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憨汉 于 2012-5-26 19:44 编辑
还记得经典儿歌吗? ——儿童歌曲断层大人孩子唱“同一首歌” 编者按:校园里没有好听的新儿歌,孩子们喜欢翻唱成人歌……“儿歌荒”出现了!如果儿童歌曲“断层”的存在是真实的,那么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又在哪里?需要你我他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近日,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解析如何突围“儿歌荒”。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王女士的女儿楠楠每天都在学校里排练节目,昨日王女士去学校“探班”,发现孩子们正在排练的大合唱,竟然唱的还是《采蘑菇的小女孩》、《让我们荡起双桨》,王女士很纳闷儿:“咋竟然还都是我上学时学的那些歌,连一首新歌都没有吗? ” 孩子们不爱儿歌爱流行歌 昨日,记者来到沈阳市一所小学的五年级某班,孩子们正在上一堂音乐课。在课堂上,放了两首蒙古族歌曲之后,音乐老师开始给同学们讲解蒙古族的风俗。 据班主任介绍,班级里也有爱好音乐的孩子,还有四个男同学自发组成了“大笑江湖”乐队,而他们最喜欢唱的就是五月天的歌曲,包括《知足》、《突然好想你》、《温柔》。这四个孩子齐声唱起五月天的歌时声嘶力竭,虽然唱到高处明显不在调上,但确实还有点那么一点点摇滚范儿,而这个“大笑江湖”乐队已经在班级有了他们的粉丝。在另一名女同学的书包里,还偷偷藏了一个MP3,而里面收藏的歌都是《老婆最大》、《爱是你我》、《没那么简单》之类的流行歌曲。 “你别小瞧了这些小孩儿,去KTV全是唱流行歌,比我们大人们会的都多。 ”小学生家长张燕说。张燕曾经让女儿学唱一些她小时候学到的经典儿歌,女儿虽然也唱,但更多还是唱流行歌曲。“她说在学校,同学们都比谁会唱的流行歌曲多,谁会唱流行歌曲多谁才算厉害。 ” 音乐教材的歌孩子不爱听 孩子们的音乐课到底学啥了?沈阳市某重点小学一位从事18年音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介绍,目前,小学生普遍使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教材,也就是俗称的“人音版”教材。这套教材是在六年前更换的。 谈及新旧两套教材的不同,这名老师介绍,原来老教材中的歌曲虽然还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小红帽》等老的儿童歌曲,但是这些歌很好听,而且当时教材对教学的要求更为严格。“从专业角度来讲,旧教材难度更大些,专业学习更深些,比方说音阶音符,孩子们都要进行系统的学习,除了懂谱会唱,还要学习一些乐器。一般孩子上过音乐课,组个合唱团、器乐团、舞蹈团啥的,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就能解决,不需要再另外补课。 ” 这名老师介绍,新版教材是六年前调整的,当时更换教材的目的是国家为了降低课程难度。“从新版音乐教材来看,里面分为学习和欣赏的曲目。学习的曲目一般要求会唱就行,不要求学生有特别专业的掌握。就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 ” 新版教材里面的歌曲类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新版教材专门创作的歌曲,再就是一些民族类歌曲。这名老师说:“这些教材里的新歌,都是为了新版教材专门编写的,往往曲调并不是朗朗上口的那种,孩子们学了之后很容易忘记,而且没有几首是好听的,除了在音乐课,平时很难听得到。 ” 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 虽然新版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歌曲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左右,但是真正孩子们爱听爱学的歌却很少,甚至在音乐课堂上,还出现了“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的现象。据一名年轻的音乐老师介绍,在新教材里,这些比较生僻的儿童歌曲,往往还给老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一些麻烦。“想在网络上找个伴奏,找点小材料,找个儿童翻唱,都很难找得到。 ” 她说,有时候,学校搞个演出,需要排练歌伴舞,但是音乐教材里面的这些歌曲,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舞蹈的视频。于是,在学校里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每逢有重大节日,学生们排练个大合唱,往往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在唱的那些老儿歌。在个别音乐课堂上,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情况,老师带头教孩子们唱流行歌。而一些老师这样的做法,往往更受孩子们欢迎。 有老师反映,现在让孩子们爱听爱学的歌很少,甚至在音乐课堂上,还出现了“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的现象。 趣闻 小孩子唱成人歌 十岁“忧郁弟”走红 学校里,孩子们还唱着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老”儿歌,那么在校园外呢? 不久前,年仅10岁的“忧郁弟”爆红网络。之所以被称为“忧郁弟”,是因为这名叫罗炼羽的10岁小男童演唱陈奕迅(微博)的《好久不见》,唱到动情处,他眼神忧郁,表情纠结;尤其是副歌部分,忧郁弟将他哀怨眼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位10岁的小朋友因其忧郁气质瞬间走红网络。 近日,“忧郁弟”又与另一名女童合唱《因为爱情》,其视频在网络上再次被疯狂点击。 事实上,小孩子唱成人歌的现象已经非常常见。许多在电视节目中走红的小明星,也都唱的是成人歌曲。 针对小孩唱成人歌曲的现象,沈阳音乐学院徐占海教授表示出担忧:“包括现在的电影电视剧,还有一些成人歌曲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认为,不同年龄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但是现在他们也跟大人们看韩剧,听王菲的歌,孩子和成人的精神世界被混淆了。孩子们早熟,肯定不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 ” 爽乐坊唱片创始人、金牌童星制作人陈爽倒认为,大家不必将“小孩子唱成人歌”的现象视为洪水猛兽,这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儿。“我们小时候也在唱大人歌啊,我小时就喜欢唱《大约在冬季》,其实孩子们唱这样的歌,并不代表他们很了解这些歌的真正含义。小孩子为什么要唱大人歌?归根结底,是儿童歌曲太少了。真正是大人们该检讨! ” 记者 吴双 延伸阅读 还记得那些经典的儿歌吗? 还记得那些经典的儿歌吗,由于年代久远,你可能对部分歌名有些陌生,比如《快乐的节日》,但看到“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这句歌词,你是不是已经不由自主地哼起来了?别怕暴露年龄:会唱,不代表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说明这些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数代人的同一首歌。 70年代儿歌:歌颂祖国 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儿歌、被50后至80后甚至90后集体传唱的儿歌,有一个共同特点:歌颂祖国。 上世纪70年代经典儿歌:《快乐的节日》《闪闪的红星》《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北京天安门》《一分钱》《娃哈哈》《春天在哪里》《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80年代儿歌:展现童趣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箩筐……”远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儿歌以歌颂祖国为主的立意,八十年代主打儿歌开始从童真和童年生活入手,展现孩子的童趣,而歌词也不约而同具有了画面感。 随着《聪明的一休》、《蓝精灵》、《咪咪流浪记》等动画片的热播,他们的主题曲也成为这阶段儿歌的主打力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上映的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也把那首主题曲永远留在了中国小朋友的记忆里。 中国台湾歌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妈妈的吻》、《泥娃娃》在孩子们中间传唱度非常高,《童年》和《外婆的澎湖湾》其实也是受追捧的歌曲。 上世纪80年代经典儿歌:《英俊少年》《抓泥鳅》《采蘑菇的小姑娘》《粉刷匠》《泥娃娃》《小螺号》《妈妈的吻》《聪明的一休》《咪咪流浪记》《蓝精灵》 90年代儿歌:与动画相关 上世纪90年代是个缤纷的年代,大批日本动画的涌入以及国产动画的繁荣,让荧屏一片绚烂。机器猫、花仙子、葫芦娃、黑猫警长、小龙人……记忆中的偶像一一浮现,令人感慨万千。它们牢牢拴住了孩子的脚步,让他们泥鳅不抓,蘑菇不采,只知在家看电视,由此也让90年代长成的孩子,成为眼镜消费的大批客户,成为“宅”一代的奠基人。 动画的记忆,让儿歌更为立体鲜活,它们培养了80后们良好的是非观和想象力,让他们期待自己像葫芦娃、黑猫警长一样惩恶扬善,但也同样会让他们妄想有个机器猫,有把花钥匙,不劳而获地过上幸福生活,实现所有愿望。 这一时期儿歌曲调活泼,歌词简单,个性飞扬,所思所想真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其间有许多童年的幻想,至今仍是我们寄予理想的乌托邦。时常想“假如我有机器猫”,绝对可以消烦去忧,其乐陶陶。 上世纪90年代经典儿歌:《花仙子》《葫芦娃》《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星仔走天涯》《世上只有妈妈好》《哆啦A梦之歌》《小龙人之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健康歌》 2000年至今:传唱的很少 2000年之后的经典儿歌大家推荐得非常少,这与流行歌曲大肆流行有关系。不过,2006年春晚的那首《吉祥三宝(微博)》也算是一首儿歌吧,朗朗上口,也值得推荐。 网娱 上世纪90年代,动画的记忆,让儿歌更为立体鲜活,《哆啦A梦之歌》便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上世纪70年代流行起来的儿歌,至今仍被传唱。 新闻链接灰色童谣流行优秀儿歌渐行渐远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盒烟,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烟,向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拿钱。 ”曾经教育几代人拾金不昧的儿歌《一分钱》,如今在一些孩子们口中,已经变了味儿。 最近一段时间,“灰色儿歌”在小学生中很流行。北京市某小学生梁悦(化名)随口向记者说了几首在学生中传播得很火的儿歌:“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业堆成山,堆成山。 ”……他表示,班里的同学每个人都会几首这样的儿歌。 这些儿歌多是改编自流行音乐、广告、电影台词、网络游戏、古代诗词,有的表达了孩子对被束缚和被压抑的不满情绪,有的则充斥着情色、暴力、脏字等不良内容。 北京市海淀区一位小学老师认为,灰色儿歌和流行歌曲之所以在孩子们中间有“市场”,是因为当今优秀儿童音乐作品创作的减少。 “不可否认,儿歌数量在不断增长,但那种能够被称之为经典的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电视、电影、网络、流行音乐等等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 ” 教育人士认为,流行歌曲和灰色儿歌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无论于形象还是于内在都是潜移默化的。北京语文特级教师李明新说,“传唱灰色儿歌还会使孩子的语言不纯净,价值观导向混乱,会让他们变得玩世不恭。灰色儿歌中的那些话,可能就会成为孩子的人生哲学,其童年和未来有可能会被扭曲。 ”采访中,一些中小学老师和家长普遍认为,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灰色儿歌和流行歌曲在孩子们中间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