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岁军”伤亡大,干部背后说彭总怪话:林总没这么打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01:42: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万岁军”伤亡大,干部背后说彭总怪话:林总没这么打过!                                                         

2020-09-28 11:43                    
                          

浴血三八线87
作者:莫孤烟
1951年1月25日,志愿军和朝军指挥员举行联席会,庆祝攻克汉城的伟大胜利。
之所以在战事十分紧张的时刻,举行这种带有联欢性质的活动,是因为无论彭总还是主席,都认为连连败退的美韩军队此时此刻急需休整,半岛战事将有一个缓和期。
正因为对形势有着相当乐观的估计,因此志愿军全军上下都已转入休整,不少师团干部回国,参加在沈阳举办的“联合作战培训班”,听苏联专家讲授现代战争理论。
正当彭总在一片喜庆气氛的联席会上发表讲话后,一个情报参谋给他送来了一份电报。彭总看了之后,脸色大变。
这是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情报——美军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了。

彭总在抗美援朝战场

在麦克阿瑟的授权下,新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实际上已成为整个美韩联军的最高指挥官。此人老谋深算,把自己关在屋里数日不见天日,从堆积如山的战报资料中苦心钻研对付志愿军的有效战法。他对志愿军不吝溢美之词,称赞志愿军的战斗精神“无与伦比”,战术“勇猛灵活”,指挥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同时他也敏锐地发现,没有制空权和机械化装备的中国军队在机动、火力、后勤这三个方面存在先天性的弱点,并非不可战胜。

李奇微

李奇微强令已经被志愿军吓破了胆的美韩军队立即发起反击。他选择的这一进攻时间,正是中朝方面最不希望打仗的时候,因此说是准确地抓住了战机。
志愿军首批入朝的6个军经过三次恶战,在重创对手的同时,自身也遭受严重损失。经历过国内战争考验的战斗骨干损失大半,原定要补充进来的4万老兵和8万新兵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倒。宋时轮的9兵团在第二次战役中冻伤减员太大,目前仍在休整中;杨得志的19兵团以及王近山的3兵团还在国内集结换装。这些部队最起码两个月内不能参战,要对付李奇微这次突如其来的攻势,还只能依靠手头这些建制不全、粮弹两缺的部队。
这一回,不仅技术装备上差距巨大,连兵力优势都没有了,志愿军面临入朝以来最大的困难。
彭总向主席发出电报,请求后撤15至30公里,暂时避敌锋芒。主席次日回电,不但明确反对后撤,而且要求志愿军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目标是推进到三六线,歼敌指标是“几部分美军及韩军四五个师”。
这一目标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彭总对此只能默然。命令当然是要执行的,彭总还是决定量力而行。在和韩先楚、洪学智、解方共同研究后,彭总拍板决定了“西顶东反”的作战计划——在西线以少量部队阻击美军攻势,在东线集中主力对横城、砥平里一线发动反击,通过局部攻势打退敌军的进攻。
李奇微的进攻重点在西面,因此能否守住西线背靠汉江的这条防线,将成为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汉江西岸无险可守,河流封冻后美军坦克可以畅通无阻,利于发挥火力优势,这对于担负防御任务的部队来说难度极大。

担负阻击任务的,是志愿军38军、50军以及朝军第一军团,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这其中,38军作为志愿军头号主力军,自然是要承担最艰巨任务的。
韩先楚接到命令后喃喃自语:“要打一场血战了。”
50军在军长曾泽生的指挥下,坚守修理山主阵地,整整7天死战不退,让发动攻势的美军25师一筹莫展。这支曾经的“滇军”部队在加入我军行列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早已不是当初被嘲笑为“60熊”的那支乌合之众。他们的英勇表现,不仅震惊了敌人,也让并肩作战的“万岁军”刮目相看。
2月6日,伤亡严重的50军奉命同朝军第一军团一起撤过汉江。彭总对前来报到的曾泽生说:“等苏氏武器到了,优先给你们换!”
兄弟部队撤走了,留守汉江西岸的就只有38军了。汉江很快就将解冻,38军随时有可能陷入背水一战的凶险境地。为了保证东线邓华集团横城反击战的胜利,38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死守下去,隔断东西两线敌军的联系。
全军投入阻击,这在38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骑1师、美24师、英27旅、希腊营、韩6师……西线所有的敌军都将兵力与火力集中到38军的阵地上。38军面对的是9倍于己的兵力和几百倍于己的火力!
这是38军自平江起义诞生以来最严峻的时刻!

面对铺天盖地的高爆弹、榴弹、燃烧弹,仅仅依靠野战防御工事的38军伤亡惨重,许多阵地战至最后一人,增援部队因被火力阻隔而无法增援,各级指挥员只能眼睁睁看着兵力在一次次“添油”后逐渐消耗。由于兵力单薄,一些结合部不可避免地露出了缝隙,美军居然也像志愿军一样玩起了穿插迂回的把戏。38军113师的指挥所遭到美24师19团的穿插袭击,338团连夜奔袭反穿插,血战两天两夜后基本歼灭美军两个营,而338团也所剩无几。
2月7日,军长梁兴初从沈阳匆匆赶回军部,紧急召开军师首长作战会议。
还要不要38军了?林总在的时候可没这么打过!”
要是林总指挥我们,绝不会让我军主力在这儿和敌人拼消耗!”
这种死打硬拼的消耗战以往并不是四野部队所提倡的,因此面对前所未有的惨重伤亡,执行命令从无二话的干部战士也有了质疑,有的干部甚至情绪失控。副军长江拥辉在沈阳就听到有38军的伤员发牢骚说:“彭总不了解我军战术,偏要我们守阵地。敌人搞火海战术,把山头都炸平了,真窝火。”
这种带有山头色彩的牢骚话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对部队士气造成严重影响。梁兴初斩钉截铁地说:“大家不要忘了38军的传统,上级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二话,保证东线部队胜利出击,38军必须血战汉江南岸,谁也不许再提撤字!”
彭总也急了,照这样打下去,即使是钢铁般的“万岁军”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迟早会把部队全部拼光!彭总致电邓华,要求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在2月11日向东线敌军发起反击。

在东线横城反击战打响时,汉江阻击战已打到白热化的程度,38军一半以上的步兵连已不足40人,枪械在激战中大量损坏,每个班只有几支步枪还能打响,其余的战士只有手榴弹可用。
最残酷的战斗发生在350.3高地。
从13日清晨起,美国精锐王牌骑1师一个团在50辆坦克,50门榴弹炮,20架飞机的掩护下,向该阵地发起猛攻。驻守阵地的324团1营血战7昼夜不眠不休,每天承受数万发炮弹的轰击,击退敌军上百次进攻,歼敌600多人。激战之中,1营营部遭敌迂回攻击,营长曹玉海(全军著名战斗英雄)身先士卒发起决死反击,不幸中弹牺牲。25岁的营教导员方新身负重伤后,抱起一颗迫击炮弹纵身跳进敌群。

曹玉海生前照

战后,仅数人幸存的38军114师324团1营被授予“抗美援朝英雄营”光荣称号,曹玉海最后战斗时所在的3连被记特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光荣称号。
在志愿军,没有任何东西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更重要。
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38军终于完成了阻击任务,于16日晚上开始向汉江以北撤退。江水已经开始有解冻的迹象,113师和114师已经做了万一被阻隔在汉江南岸就打游击的最坏打算。幸运的是,就在最后两个营渡过汉江后,江水开始解冻。
经此一战,38军那些身经百战的战斗骨干已基本拼光,“万岁军”元气大伤,已无力承担一线作战任务,之后大部分时间担负西海岸防卫任务,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完全恢复元气。残酷的汉江阻击战证明,以野战防御工事抵抗美军强大火力,必然遭受重大伤亡,这就逼得志愿军必须改变战法。于是,坑道防御工事应时而生,并在今后的防御作战中发挥了极为显著的作用,至今仍被我军广泛使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9 07:17 , Processed in 0.0113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