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低头,光环会掉下来 
你是女神,不要为俗眼收敛色彩 
民国的上海滩,英杰辈出,女性也不例外。 
其中最传奇的人物,当属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一个贫困人家 
她自小生得眉目清秀,人称“小西施” 
可乱世中穷人的美貌,若没有智慧加持 
很可能只会成为反插向自己的利刃 
所幸,董竹君父母虽无文化,却不闭塞 
他们辛苦供女儿读书,董竹君也聪明伶俐,颇得赞赏 
岂料13岁那年,董父急病,家中一落千丈 
无奈下,只得把女儿押去当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天生丽质,才艺非凡的董竹君 
很快成为老鸨手中的摇钱树 
但在风月场所洁身自好,又谈何容易? 
![]()  
▲ 1913年董竹君进入长三堂子不久照的,这也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 就在这时 
董竹君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男人── 
夏之时 
夏之时是显赫的辛亥英雄 
24岁便担任四川副都督兼蜀军总司令 
当时他到上海办事,为避人耳目 
经常出入青楼会谈,一来二去认识了董竹君 
他见这女子气质不俗,便教其知识道理 
董竹君也深为夏之时的风度所折服 
两人渐生情愫,乃至互许终身 
![]()  
你可能会说: 
一个是显赫的爱国英雄 
一个是贫贱的青楼歌妓 
后者高攀得起吗? 
可董竹君对镜自照 
“暗自欢喜,自觉相貌配得上爱国英雄” 
她也深知,夫妻间只有人格平等才有幸福可言 
故此坚决不让夏之时出钱为她赎身 
 “我自己会想办法逃出去,不用你花钱。以后我和你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的时候,也许会说,‘你有什么稀奇的呀!你是我拿钱买来的!’” 
![]()  
最后,她与夏之时“约法三章”: 
1. 坚决不做小老婆; 
2. 带她到日本求学; 
3. 成家后,共同经营家庭,男主外女主内。 
 夏之时被眼前女子的魄力打动,一口应允 
于是董竹君看准时机,某夜把看守灌醉后 
将身上所有首饰、华服通通丢下,只身逃跑 
一身素衣来到夏之时面前 
二人迅速转移到松田洋行,不日举行婚礼 
那是1914年春末,董竹君年仅15岁 
昔日贫苦女子,青楼歌妓,一跃成为督军夫人 
在同岁人懵懵懂懂、或自甘沦落的时候 
她凭过人胆识牢牢抓住了上天给她的机会 
为人生打开了一片广大天地 
![]()  
但当时的上流社会 
哪里瞧得起董竹君? 
夏之时带她到革命党人家应酬做客时 
那些清高男女个个斜眼看她, 
“一介青楼女子能念得好书? 
不过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极尽冷嘲热讽 
观念传统的婆家也不好对付 
夏之时母亲对儿子放话道 
“一个卖唱的只配当姨太太罢了,况且嫁给我们这种大户算怎么回事?你赶紧给我娶个正房回来!” 
![]()  
▲ 1914—1918年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大女儿国琼。 董竹君忍下羞辱,暗自发奋 
白天,她上课学习家政 
夜晚,她挑灯奋战,读书读到双眼红肿 
除此之外,她亲自操持家务 
缝纫、烧菜、洗衣、招呼客人、算账 
将夏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出几个月,婆婆就对她的精明强干刮目相看 
为此专门为她和夏之时重新举办传统婚礼 
有一回国民党人来夏家拜访,赞叹道: 
“你们家前面朗朗读书声,后面一片织机声,真是朝气蓬勃,好一个文明家庭。” 
她用行动向每个曾经看不起她的人证明 
“董竹君配得起这一切。” 
![]()  
▲ 夏之时与董竹君全家福 可当董竹君一点点打开自己格局的时候 
夏之时却和她在思想上渐行渐远 
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英雄,在被免去职务后 
天天赌博、喝酒、抽烟,动辄大发脾气 
有次看到女儿和男生玩闹,骂其不知羞耻 
“都是你妈管教不好,不如我送你一把刀一条绳好了!” 
董竹君忍不住和他吵架 
夏之时红了眼,竟操起菜刀追赶妻子 
最终董竹君提出离婚 
夏之时竟笑着说: 
“我们来个君子协定,暂不离婚,分居五年,你要是带着女儿没在上海饿死,我手掌给你煎来吃。” 
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 
董竹君悲愤交加,头也不回地带着四个女儿离开夏家 
回到了儿时窘迫的生活 
这个消息一时闹得满城风雨 
在众人眼中,董竹君可谓一夜落魄 
可她天生傲骨,不肯屈服 
一如当年勇敢跳出妓院的火坑 
决意再度开辟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人生 
![]()  
▲ 1931年第一次从上海去菲律宾,为在上海创办的群益纱管厂招股。 因曾开过织袜厂和黄包车公司,有些经商经验 
经多方奔走筹集资金 
1930年,董竹君在上海创办群益沙管厂 
乱世中惨淡经营,好不容易有了起色 
却不幸在淞沪会战中被炮火炸得灰飞烟灭 
屋漏兼逢连夜雨,双亲不久后又相继去世 
这一切让董竹君倍受沉重打击 
1934年,夏之时来上海赴约 
第一句话就问 
“五年到了,事业有什么成就?如果不行,还是跟我回去吧” 
![]()  
可董竹君知道,两人之间的互尊互爱已经不复存在 
她坚持办理离婚手续后,整理情绪,东山再起 
1935年,她用朋友借来的2000块本钱创办“锦江小餐”川菜馆 
饭店的大小事务,董竹君事必躬亲 
店徽的竹叶是由她亲手设计的 
店内采用典雅的中、日、欧装修风格 
厨子要请最好的,玻璃杯要擦得阳光下见不到半点印子 
不俗的格调和美味的菜肴让饭店名气越来越响 
连上海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各路政府要员、外国大使都慕名而来 
![]()  
▲ 1935年创办上海锦江川菜馆 为了鼓励女性追求独立 
她还开办“锦江茶室” 
聘请知书达理的女性当服务员 
帮助她们取得经济独立,不依附于他人 
![]()  
▲ 1936在上海锦江茶室,同年1月28日锦江茶室正式开业。 1950年,董竹君将两店合并为“锦江饭店” 
捐赠给国家作为安全高级的食宿场所 
至今,它已经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受到卓别林、基辛格、英国女王、尼克松的高度赞誉 
1957年,她正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  
▲ 现锦江饭店。 ![]()  
▲ 1951年北京全国政协会议董竹君(左一)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 内乱时期,虽未能逃过劫难,身陷囹圄 
但董竹君依旧活得从容 
她每天坚持饮食规律,小跑锻炼 
70岁生日那天,她为自己题诗一首纪念: 
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 
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 
1997年12月6日,在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出版后不久 
这个传奇铁娘子与世长辞,享年97岁 
![]()  
▲ 1996年在北京董宅与《世纪人生》电视剧制片人谢晋会晤 回首一生,董竹君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只是对爱有点遗憾。” 
细细数来,她这一个世纪经历的挫折何止爱情 
但她几乎没有低过头 
这种不言弃的背后,其实是高度的自爱 
她亲手培养的四个女儿 
到美国学习钢琴声乐、攻读博士学位 
三女回国后还参与创建八一电影制片厂 
没有一个不像母亲那样,勇敢为自己闯出一片天 
正如董竹君在自传里写道: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是的 
除非你自愿低头 
世上没人能把你的王冠摘下 
![]()  
▲ 董竹君(1900-1997)一个世纪的传奇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