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有何人格魅力?为何病逝45年之后,全国人民依旧怀念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19:15: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有何人格魅力?为何病逝45年之后,全国人民依旧怀念他?                                                         2021-07-27 18:25                    
                          

图丨毛主席和群众握手

前言

现如今距离毛主席逝世已经过去45年的时间,倘若大家稍微留意,便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情形:提起毛主席的名字,许多人就有讲不完的故事,心中满怀感激,敬爱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纵观近现代历史,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老百姓身上,一些开国元勋同样如此!

1982年4月16日,这是叶剑英元帅85岁生日。

当时叶帅对前来为他贺寿的人讲了一段话,主要意思为:我的事业做得少,如果不跟毛主席,很平庸,不过还在南洋做生意呀!在家里教书呀!一想到毛主席一生,我就伤心……

叶帅当时说得很动情,最后唏嘘呜咽,说不下去了。

那么逝世已久的毛主席为何在开国元勋和百姓中有如此大的魅力?哪怕现在全国人民依旧怀念他?

始终心系百姓

有一句话说得好:所有不曾忘记人民的人,人民也会永远地记住他!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的心永远和百姓相连。无论是繁忙之中还是休息之时,或是站在地图前指挥千军万马之际,或是在静静的夜晚伏案疾书,毛主席想的是人民,说的是人民,做的还是为人民,他心里装的全是人民……

在延安时,毛主席经常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深入到群众当中,体察民情,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

图丨毛主席视察农田

当时杨家岭的附近的群众差不多都认识毛主席!

1939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毛主席便和警卫一起散步来到延河边,几个农民正在地里播种。看到眼前的场景后,毛主席便放慢自己的脚步,哈下腰去抓了一把土,放在手里仔细地攥着,看着。

等到农民们干到地头时,毛主席便走上前去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问他们种的是什么?从哪里选来的种子?

农民们便回答道:“种得这是苞谷,种子的话是从去年的苞谷中选出来的。”

毛主席接着继续询问:“种多少地?打多少粮食?”

农民们见毛主席衣着朴素,和蔼和亲,又这样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为此十分高兴,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走来过来,七嘴八舌地回答着。

图丨高自立旧照

在通过这番聊天后,毛主席得知他们手中没有优良品种,为此便说道:“粪上得很好,没有优良品种不行,你们到边区政府找农业厅长高自立要,他会给你们的。另外种地要倒茬,不倒茬不行,一般情况下两年要换一次。”

毛主席刚讲完,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农走上前来,拉着毛主席的手激动地说:“大兄弟,你讲的话在理,一定是种地的老把式了,我回去后按你说的办。”

这时,在一旁的警卫便说道:“大爷,这是毛主席。”

这位老农在得知眼前这位便是毛主席时,更是紧紧地握着主席手感慨道:“毛主席呀,您的心和咱庄稼汉的心贴在了一块儿呀。”

在听到老农的话后,毛主席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尽管毛主席身居高位,但是从来都没有架子,反而很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

图丨中央大礼堂旧貌

1939年秋,党中央决定在杨家岭沟下修建大礼堂,木料从山上运来,石头则就地取材,从附近招来一些民工,在杨家岭的山上放炮采石。

采石场距离毛主席所居住的窑洞很近,仅有一沟之隔,甚至大声说话都能够听见。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休息和工作,为此民工根据毛主席的作息时间,制定了施工计划。

某天晚上,毛主席便带着蒋泽民一起来到了采石工地。这时民工们刚刚收工,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唠嗑。毛主席走过去,和几个围在一起的民工亲切地打着招呼。

民工们见健步走来一位身材魁梧面带微笑而又慈祥的中年人,感到可亲,热情地把毛主席拉到他们中间。毛主席也没有什么架子,反而跟大家一样席地而坐,和大家唠起了家常。

图丨毛主席

民工们告诉毛主席,他们当中有的是延安当地人,也有从附近农村来的,出来时间不长,给边区政府修过银行,大多时间打窑洞。他们都在边区政府登了记,边区政府记下他们每个人的家庭地址,等到农忙时让回家种地。

为此大家便感慨道:共产党和八路军来了真好,我们有饭吃,有活干,还有零花钱呢,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啊!

毛主席听后便也加入到他们的聊天话题中,向他们询问了下种地情况。

“只要天不旱,就能有好收成。自从边区政府成立之后,地主不再要粮了,地都是国家的了,如果开荒,政府二三年内什么也不要。这日子越过越稳当,越过越好”民工们说道。

毛主席听后,停了片刻,便指着山坡说,在这里修大礼堂行吗?山水下来能不能冲坏呢?民工们在听到这个问题时,都笑着回答道,这里山水不大,山下的河沟很宽,保险没事。

图丨毛主席讲话

附近的几个年轻民工在见到毛主席坐在这里唠得很热闹,为此悄悄地说:“这是哪儿来的老爷子,这么会唠嗑,话说得是头头是道,还这样关心人,咱们也去看看。”

说着便围过来,在毛主席身边围了一大圈人。

夜渐渐深了,民工们还不肯离去,围着毛主席聊这聊那。一位年轻的民工便靠近蒋泽民询问道:“这位老爷子是干什么的?”

出于对毛主席安全的考虑,蒋泽民则故意说道,他是管盖房子的,没有经验,到这里来向你们取经来了。

图丨蒋泽民晚年

然而在听到蒋泽民的话后,那位年轻的民工便说道:“不对!,你说得不对。从这位老爷子的言行来看,一看他就是盖房子的行家。”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有几个民工在路上碰到了蒋泽民,说他们想见毛主席。

在听到他们的请求后,蒋泽民便认真地说,你们那天已经见到过毛主席了,就是那位和你们唠嗑的那位“老爷子”,他就是毛主席。

这几位民工在这得这个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哎呦!和我们唠那么长时间的人竟然是毛主席,我怎么没有仔细看呢?后悔死了。”

不过事后大家都纷纷感慨:毛主席真是平易近人啊,不愧是救穷人脱苦海的大救星啊!

图丨毛主席在城楼上与人民群众打招呼

人们怀念毛主席,是因为他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而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这足以看到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牵挂!

清正廉洁

除去毛主席心系百姓外,人民群众同样怀念他拒绝特权、勤俭节约的高尚品质!

毛主席的一生,少有家庭团聚的欣喜,他曾感慨道:“为了革命事业,我的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

然而自己在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后,却不对子女搞特殊,从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去生活。

图丨毛主席和毛岸英合影

1946年1月初,毛岸英回国的要求获得批准,他很快就离开了苏联,回到了延安。

从1927年和爸爸离别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八个年头,这时毛岸英已经有二十四岁了。他终于回到了爸爸的身边,心情无比激动。父子久别重逢,毛主席非常高兴,当看到毛岸英在飞机上得了感冒,毛主席立即拿上自己的毛衣给毛岸英穿上,毛岸英感到十分温暖和幸福。

毛岸英回国后,便从苏联共产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按照毛主席、党中央的安排,他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一边协助翻译,一边学习政治理论、进修中文。在这里,毛岸英没有丝毫因为自己是主席的儿子而妄自尊大,也没有因为自己是留苏学生而显得特殊。

图丨毛岸英(左一)

当时,延安党政机关的干部,按级别和对革命的贡献,分别吃“小灶”、“中灶”、“大灶”。毛主席身边的参谋、秘书等大多都是吃“中灶”,为此他们建议毛岸英也吃“中灶”,然而毛主席却不同意:毛岸英对革命并没有什么贡献,还是吃“大灶”为好!

就这样,毛岸英便离开小食堂,和一般工作人员去大食堂就餐。

1946年3月的一天,毛主席和毛岸英坐在院子里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平时,主席的工作一直很忙,毛岸英只有在陪伴主席散步时才能讲讲自己过去的经历。今天,他详细地向主席讲述了自己这18年来的经历、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毛主席边听边提些问题,等到毛岸英讲述结束后,主席沉思片刻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到农村拜农民为师,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你说好不好呢?”

图丨毛岸英和战友合影

在听了父亲的话后,毛岸英便爽快地说:“好,我也想到农村去,参加劳动,向群众学习,锻炼锻炼……”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毛岸英自带一斗半小米,一些菜种和行李,到模范村吴家枣园去学习劳动。毛主席叮嘱毛岸英:到乡下去,要和农民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动,要锻炼得和农民一样。

毛岸英脱掉皮鞋,穿上布底鞋。毛主席又将自己打过补丁的一套灰布衣服,给他穿上。收拾整齐,毛岸英按照父亲的指示,背上一斗半小米和行李,立即出发。这时候,警卫员备了一匹马,要毛岸英将行李放在马上驮着走,不过被毛岸英婉拒:不行, 这就是劳动的开端,锻炼就要从现在开始。

在到了农村后,白天毛岸英和大家一起下田、一起开荒,晚饭后他常常走家串户,了解群众生活,熟悉农村情况。他和贫苦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里大人小孩都很喜欢他。正是在毛主席的指导下,毛岸英在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矫健步伐。

图丨毛主席和毛岸英交谈

1946年下半年,蒋介石指使胡宗南进攻延安,形势愈发的紧张。毛岸英当时各种农活也基本上学会了,村干部便一起商量,准备将毛岸英给送回去。

村里的人听说毛岸英要走了,纷纷前来送行,把他住的院子都挤满了。他们打心眼里喜爱这个身穿粗布衣,头扎白羊肚毛巾、皮肤晒得黝黑的年轻人。

在和老乡告别后,毛岸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吴家枣园,回到了毛主席身边。毛主席看见了,高兴地说:“白胖子变成黑胖子了。又看了看岸英结满老茧的双手,说:你学习的成绩不错嘛!不过,今后还得继续锻炼。”

其实,毛主席不仅是这样要求毛岸英的,而且对毛岸青、李敏、李讷都一样。多年之后,李敏曾这样回忆父亲:

  爸爸不许我们搞特殊,更不许我们打着他的旗号去谋私。爸爸曾一再对我们讲:靠我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去唬人。

图丨毛主席和李敏合影

毛主席除去对孩子们要求严格外,对待自己也同样如此。他身为党和人民的领袖,却过着和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日子。

1958年4月18日的晚饭后,朱琏和洪敏医生正在散步。

不远处,有一间房子的窗户上映出正在忙活的人影。朱琏和洪敏医生知道,那是张仙朋。平日里,这两人就跟张仙朋很熟悉,为此便想进去看看他在忙什么。

推开门,跨进屋,只见张仙朋正在缝衣服,难为小伙子,粗手大脚的,针线缝得也正一段歪一段。

张仙朋看到俩人,很热情地让座倒茶。

“这样宽大的衣服是你穿的呀!”洪敏扯起正缝着的衣裳看。

“是主席的”张仙朋说。

图丨从左至右依次是张仙朋、毛主席、李银桥

主席的?朱琏和洪敏听后先是感到意外,随后也就释然了。不少接触过毛主席、又和他的卫士们熟的人,时常能够听到毛主席生活如何简单朴素的事。

正在补的衣服中有一套棉衣衫裤,朱琏和洪敏坐下来,一边帮张仙朋补,一边教他怎么用织补的方法补棉毛衫。

三个人一起动手,衣服补得很快,在闲聊时,三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毛主席。朱琏说,看来我们主席穿补丁的衣服是一贯的了,张仙朋听后点了点头。

张仙朋作为毛主席的警卫员,对于主席的节俭可谓是深有体会:

我们有时请主席同意买点新布,请个裁缝给他做身新衣服,说现在在城市,和过去不同了。你们知道主席说什么?主席说,有什么不同呀,稍微做点衣服外出穿穿就行了。可是在家里穿的和里边衬的衣服,穿破了,能补的都应该补补在穿。

一件衣服本来只可以穿一两年的,破了随时补上,这样就可以穿五六年了。如果我们国家机关人员,每人节省一寸布,老百姓就可以多穿一点。

图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听完张仙朋的话后,朱琏和洪敏都感慨不已。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你完全可以说,这和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的唠叨有什么两样?的确,这话太实在了。可从国家领袖毛主席嘴里说出来,表现得又是怎样的不平凡!

我们始终不可否认的一点:普通老百姓在他心中的地位,以及他与他们之间的一种天然联系。

蔑视强权,顶天立地

毛主席总是将最严厉的一面留给反动派和帝国主义,把最温暖的一面留给了广大的人民。

凡是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时,毛主席总是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从来都不屈服。不管是抗美援朝还是援越抗美,毛主席都是选择硬碰硬。

图丨毛主席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

  即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打!打出一个真理来。

就是如此威严霸气的领袖,可是在面对百姓时却非常温柔。

1953年6月28日上午,一辆小轿车停在安定门外鱼池村口的马路边。农民张振当时正在临近马路的菜园中拔草,举头一望,只见小车里下来一个人,身穿白衬衫,高大魁梧,正迈着矫健的步子向他走来。

张振仔细一看,便高兴地喊道:“毛主席!毛主席来咱们村了!”

毛主席听后便笑了笑,然后用手指了指菜园边的那颗大槐树说:“在这里歇歇凉。”

“好啊!”张振只说了这两个字,激动得一时不知道该说些啥。为此他便迅速跑回村里,向大家报告了这一喜讯。

图丨毛主席和群众亲切交谈

大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纷纷赶了过去。

“毛主席到村里坐坐吧。”“毛主席,上我家喝杯茶吧。”人们不断发出热情的邀请,毛主席慨然允诺,指着身旁的张振说:“好,就到你家去看看吧。”

毛主席缓步走进他家的院子,见院子里晾有一床露棉花的破被套,便伸手摸一摸,捏一捏,问冬天盖这样的被子薄不薄?走进屋里,毛主席又伸手在炕上这摸摸,那按按,问冬天烧炕不烧炕,睡得暖和不暖和?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毛主席便坐在炕沿上,一边抽烟一边询问张振家的情况。毛主席点点头,安慰他说:“不用急,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时近中午了,毛主席才告辞出来。在院前的草地上,毛主席转过身来和这家人话别,又说了几句风趣的话,摄影师便趁机拍下来了如此珍贵的场景。

图丨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

接着,毛主席又走访了几个家庭,才离开鱼池村。临别时,全村人扶老携幼,全都拥到村口来相送。

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能够从他身上感受到那种真挚坦诚的百姓情怀!现如今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45年了,可全国人民百姓依旧在怀念着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7 14:13 , Processed in 0.0075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