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8-29 07:56 编辑
中国各地名山(三)
湛卢山(福建) 在松溪县南部,为茶平乡所辖,距县城26.4千米,最高海拔1230米。相传春秋时欧冶子铸湛卢剑于此,故以剑名山。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多次登临此山,并在山上筑室读书。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松溪县志》载:“吾邑诸山之冠曰湛卢,据胜七闽,接壤两浙,欧冶子铸剑而得名,以朱晦翁杖履而益著”。 山中有铸剑炉、欧冶祠、欧冶洞、仙姑洞、试剑石、状元峰、剑池、桃花洞、吟室、湛卢峰、玉女峰、木涧、新碑、香岩、陟岵台及岑岩古道等16景。相传,当年欧冶子接到越王允常的铸剑命令后,带着妻女走遍闽浙,寻找适合的铸剑地点,最后选中湛卢山,铸出湛卢、巨阙、胜邪、鱼肠、钝钧等5口名剑。至今山中名胜,仍有不少为炼剑遗址。 吟室为朱熹构筑的读书之所。元代,乡人为了纪念朱熹,在山麓建书院,并以山名作为书院名,称湛卢书院。后入山探胜者多留有赞吟朱子和理学的诗文墨迹,如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6年)的清凉寺前,就有匾额曰:“天理良心”。寺内偏舍有后人仿朱熹题词而制的楹联:“鸢飞月窟地 鱼跃水中天”等。 白岩山在闽清县城西南约30千米的三溪乡山墩村,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而得名。山以岩景著称,据说方园10余里内有岩景105处,故又称百景岩。最高峰为玳瑁顶,海拔1237米。 主要旅游景点有白岩寺、悬鱼洞、龙洞、“南蛇出洞”、“鲤鱼上天”、“童子拜观音”、“田螺晒日”、“美女妆镜”、“春笋破土”、骆驼岩、飞来桥、伽蓝床、捣药臼等。 青芝山在闽江下游连江琯头镇西北侧,距福州约42千米。相传古时山上有青紫色灵芝生长,故名青芝山;因山上有很多岩洞,又称百洞山。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全山由奇峰、异洞、怪石、流泉等组成108景,主要有五峰、十洞、十六岩、三十五石、一湖、三泉、三台、三室等,此外还有青芝寺、梅花楼、啸余庐、林森藏骨塔等建筑依山而筑。 黄檗山在福厦公路60千米处,福清市渔溪镇梧瑞村西北面。海拔900多米,景区面积23平方千米,因旧时山上多产黄檗得名。主要旅游景点有五岭(马鞍岭、铁灶岭、吉祥岭、宫后岭、绛节岭)、七石(三台石、飞来石、钓台石、屏石、鼓石、盘陀石、界石)、十五峰(大帽峰、小帽峰、狮子峰、佛座峰、报雨峰、紫薇峰、香炉峰、罗汉峰、钵盂峰、天柱峰、五云峰、吉祥峰、屏障峰、宝峰峰、绛节峰)。宋代蔡襄、朱熹、刘克庄和明代叶向高、黄道周等在此留下游踪。 石竹山旧名石所山,在福清市城西10千米的东张水库之畔,黄檗山北面。主峰状元峰海拔534米,景区面积45平方千米,因怪石嶙峋,修竹茂盛得名。山上奇岩幽洞甚多,主要旅游景点有石竹寺、门亭、龙女峰、虎迹岩、龟蛇石、鸳鸯石、狮子石、观音石、桃源洞、紫云洞、青龙洞、通天洞等,素有“雅胜鼓山”之誉。朱熹、徐霞客、叶向高、萨镇冰等名人曾登临游览。 乌 山又叫乌石山,在福州市中心,面积约25公顷,最高的香炉峰海拔86.2米。相传汉朝何氏九兄弟重九登高,引弓落鸟于此,故又名“九日山”。唐时辟为游览胜地,天宝八年(749年)敕名闽山。宋熙宁元年(1068年),福州郡守程师孟认为,乌山胜景可媲美道家海上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又称之为“道山”。 乌山旧有36奇景。1980年,辟出约11公顷为游览地,主要景点有黎公亭、道山亭、先薯亭、天章台、般若台、摩崖造像和唐以来的摩崖题刻200余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