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0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居之一北京四合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20:02: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5-8 07:14 编辑

                                                      中国民居之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指东、西、南、北四面,""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 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

  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

  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无下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或者玻璃纸,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夏季糊窗用纱或冷布,这是京南各县用木同织出的窗纱,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风透气,解除室内暑热。冷布外面加幅纸,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称"卷窗"。有的人家则采用 上支下摘的窗户。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四合院的顶棚都是用高梁杆作架子,外面糊纸。北京糊顶棚是一门技术,四合院内,由顶棚到墙壁、窗帘、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称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几年裱一次,有钱人家则是"一年四易"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内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中生火。土炕内空,火进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热,人睡热炕上,顿觉暖融融的。烧炕用煤多产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区别,煤末与黄土摇与煤球,供烧炕或做饭使用。

  室内取暖多用火炉,火炉以质地可分为泥、铁、铜三种,泥炉以北京出产的锅盔木制造,透热力极强,轻而易搬,富贵之家常常备有几个炉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前炉火做饭煮菜,不另烧火灶,所谓"锅台连着炉",生活起居很难分开。炉子可将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经年不熄,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熄灭,则以干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妇每天早晨起床就将炉子提至屋外(为防煤气中毒)生火,成为北京一景。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大杂院的温馨是许多老北京居民无法忘记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5-7 21:59: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8-24 17:27 编辑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古老的建筑。

北京四合院的建造样式始于元代,四合院是元大都一种基本的民居形式。
明代的四合院样式是对元代的沿袭,但在形式上有意识地体现了等级差别。
清代四合院承袭了宫室建筑的特点,在规制、格局方面都追求气派豪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5-8 04:40:23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记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7-19 15:46:01 |只看该作者
赞!学习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5-10-22 20:11:28 |只看该作者
春水东流 发表于 2014-7-19 15:46
赞!学习收藏。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5-12-1 15:18:58 |只看该作者
好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6-8-24 15:53:11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6-8-24 15:53:26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6-8-24 17:36: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8-24 17:38 编辑

                                                        北京那些知名四合院 你去过几个?
                                                                                                         推荐人:张郁辉                 

                                                
          虽然,老北京被拆掉的四合院为数不少,但其实剩下的四合院也还足够看,只是大多数不知道被什么牛人牛单位占据着,很难走进去看。

下面介绍的几处四合院,则基本上是让你免费看、随便看的院子。基本上免费的意思就是有个别还是收门票的。

虽然这些四合院未必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不过却也更接近平常百姓的院子,而且这些院子的主人当真都是鼎鼎大名啊,也正因为其主人大名鼎鼎,因此这些院子才得以保留吧。




1、到鲁迅故居去看一株枣树和另一株枣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门票:免费,凭身份证登记免费领取

上学的时候学过和读过N多鲁迅的文章,这个名字真是如雷贯耳啊。有一篇文章的开头印象很深刻——“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关于这种表述到底暗示了什么,那时真是语文考试最伤脑筋的题啊。

据某“百科”资料,这篇名为《秋夜》的文章是鲁迅《狂草》集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9年,而鲁迅大概是1924年5月搬到此处的,那么这个院子墙外应该有两棵枣树吧。

今天终于有幸来到了鲁迅故居“考察”,于是直接去找枣树了,看先生是不是糊弄人,乱写。首先,看到了院子里的两处丁香,想来丁香盛开时来此处会更好看吧。

不过,此时虽然已经是10月底,院子里也很幽静。只看到一个日本游客。大部分观众都停留在进门口处的鲁迅博物馆处,那个两层楼的博物馆介绍了鲁迅的生平,也算够气派,只有我们简单看了看就来看房子了。
这个小院真的很小,然后他家的院墙外真的有一株枣树,至于另外一株,看起来倒像是邻居家的,至少根不在他家的院墙内。看来鲁迅先生的这篇《秋夜》倒也不算虚构。

提起鲁迅故居,你可能就想到鲁迅描写的他家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不过那是他浙江绍兴老家的故居。

话说鲁迅一生住过的房子还真是多,我也是看了故居旁边的鲁迅博物馆介绍发现这点的。先生不仅北漂还南飘还东洋飘还各个地方飘啊。仅北京长期住过的就两处,这一处是他跟兄弟不和之后搬出来自己买的院子。
他跟两兄弟们住的那个四合院在八道湾胡同,是更豪华一些的两进院子。只是后来据说是因为鲁迅跟他的兄弟媳妇一个日本女子不和而搬了出来,也有人说是追求不成或偷看洗澡之类的八卦绯闻,总之原因不明,但结果是兄弟闹掰了,他就出来住了。

这处院子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特别小的四合院。在这几处名人故居四合院里也差不多是最小的了。不过这间小院子却是鲁迅亲自设计改建的。

这处故居,有北房(正房)三间,中间是起居室,东面鲁迅母亲卧室,西面是鲁迅原配夫人卧室。可怜的鲁迅只能在客厅后面接了一间几平米的房子出来,作为卧室兼书房,俗称“老虎尾巴”;南房三间为会客室;东厢房是女工住处;西厢房是厨房。

不过其实他貌似在这个院子也就住了两年多就去厦门了吧,不过后来他母亲和原配可能还在这个院子住了一段时间。不过现在这边主要是鲁迅博物馆,规模也算这些名人故居中最大的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6-8-24 17:39:42 |只看该作者
2、到最励志北漂老人齐白石故居看玉兰花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






这个地方距离热闹的南锣鼓巷很近。但奇怪的是,新开辟的南锣鼓巷游人如织,迈不动腿,而旁边这些蜈蚣腿一样的原汁原味的真正胡同却很少有人来。所以说啊,没文化真可怕啊,有点文化你就能脱离“群众路线”了吧。


其实,齐白石真正的故居在西城区劈才胡同内的跨车胡同13号,但这个故居目前其后代居住着,不开放,这一处故居是由文化部买给齐白石的住所,但是齐白石因为思念在西城的旧居,因此在此住了不长时间便迁回西城老宅,此地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现在好像是北京画院一个杂志和北京美协的所在地。


关于齐白石,最近网上流传了一个最励志北漂故事。(没仔细研究老人家历史,仅原文引用:

说齐白石14岁作木匠,25岁兼职卖画,32岁开始学刻印,40岁时开始周游全国,53岁抛家舍业迁居北京,人生地不熟,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独闯京城。在北京,一个木匠成功转型为一个伟大的国画大师。


齐白石在湖南和第一位夫人生了5个孩子,移居北京以后,57岁时娶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妻,宝珠又生了7个孩子。第七个孩子良末是在齐白石78岁时所生,齐白石自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所以取名良末。没想到白石老人83岁时,宝珠又怀孕了,在生第8个时因高龄难产逝世。


宝珠高龄难产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闹着续弦,后娶协和医院护士长夏文珠为妻。91岁时,夏文珠离去,老人又找了一位叫伍德萱的女士继任。


齐白石93岁时,家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齐白石摇着头说:44,太老了!后来有找来一位22岁的姑娘,白石老人很是喜欢,还等着结婚办喜事。不过,那年,老人走了。


好吧,八卦说完,继续说院子。


这个13号老宅子据说还是有点历史的,建于清代中晚期,原来是一个官僚宅第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


此四合院坐北朝南,有大门一间,但不是原来的大门,倒座房两间。北面有正房三间,两侧还各带耳房三间,东西厢房也各三间,并以游廊环绕。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5 06:25 , Processed in 0.0106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