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是毛主席喜爱的“小老表”,39岁成为最年轻开国上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16 11:06: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是毛主席喜爱的“小老表”,39岁成为最年轻开国上将                                    

            

        2020-07-16 14:07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将星格外闪耀,他就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
1916年,萧华出生于江西兴国县一个贫苦泥瓦匠家庭。为了能够读书,他从小刻苦学习,总是考第一名,在萧氏家族的奖励资助下,他得以完成学业,一直到参加红军。
参加红军后,萧华先后担任连、营、团政委,任团政委时才15岁。16岁担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34岁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39岁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01毛主席喜爱的“小老表” 1929 年2月,13 岁的萧华参加毛主席举办的土地革命训练班,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从那时起,萧华与毛主席之间一种类似师生和长辈的革命友情,伴随了萧华的一生。
主席比萧华年长23 岁,他非常喜欢这个稚气又充满朝气,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老表”。
1929年12月,萧华被推选为少共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小小年纪的他组织才能特别强,很快在全县每个区都建立了团委,每个乡成立了团支部,还组织了少年先锋队,赢得毛主席称赞。
不久他被调到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萧华在红四军仅一个多月,就利用战斗间隙,把全军青年组织健全起来。
1930年3月,毛主席第二次来兴国,曾多次找萧华谈话。萧华汇报了兴国共青团的工作,主席认真地听、记,还不时插话,教萧华怎样做青年的工作。

萧华在主席那里学到不少革命道理。第一次一起吃饺子时,席间主席高兴地唱山歌:“兴国出了个小娃娃,他的名字叫萧华,唉哟……”有几次谈得晚了,主席就叫人在他的大床边搭一小床,主席和贺子珍睡在大床上,萧华睡在小床上。
不久,萧华被调到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任务是组建红四军的共青团组织。当时红一军团正在整编,萧华随总前委一块生活、战斗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中,主席和朱老总多次找萧华谈话,给他讲革命道理,介绍红军的情况。朱老总比萧华大30岁,主席和朱老总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萧华,亲眼看着他一天天成长起来。
遵义会议后,少共国际师编散,萧华任一军团组织部长,经常找不到宿营地,主席只要碰见他,就会叫萧华和自己一块睡。
1938年,由毛主席提议,中央军委急电,命萧华率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挺进冀鲁边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但随后又发来急电,叫萧华稍等几天,报务员王新兰随后赶到。原来,主席在延河边碰到了王新兰,当他得知王新兰是萧华的未婚妻时,和小王开玩笑说:“萧华去的目的地是渤海,与日本只有一海之隔,近得很哪!你再不去找他,将来他到日本去了,当心日本姑娘把萧华抢走了!”
主席的关怀使萧华非常感动,他随即回电:“主席,来电尽悉,国难时期,一切以民族和党的利益为重,个人问题无须顾虑。”
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五一”“十一”天安门城楼上举办晚会时,萧华经常和主席坐在一个沙发上,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亲密无间。

02周总理爱护的好战士 16岁那年,萧华由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点名调到总政任青年部部长。到总部工作后结识了中央局书记周恩来。
周总理年长萧华18 岁。他第一次见到萧华时,就亲切地抓住萧华的手,使劲摇了摇,风趣而亲切地说:“萧华也是小华,年纪很轻嘛。”
从此,周总理对萧华的工作十分支持,青年开会,有请必到。1933年召开青年工作会议,中央的首长全来了。
正当周总理讲话时,突然有6 架敌机出现在会场上空,敌机飞得很低,寻找轰炸目标。
周总理正要指挥大家撤出会场,敌机便开始轰炸,,周总理抬头看见几颗炸弹当空坠下,大喊一声:“卧倒!”伸手将萧华按倒在自己身下。炸弹在不远处爆炸,将王稼祥的腰部炸伤了。
1933 年8 月,由总政青年部倡议,在江西宁都组建“少共国际师”,建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9月,周总理提名萧华当“少共国际师”政委。当年萧华17 岁,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师政委。
长征开始时,“少共国际师”又归红一军团建制,担负掩护军委机关纵队任务。
担任后卫任务的部队特别艰苦,他们要用鲜血和生命誓死保卫中央,阻击敌人。当他们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追赶部队时,沿途的粮食、补给都被前卫部队吃光了。
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少共国际师”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湘江之战,担任阻击任务的“少共国际师”打得很惨烈,8000多子弟兵打得只剩下不足3000人,而且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
周总理知道此事后十分着急,命红一军团主力前去接应。好在萧华和师长彭绍辉机动灵活,在敌人未合围之前率主力从咸水圩渡过湘江,保存了实力。

03呕心沥血 创作《长征组诗》 新中国成立后,萧华长期担任军委总部的要职。在连年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他终于累倒了。
1964 年2 月,48岁的萧华得了严重的肝炎,但仍然坚持工作,最后在周总理和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命令与安排下,由妻子王新兰陪着到杭州养病。

当时全国正准备庆祝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的纪念活动,许多单位约萧华写有关长征的作品。萧华也早就有讴歌长征的冲动,现在又有了空闲时间,于是决定用组诗的形式来写。
从1964年9月起,萧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长征组诗》的创作中。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回忆起艰苦卓绝的长征、牺牲的无数战友,萧华忘记了病痛,夜不能寐,常常爬起来奋笔疾书。所以,《长征组诗》是从萧华的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是他亲历长征的真实写照。
历时半年,经过反复修改,萧华把12首诗歌写完,分送中央和军委的领导,总理第一时间仔细阅读,随即给他打电话:“萧华同志啊,你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大好事,我谢谢你。”

1985年8月12日,萧华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鉴古君
现在头条有很强大的搜索功能,朋友们想要了解开国上将萧华的更多信息,可直接在头条搜索,非常方便,值得一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18:50 , Processed in 0.00756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