了一茬又一茬。那东西根很坚硬,经常扎破水靴子。老知青有经验到那里时多数很注意,走法也不同,新知青有的看不出来,经常把靴子扎漏。没办法灌水的靴子也得穿一天,初春时冰冷刺骨,晚上一看那脚都泡得没法看了。好在我们有许多老知青,都会补靴子,他们会及时帮助我补好。水靴,那时人人都有,即使后来当也干部也没扔过。那时的干部下连队都要参加劳动,你不穿靴子,就是脱离群众,更让知青们看不起,所以靴子也一直陪了我六年。
         破棉袄,更是我们知青离不了的。开始下乡时家里都为我们准备件大棉袄。就是蓝色的,羊剪绒领的那种,当时很普遍。我们一年里从九月份到来年的五月底都得用。由于要穿着干活,几个月下来就成了烂棉袄了,这也是新知青向老知青转变的标志。男知青那破棉袄根本也不知到补,破了就用医用的胶布贴一下,后来贴不过来了,大部分棉花都露在外面。大家走在一起就如同一个丐帮群落。这破棉袄非常实用,天凉了就披上,热了就脱了,三九严冬,就在腰上再扎条草绳子。破棉袄还有很多好处,干活累了在哪一倒、一靠随便,不用太挑地方。遇有雨雪天,干脆就当雨衣了。有时干活要在田间、地头吃饭,铺在地上即当坐垫又当桌,到也很不错。女知青在田间劳动时,用破棉袄一围就是厕所。冬天,在场院干活,破棉袄挂了许多稻粒子,回到青年点后,大伙抖擞下来,在大锅里炒成爆大米花,添添嘴,算偷吃社会主义稻粒吧?特别是晚上睡觉时必须要压在被上抗寒。破棉袄,那时我也是走哪带到哪。直到我调农场工作后,部队农场为我们几个农场干部每人解决一件军大衣。虽然非常喜欢那件军大衣,但我那件浸满汗水的破棉袄还没舍得扔掉。有时到出工工地时穿上,可以和知青们关系拉得更近,他们可以还把我当“哥们儿”看,当然也是怕把心爱军大衣弄脏了。
         可惜的是我回来时把那几件“宝贝”都送人了,即没当成“传家宝”,也没当什么历史“文物”。去年回盘锦大洼县赵圈河苇场“知青总部”参观,我后悔了,如果能把这“三件宝”留给他们该多好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6-20 22:11:2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瀚墨重书平生志,丹青再写夕阳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3-7-5 14:39:59 |只看该作者
筒锹、靴子、破棉袄,凡是到过盘锦的知青都知道这三样的价值,筒锹玩的好的要左右撇,基本没有其它鞋,大靴子、薄靴子、矮靴子,整天与泥水打交道,破棉袄腰中系一条麻绳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3-7-5 20:16:07 |只看该作者
我应是老高三,因为念了师范,就没下乡。
知青的生活我不陌生,如果不是因为出身问题,
我就是带队干部啦!我的聋哑学生下乡到辽中,新民,于洪,
我下乡看望他们,对知青生活有一定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2 15:41 , Processed in 0.0092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