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挫败了张国焘分裂党的阴谋,为党立下大功,死后毛主席亲自抬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16:08: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挫败了张国焘分裂党的阴谋,为党立下大功,死后毛主席亲自抬棺                                                         

2020-05-10 18:11            


       张浩是英年早逝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关头,他回到国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后来的走向,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至关重要作用。
1887 年,张浩出生于湖北黄岗。他原名林育英,与林育南和林育蓉(林彪)是三兄弟,可谓一门三杰。林育南是与恽代英齐名的工运领袖, 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秘书长、湖北省委代理书记。林彪就不用多介绍了,是我军第一战神,最年轻的元帅。

张浩

有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关头,正是张浩从苏联回国后,历经千难万险,长途拔涉艰辛回到国内,向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后,又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有理有节地对张国焘分裂党的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抵制,最终配合中央促使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北上。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后来的走向,都是至关重要的。
张浩于1922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第一次赴苏联学习,1934年第二次前往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工会国际的代表。
1935 年 7 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由于当时的中央局遭到破坏,中央局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中断,共产国际决定派张浩回国向党传达共产国际“七大”和《八一宣言》的精神。

毛主席和张浩、林彪合影

当时从苏联回国有新疆、东北、蒙古三条路线。由新疆到延安路途太远,而东北为日军占领区,只有从蒙古回国路途较近,且国民党的势力较为薄弱,是一条比较安全的路。
但沿途关卡重重,不能携带文件,只能记在脑子里。张浩扮作商人,携带密码,骑着骆驼,与在苏联一同受训的密电员赵玉珍一起踏上了回国征途。他们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1月到达陕甘交界的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12月17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张浩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这次会议根据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制定和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解决了党在遵义会议上没有来得及解决的路线和策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时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在得到红军总政委职务后仍不滿足,还想争夺党内的更高职务。张国焘自认为自已是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六届四中全会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一直以党的创始人自居,不愿居毛主席等人之下,更何况张国焘与中央存在南下北上的战略分歧,所以在在红一、三军团组成的右路军北上之时,张国焘在卓木碉另立中央,并宣布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
在党面临分裂的历史关头,中央决定由张浩做说服张国焘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工作。张浩他党性强,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一向坚决主张维护党和红军的统一;在党内资格也比较老,在党内有较高的威信;又有共产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因为张国焘成立的“中央”没有经过民主选举,也没有向共产国际报告和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因此由张浩以国际代表的身份做张国焘的工作是最合适的。
收到张浩要求率军北上的电报后,张国焘以“党中央”名义给张浩发了份电报, 诬告中央的政治路线是右倾机会主义, 但表示“一切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张浩根据毛主席的意见, 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 再次给张国焘发去了一封著名的电报:《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路线, 张国焘处可成立西南局》。

这封电报口气严厉, 正面肯定了中央的政治路线, 表明了共产国际支持中央的态度,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但为解决党内纠纷,张浩让张国焘“成立西南局直属代表团”, 也给张国焘一个台阶下, 使之能愿意接受。
由于张浩的电报中说了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如再一意孤行,就要负上“违背共产国际指示”的罪名,因此红四方面军中的二号人物陈昌浩开始转变态度, 表示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在朱德等同志的斗争下, 张国焘的南下计划受阻, 被迫接受了成立由自己担任书记、任弼时担任副书记的中共西南局, 与陕北党中央发生横的关系的这一过渡性办法。
张国焘不怕毛泽东,更不怕博古,他只怕共产国际。沒有共产国际的支持,瞿秋白、李立三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思考再三,加上四方面军在川西的军事行动也不顺利,部队中反对他的情绪也在滋生,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了他自立的“中央”,党史上最大也是最危险的一次分裂终于消除了。张浩利用自己独特的背景,高度的党性,为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在张国焘北上后,张浩赶到保安,代表中央找张国焘谈话,希望他能认识自己的错误。之后,张浩又多次找张国焘谈话、做工作。在争取张国焘率左路军北上的过程中,张浩利用自己共产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为党和红军立下了大功,这是张浩革命生涯中最光辉的一页。
1942年3月6日,张浩在延安病逝。毛泽东亲自题写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并为张浩举行了公祭大会,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亲自将张浩的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毛泽东极少为人抬棺,从这个举动可见,毛泽东对曾在党的危急关头,为党的事业做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张浩的肯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18:48 , Processed in 0.0072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