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组80年代看了眼熟,70年代看了流泪的老照片 2017-02-13 09:37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6:52: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0年代,是一个说起来似乎离现在有点远的年代

是一个新中国发展承上启下的年代

是一个经历了黑夜和光明的年代

在这特殊的岁月里

无数人经历了太多欢笑与泪水

下面历史君带你来看一组老照片

代表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凭票供应 人们抢购

凭借粮票买吃的

70年代的香烟

食品印铁制罐

饼干吃完,还可以拿来装很多东西

穿的是绿军装或是蓝色褂子

1976年的结婚证

70年代,结婚讲究"三大件",

加上"一响"即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

很多人都不陌生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上海牌手表名噪一时

那时候家里都有这样的夫妻老照片

小学课本长这样

扎麻花辫的女学生们欢快地在操场上跳

70年代,一个满大街同志的年代

一个80%中国人都还生活在农村的年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2-13 16:52:57 |只看该作者

中国老家什集锦,熟悉而温暖的传统器具 2017-02-08

本帖最后由 思雨 于 2017-2-13 16:56 编辑

 岁月流逝,那些过去与人们朝夕相伴的传统器具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蛰伏于记忆的深处。然而,如果我们有机会再次看到它们,一种既新奇又温暖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筐子,用柳条或荆条等编成。小时候时常挎着它去捡麦穗。
  
  笸箩筐,用柳条或篾(miè)条等编的盛器,形状因用途而异,多用来盛谷物。
  
  磨,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
  
  碾子,主要是指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
  
  另一种碾子
  
  装有长筐的木推车
  
  簸箕,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cuō)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锅灶,用土坯、砖或金属等制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各种厨房的用具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这是旧时中国汉族地区的禁忌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其原因是怕由于性别的差异,亵渎了被敬祀的神祇(qí)。
  
  煤油灯: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
  
  自清末,煤油灯被引入中国。美观的灯具,先进的燃料,以及科学的燃烧方式和数倍于老油灯的亮度,使它一下子吸引住了中国人的眼球。
  
  咸菜瓮,很多美味出自它。
  
  风箱和爆米花机
  
  大炮手摇爆米花机
  
  一声轰天巨响,烟雾升腾,香甜的爆米花瞬间便装满了整个袋子。
  
  笸篮(pǒ lán)
  
  供桌
  
  水壶
  
  刨子等木工工具
  
  水瓢,葫芦一分为二。
  
  箅子(bì zǐ)
  
  半导体收音机
  
  秤
  
  茶壶
  
  送饭的罐子
  
  小板凳
  
  有靠背的板凳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起重辘轳的早期记载见于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书中记述了三国魏明帝在建筑凌霄观时,误将尚未题字的匾先钉在高处,“乃笼盛韦诞,辘轳长縆(geng,粗绳)引上”,使他能在离地25丈的匾上写字。
  
  篦子(bì zǐ):奶奶梳头用的。
  
  顶针,纳鞋底用的。
  
  老式剃头推子:曾记否?儿时一边嚎啕大哭,一边被理发。
  
  纺车:很小的时候见过姥姥摇动它。
  
  耩子(jiǎng zǐ):播种机的祖先,现在北方农村还有人在用。
  
  把犁套在牛的身上,牛在前拉犁,人在后扶犁,这样人就可以指挥牛耕作了。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农具图谱中便有犁的记载了。
  
  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
  
  手电筒,夜间摸知了猴必备。
  
  悠车:又称“摇车”或“悠车子”,起源于满洲,是北方传统的育儿工具,形如船,木制。车外绘以彩画,车内垫薄板,离地三四尺。小孩哭则乳之,不哭则悠之。为吸引孩子不哭不闹,车上多系小铃或花朵等玩饰。
  
  压水井,一种将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种工具。
  
  做面食花样的模子
  
  水缸、水筲、水舀子
  
  挂钟
  
  斗
  
  红白喜事用的托盘
  
  长筐等各种农具
  
  缝纫机
  
  那个岁月农村也有电话,通常一村一部。
  
  拨浪鼓
  
  镜子
  
  热水瓶
  
  饼干盒
  
  席子,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
  文章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7-2-22 11:21:39 |只看该作者
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18:42 , Processed in 0.0095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