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融于世俗 — 宋代以来的玉雕童子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08:06: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8-03-13 19:50                                                                                                                           
                  

我国玉文化的发展,到了两汉以后动荡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衰退期。而随后的隋唐时代,国家统一与经济复苏,使得制玉用玉风气再度兴起。此时的用玉内涵也开始脱离礼制的束缚,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新出现了一批如碗、杯、角等容器,和簪、步摇等饰件这样富有生活风气的器物。但总体上说,玉器的制作数量仍然较少。考古发掘器物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古都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其他各地则极为罕见,可见当时用玉的主体仍然局限于王公贵族阶层。

宋、辽、金时期,玉雕艺术逐渐繁荣,用玉进入民间。这一时期的作品工艺上开始趋于细致写实,富有画意。

元代玉雕,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发展,盛行“深刀重刻”的雕琢手法,线条粗壮有力,造型多呈动态。

明代,用玉普及至士族和庶民,一般文人雅士的墓内都有出土玉器的记录,一些既无墓志也无买地券的墓葬也都出土过玉器。明代玉器的特征,在前期与元代很相似,大约自中期开始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雕琢上虽然用刀粗放,但造型逐渐向静止平和方向发展。由于用玉的数量大增,作为商品化生产,除部分作品精雕外,出现较多粗作玉器,给人以“粗大明”的印象。

清代,爱好玉雕的习俗更为普遍,大户人家的帐帷和儿童颈肩胸围都有悬挂或缝缀玉器,至于收藏把玩的就更多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欣赏的就是宋代及宋以后的玉雕童子。这段时期的作品褪去了高古神秘的气息,开始走向世俗化,更贴近大家的生活,也得到了众多好玉之人的喜爱。

为了更加贴近市场,笔者尽量选择市场流通的器物进行赏析,所以文中所用图片大部分为各大拍卖公司拍品图片,实在找不到典型器物的,会用馆藏器物替代。在某些器物的断代上,和拍卖公司原有观点有不一致的地方。


宋代玉雕持荷童子比较典型,这与流传的佛教故事“鹿母莲花生子”有关,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在玉雕艺术中的反映。


据文献记载,北宋都城汴梁有七夕前后折荷花、荷叶的习俗:

  

“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又少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东京梦华录》卷八)

这一时俗到南宋时仅见于儿童:

  

“市井儿童手执新荷效摩罗之状。”(《梦粱录·七夕》)

  

“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执荷叶,效颦摩罗。”(《武林旧事·占巧》)

据此可知,玉雕童子手执荷花,正是这一时俗在艺术作品中的反映。


这个时期的童子开脸特征比较明显,眼梢有八字眉,耳朵为减地隐起的做法,头顶发髻为桃形或以阴线刻画。后脑较大,向后呈椭圆形。

服饰常见为开衫肥裤,喜好用米字纹或雪花纹装饰。


所持荷叶的形状和位置也与后期不同:

1.花叶并举,荷花花心较大,饱满;

2.荷叶置于身侧或者举于头上,一般高于头顶。


此件玉童开脸和整体造型有宋代风格,衣服样式、荷花的形状和位置又略有区别,可以认为是宋代作品。



这一件是辽代的持鹘童子,国家博物馆藏品,有比较明显的地区和民族风格。


此件童子有宋风,但服饰的样式和荷花的位置已经有很强的元代风格了,个人认为应该是元代早期的作品。



元代的玉雕童子上承宋代风格,又影响了明代的人物做法,综合看起来有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如元代人物的发髻开始凸起,耳朵也开始立体化,但是又保留了人物手部比较夸张的做法,即手和袖同宽甚至略宽于袖口。


明代玉雕童子承袭了宋元遗风,同时也有发展创新。此时期的发髻形式多样,发髻的线条稀疏粗短,耳朵大多为不规则长方形,用一条阴线表示眼睛,不刻眼珠,蒜头形鼻等。手的比例趋于正常化。腰间束带或扎蝴蝶结。如果持有荷花,荷花的位置已经下移到背后。

其他一些市场上出现过的明代童子:







这一件童子应为清代早期的作品,保留了一些明代的风格,比如发髻,又可以看出正在出现新的发展,比如眼睛。





清代童子雕刻细腻精致,具有灵动感。形态也比较多样化,如击鼓、戏兽、蹲卧等,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由于考古工作存在一定的厚古薄今现象,故关于宋代以来玉雕方面的发掘整理较少,所以可供参考的资料也不多,笔者只能通过自己印象中各个时期的典型器,把不同时期玉雕童子的工艺特点串联起来,希望大家以欣赏玉器为主,本人断代的依据仅供参考。另外,我们再给一件器物断代的时候,细节工艺特点固然很重要,但很多时候整体呈现的气息也是不可忽视的。

趣味选择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0:36 , Processed in 0.00859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