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瓷的持续受宠,盖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就拍场看,近十年来创高价成交的官窑瓷器,绝大部分都出自清代官窑。此外,高古瓷器因鉴定赏析困难导致的曲高和寡,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清三代瓷的走好。
皇帝粉彩花鸟纹盖罐 规格:高43cm 底径17cm 初见此盖罐,已被它流露出的强大气场所震撼,皇权至尊无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此盖罐中。它色彩富丽堂皇、造型雅致端庄、绘画传神至极、用料奢侈无吝啬,工艺完美无瑕且无懈可击。
此盖罐器形规整,釉面滋润,画面艳而不俗,底部提款“大清乾隆年制”,为乾隆帝专用,所以纹饰、绘画有着深刻的寓意。大片描金彰显皇权之辉煌。绘画功力深厚,构图深思熟虑,用笔及线条极为老道其画工毕现。磷立的奇石、富贵的牡丹、苍劲的枯树,笔下的细节表现的惟妙惟肖,烘托出美好、吉祥的寓意,呈现出了园林景观之韵味。
翠鸟神态自然,活灵活现,鸟鸣清幽,构图疏密有致,色彩浓厚饱满。锦鸡与牡丹相映成趣,牡丹繁花似锦、绚丽灿烂;锦鸡形象健美,威武雄壮。锦鸡与牡丹相衬,组成最好的祝福,寓意“前程似锦、锦上添花”。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 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官窑和民窑都大量烧造。乾隆时期,(1736-1795)为清代瓷器制作的鼎盛期,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
粉彩表现的技法多变,风格各异。既有严整工细刻画人微的工笔,也有淋漓潇 洒、简洁明快的写意,还有综合二者之长的兼工带写。粉彩瓷装饰题材十分广泛,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均可入画。
在风格上,粉彩瓷布局和笔法,具有传统中国画特征,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不是很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乾隆粉彩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风格简朴,色彩浓艳,装饰简约形成了清乾隆粉彩的特色。
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中提到“墨地五彩”,是康熙五彩中最为名贵的一种。目前墨地五彩的完整器物,比较少见,有些已於早前流散到欧美一些国家。由此可见墨地五彩器的珍贵。 此器通体墨地,色彩变化丰富,艳丽夺目,整体气息富丽堂皇,端庄华贵。
罐附盖,盖顶置烛焰式抓钮,敛口,溜肩,鼓腹,圈足。器施白釉,外壁以松石绿釉为地,口沿下绘如意云头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器身彩绘形态各异的蝴蝶和花卉,间隔腹部开窗,内绘花卉纹;前后开光内绘人文图,整器画意流畅,描绘细腻,静中寓动,互相辉映,高雅秀丽。墨绿浓重而不妖艳,白釉洁净,玉质感强,是清康熙民窑五彩的上成佳器,收藏价值极高。
墨地五彩开光人物纹冬瓜盖罐 规格:高31.5cm 底径14.5cm 器身绘人物图景,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绘画技法自由奔放,风格独特,用墨彩作主题色彩,用淡粉矾红等点缀,勾勒,仍属浅绛彩一种,器盖绘同样图景,胎釉质量上乘,色彩运用十分绝妙。保存完整,十分不易,值得收藏。
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内有光绪二十七年装入并封存的上等普洱熟茶。 如此器形之大的墨地五彩罐并不多见,且上有盖相配者更是稀少,甚是巧妙。而此件大罐,从画风、用彩、胎骨、底釉、书款等诸方面来看,均是康熙风气,实乃珍罕有趣之作。
冬瓜罐 冬瓜罐,罐式之一,因器身形似冬瓜而名。清道光朝新创器型,收口丰肩,器身呈高筒形。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时极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作为远古时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盛贮器,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加上质地坚固,又有宜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首选物品。
彩瓷看彩,开光清代五彩瓷,皮紧釉亮,色彩艳丽,画工流畅精美、娴熟,所绘百花墨地构图茂密满工,画得很好,构图合理,该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满工、优美而和谐,可见古代画工构图的匠心独运。器型工整周正,品相完美无瑕。色彩艳丽,陈设收藏都很美。款、胎、釉、画风、画法、彩、器型都是康熙瓷典型特征。一眼开门,此瓷是康熙五彩精品。
康熙时期的瓷器同康熙盛世样,发展迅速,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欢迎。康熙瓷器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康熙的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柔。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蔓延,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这是康熙瓷器的特点中的重要一点。
皇帝粉彩龙纹盖罐 高:27.5cm 底径:15cm【壹对】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艺术品收藏已由原来的小众收藏逐渐演变为大众收藏。古玩等文物的不可再生性,使得古玩市场可收藏的艺术品越来越少。
近年来,盖罐一直是拍卖会上的一大亮点,拍品不多,却分外精美,价值连城,十分抢眼。
罐上加盖,俗称盖罐。瓷质盖罐始见于东汉,历代都有烧造,造型丰富。此罐是皇帝粉彩龙纹盖罐,造型端正,修胎工整精细,画工精美流畅。龙纹凶猛,五爪如风车旋转,双目圆睁,张口露齿,一副大清康熙之气势。
气势。
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双圈六字两行楷书款,内有光绪二十七年装入并封存的上等普洱熟茶,罐盖与罐体的色彩和纹样无差,轧道工艺精良,是精品之作,可见此藏品年代之久远,保存完好,品相完整,十分难得,是件不可多得的珍品,收藏价值很高。
皇帝粉彩龙纹盖罐 高:27.5cm 底径:15cm【壹对】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明清时代也是天子的象征,明清瓷器上的龙纹也随着王朝的兴衰,帝王的性格,发生着变化。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讲述了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精彩故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夫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1800多年前发生的这段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从中我们亦可窥见古代中国人对龙的崇拜。龙既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家权力,也代表着热血奔腾的英雄梦想。中华民族视龙纹为文化图腾逾四千年,从而衍生出众多玄幻奥妙的哲学思想,对龙图腾的崇拜之深更是世所罕见的。
以龙纹为主要纹饰的艺术作品很早便出现,直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瓷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等,往往被自命为“真龙天子”的帝王所钟爱。
不同时期的龙纹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龙纹”的风格往往与当时的时代气息相当吻合。以明代为例,永宣时期为明朝国力最昌盛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体现在龙的形态与表情上就形成威猛神气的姿态。而发展到明中期成化弘治年间,社会稳定而发展乏力,人们更愿意享受富贵生活而不是不断开疆拓土,同时期龙纹就显得规矩有余而霸气不足。再到明晚期的嘉万年间,各种社会问题逐渐显现,皇帝甚至出现不理朝政的现象,龙纹画片也就变得如皮影画一样民俗风味十足。
由此可见,社会气质的变迁会影响艺术家与工匠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从而直接体现在艺术风格的转变上。同样的道理如轮回般再次出现在清代的艺术品领域,比如龙纹风格的转变上。从顺治康熙时期龙纹的霸气甚至狂放,到雍正乾隆时期的气派而富有张力,到嘉庆道光时期的安详而富贵,最后到晚清时期的作意甚至呆板。
随着崇祯皇帝自缢在景山上,大明王朝结束了。取代了大明的大清,延续了对于龙纹瓷器的喜爱。
康熙帝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帝王,年幼登基,灭鳌拜、平三藩,北抗沙俄、南收台湾,康熙时期的龙纹显得桀骜不驯、放荡不羁、霸气张扬,龙的额头高起,长须短鬣,蟒身多曲,四肢伸展有力。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工艺美术精品众多,乃至许多乾隆以后的作品尽管精彩纷呈,却难以进入藏家的视线。古瓷专家认为,中国文化将会不断往下传承,而大清瓷器也会因其对现代文化特有的冲击力,而独具收藏价值,值得关注。
青花五彩盖罐 规格:高28.7cm 底径14.2cm【壹对】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要品种,它典雅秀丽;五彩瓷也是中国瓷器的一种,它鲜艳亮丽;如果把青花和五彩结合一起,就是一种新的瓷器,名叫青花五彩瓷。近年来海内艺术品市场迅猛生长,藏家对古代瓷器艺术品的熟悉一直深入,经济实力雄厚的藏家关注官窑五彩瓷器的珍藏。
此盖罐是宣德朝制品。宣德一朝存在时间很短,只有10年,但历史上对宣德瓷的评价很高。这段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宣德朝的瓷器,无论从品种、质量或是数量来说,都是相当可观的。这一时期的瓷器与永乐朝时期的青花风格相似,形成了明青花生产的一个高峰。
宣德朝的青花瓷图案和纹样多种多样,如龙凤、花鸟、梅竹松、八宝、鱼、水、云等,尤以缠枝花和宝相花为多,龙纹用得也很多。器型有盘、碗、炉、罐、高足杯、壶、瓶等。釉面有如橘皮,称橘皮纹。在宣德器物上常有年款,多数为六字楷书款。这一时期的青花色料多是低锰高铁含砷,这种色料称苏麻离青,系从国外进口。使用这种色料的瓷器,色调浓艳并有黑斑。关于苏麻离青的产地,据说很可能是在西亚的波斯等地或中亚,也有人认为是非洲的索马里。郑和当时下西洋,于永乐时从南洋带回了苏麻离青。
青花五彩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图案中的蓝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它部分,最后入炉烘烧而成。盛于明嘉靖、宣德、万历时,由成化斗彩发展而来。但又与成化斗彩有明显不同,即它并不以青花为主色,只把青花作为组成整个画面的一种色彩而与红、黄、绿等色处于同等地位。
粉彩花卉纹盖罐 规格:高39.7cm 底径13.1cm【壹对】
粉彩也叫“软彩”,一种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形象逼真的传统陶瓷釉上彩装饰。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摄氏度至900度烘烤而成,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瓷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后历朝流行不衰。粉彩瓷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乾隆粉彩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粉彩表现的技法多变,风格各异。既有严整工细刻画人微的工笔,也有淋漓潇洒、简洁明快的写意,还有综合二者之长的兼工带写。粉彩瓷装饰题材十分广泛,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均可入画。在风格上,粉彩瓷布局和笔法,具有传统中国画特征,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最近有幸征集一只瓷器珍品“粉彩花卉纹盖罐”。盖隆起,宝珠钮,叠插式,底部落款“大清康熙年制”,器身呈高筒形。该粉彩盖罐瓷质洁白细腻,胎体较厚重,施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图案寓意吉祥,雅俗共赏,画片精美,纹饰绘工精细,手法极其熟练,体现了匠师高超的绘画技巧。此粉彩花卉纹盖罐保存完好,内有光绪二十七年装入并封存的上等普洱熟茶,整器造型大方,纹饰华丽,繁缛得当,工艺精美,是典型的宫廷御用品,是不可多得的藏品。
值得一提的是拍品腹部纹饰绘制极为精细,下笔细致,其上叶脉、树瘿、枝桠清晰可见,发色细腻,由浅及深,过渡自然,浓淡得宜。纹饰祥瑞,绘制精细,设色鲜艳,画面清晰明快,鲜花绽放,枝繁叶茂,姹紫嫣红,令人赏心悦目,为道光官窑罕见的精品。
藏品器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粉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采用传统的粉彩画法,并以花卉纹为题材。作品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也汲取了近代画的风格特点。在这只粉彩花卉纹盖罐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粉彩粉润柔和、低调而妩媚的独特魅力。在近些年的交易会场上,清代晚期的粉彩瓷器已经越来越受到收藏家们的喜爱。
据来自交易市场的信息表明:近年来,清代粉彩瓷器的市场价格攀升得都很快。粉彩瓷集合了瓷器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其艺术性相对于其他瓷器来讲大大增加,粉彩瓷的出现结束了过去彩瓷单线平涂,缺乏立体感的历史。我国的制瓷业历史久远,品种繁多,作为瓷器大国,藏家对瓷器的关注是必然的,这种兼顾美感与瓷器本身的粉彩瓷自然会吸引人的眼球。
粉彩花卉纹盖罐上所绘花卉纹浓淡相间,层次清晰,娇艳柔美,充分体现出清代晚期粉彩色泽清丽,粉质减少、柔和淡雅的特点,具有美观和艺术收藏价值。清代晚期粉彩瓷器本身的珍贵性与吉祥画意的完美结合,让这件大罐拥有了大气、高贵之韵,更让它成为市场上被藏家追逐的收藏目标。
仓库名。内务府广储司所属六库之一,掌收储人参、茶叶、香纸、绒线、丝缨、颜料等物。
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1690 年年初)置,在太和殿东体仁阁及中右门外西配房内。库内职官时有增裁,迨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1769年年初)基本定制。额设员外郎三员(内二员由内务府人员补放,一员由兵部保送兼摄),司库、副司库各二员,库使十三名,专司管理茶库事务
华夏收藏讯 “从来佳茗似佳人”,人们对好茶都趋之若鹜,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更是盛名远扬。汲一瓢清水,沏一壶普洱老茶,在或浓或淡的茶香交织中,让普洱的余香在身体中慢慢释放,岁月的醇香让其回味悠长,这就是普洱最真实的味道。从古至今,人们爱喝普洱茶,“茶”话桑麻,别有一番风味。
清宫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亦如人道,焚香品茗,翻书抚琴,这样的画面犹如中国水墨一般的优雅,定格在文人的脑海里,所以爱茶、品茶、论茶俨然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的共性。上自皇室贵族,下至贫民百姓,茶叶都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和愿景,茶文化的淡定清幽、绵香含蓄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内涵和富含生命哲理的美好体验。
普洱茶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清代重要的贡茶品种之一,普洱贡茶自清初开始进入宫廷,直至清末长达200余年。普洱茶不仅大量用于宫廷日常生活,同时还被用在祭祀、医药、赏赐及礼品等方面,特别是作为国礼赠送外国使臣,更使普洱贡茶声名远播。
如今,普洱茶色清味醇、润肺清神,品质极佳,仍受人们的垂青。在普洱茶收藏最热的时候,清宫旧藏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备受世人的瞩目。据了解,普洱茶在当时清宫非常珍贵,与鹿茸、人参一道被称为“宫中三宝”,民间流通极少。流传至今的更少之甚少,且大多存于故宫博物馆,市面上已极为罕见,弥足珍贵。
中国是个以瓷为珍的国家,瓷器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度成为国家的象征。藏品正是以瓷罐包装,瓷罐的设计也非常独特,其釉面的外表恰恰代表皇宫专属的色彩,是典型官窑的作品。储藏瓷罐以青花人物为主题,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青花发色莹润,釉色白中泛青。纹饰构图开阔疏朗,画面饱满,纹饰紧密,主次分明,胎质洁白细腻,画风苍劲,洒脱豪放。古典优雅的瓷罐包装又为普洱茶增色不少。
青花人物纹瓷罐广储司普洱茶于数百年之后公开展出,茶叶保存完好,丝毫无损。虽然瓷罐口封存,茶香似乎能穿透瓷罐,扑鼻而来。此件清宫旧藏普洱茶,完全符合清代贡品特征。清宫御用普洱茶膏目前在故宫博物院也所藏不多,实物极少在民间出现。它不仅代表了清代製茶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目前市场中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实物遗存,是极为难得的收藏珍品。
“茶叶收藏有其特殊性,普洱茶存放时间越久,其发酵而产生更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因此在茶中普洱茶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正因为这一点,其收藏价值日益突现,渐渐成为收藏家们的新宠。早在2004年的往届普洱茶拍卖中,3克重的茶膏最终以1.2万元的价格被藏家买走。自此以后,市场上流传的清宫普洱茶膏开始受到藏家们的关注和搜寻。此次深圳御宝轩花了不少功夫有幸征集到青花人物纹瓷罐广储司普洱茶,在藏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这罐清宫御用普洱茶膏所蕴含的潜在价值,在未来的前景远不止目前估价,普洱茶所表现出来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期待。”
普洱茶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了。不过,针对罐茶叶也有人提出质疑,“数百年老茶叶还能保存如此好?”对此,专家解释说,为了保存良好,人们也有做过专门研究,在民国后期,收藏家可能用了防腐涂料在清朝茶叶的外包装做了特殊处理,做到了“密不透风”,因此茶叶的质量仍然非常良好。
同庆号先祖系湖南省麻阳县青田刘姓,明初随军赴南疆平叛,来到滇南石屏。平叛甫定,军旅首领早报朝廷以滇南地广人稀,请求把驻军改为屯田部队。普洱茶老字号 “同庆号”,品牌始创人为刘姓,始于雍正十三年(1736年)的易武茶乡, “同庆”,即普天同庆之意。
创始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同庆号,堪称手工制茶的真正百年老号。
是年,云南石屏人刘汉成在西双版纳易武设坊制茶,率先推行普洱茶六选六弃之精细作法,“选春茶,选嫩尖,选产地,选净度,选滋味,选香气;弃粗老,弃味劣,弃不洁,弃杂物,弃异味,弃质变。”有研究者指,这或是历史上最早提出的普洱茶生产工艺标准,按照这般技艺制作的同庆号茶,品质精良,声名鹊起。
清朝乾隆年间,同庆号普洱茶就被官府定为贡茶,长期作为贡礼献于皇家。选料精细,做工优良,茶韵悠远,令同庆号普洱茶在业界享有“普洱茶后”美誉。
清代同治年间至民国初期,是同庆号的兴盛期,尤其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同庆号逐渐步入辉煌,1915年后,其实力和规模更超过当时西双版纳的任何一家茶庄,成为西双版纳乃至云南最大的茶号。
光绪三十年,清政府商部“采择各国通例,参协中外之宜,酌量添改”,拟定《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细目》,上奏后得以颁行。同庆号遂向朝廷申办了同庆商标“龙马图案”。“龙马图案”为红色内票,上端有云南同庆号字样,中间是白马、云龙、宝塔图案,下端是茶庄介绍:“本庄向在云南,久历百年,字号所制普洱,督办易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叶色金黄而厚水,味红浓而芬香,出自天然,今加内票以明真伪。同庆老号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