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世宗的千古遗恨与赵匡胤的历史机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04:22: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世宗的千古遗恨与赵匡胤的历史机遇   

        2016年03月02日 16:50
                   作者:王立新


剑指燕云十六州:周世宗的北方攻略

显德六年,周世宗把下一个征讨的目标指向了契丹。就在周世宗攻打南唐的时候,契丹兵曾经小规模地前来骚扰,周世宗感到契丹终究是北面的大患。同时,死敌北汉,也只是仰仗契丹,一旦契丹北遁,北汉就将不攻自灭。

被契丹占据的燕云十六州(资料图)

从年初开始,后周就已经发起了对契丹的攻势。为了确保战争顺畅进行,世宗命令马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疏通并改阔了一条从沧州出发,可以直接进入契丹境内的水路。三月底之前,改扩建水路工程就已经竣工了。不过就在这个月里,枢密使王朴病死了。周世宗伤心不已,亲自参加追悼会,“以玉钺戳地”,就是太悲痛了,拿小玉斧子直往地上乱戳乱砍。周世宗几次痛哭失声,几乎无法自抑。

这个王朴,帮他制定了国家复兴和重新统一的宏伟蓝图,是后周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改革的真正总设计师!周世宗太需要他了,也太舍不得他了!

正在周世宗伤感之际,契丹却发生了内乱。辽世宗耶律兀欲,也叫耶律阮被杀死了。

耶律阮是耶律倍的长子,耶律倍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倍把王位让给了二弟,自己却跑到汉族地区学习文化去了,汉民族的文化,对于他来讲,比皇位还有诱惑力。契丹国的王位,就由耶律阿保机的次子耶律德光继承了,耶律德光就是辽太宗。而这个耶律倍,因为当年把王位让出来了,所以就被称为“让国皇帝”。杀死辽世宗耶律阮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了,通过这次平叛当上皇帝的辽穆宗,叫做耶律述律,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

辽穆宗发行的货币“应历通宝”

这位辽穆宗当上皇帝之后,整夜饮酒,大醉之后,酣睡不起。一天到晚除了喝就是睡,睡醒了就喝,喝醉了就睡。辽国臣民因此送了他一个绰号,叫做“睡王”。辽国政治紊乱,无人打理。兵将气衰,已经没法跟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时代相比了。周世宗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于四月初,再度挥师北进,御驾亲征契丹。

世宗这次出兵契丹,除了北部各个州县的后周军队沿路配合以外,所统大军分水旱两路。旱路总指挥是当时的马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而水军统帅,则由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担任。

世宗走水路,与赵匡胤率领大军一路前行,顺利进入契丹境内。但是到了益津关(莫州的文安县)以后,水路变得越来越狭窄,大船已经没有办法行进。世宗命令全体下船,留下一些人看守船只,其余众军将,全部登岸陆行。

赵匡胤首先率军挺进瓦桥关,契丹守关将领姚内彬见周军势大,未及开战,开关投降了。瓦桥关北面的契丹巡逻部队看到关隘失守,赶紧前来夺关,不等动手,就被赵匡胤杀得七零八落,损失了近千人,剩下的一溜烟儿似的,狼狈逃窜了。

瓦桥关在契丹占据的莫州和瀛洲的侧背面,瓦桥关丢了,就等于莫州和瀛洲向北逃回契丹的回家之路被堵死了。

世宗随着赵匡胤的部队继续前行,第二天到达莫州(今河北任丘县)。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见瓦桥关已经不保,只得把莫州拱手献给了周世宗。就在同一天,契丹的瀛洲(今河北省河间县)守令高彦晦也献城投降了。周军几乎没有经过大的战斗,就得到了两个州。

点检做天子?倒霉的张永德

世宗兴奋不已,准备三天后率军继续北进,收复幽州(今北京市)。契丹赶紧派遣每天可以奔跑七百里的快马,指示北汉立即发兵骚扰后周的边境,干扰周军的后方,减缓后周的进军速度。而契丹国内,也正在调兵遣将,准备聚合重兵前往幽州救援。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周世宗突然感觉身体很不舒服,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只能回师南归。这时,契丹的加急“快递”已经到了北汉。北汉看到后周已经退兵,就没有前来自己找事,后周的军队就这样平稳地回到了汴京。

世宗在回军途中,还坚持翻看从莫、瀛两州收上来的相关文件,一不小心,一块木简从袋子里掉出来,世宗捡起来一看,这块半尺长的木简上只有五个字:“点检作天子”。世宗心里犯了嘀咕,顺手又把这块木简放回到袋子里。其实当时袋子里装的,都是些木简,赶上这块恰好就是这五个字,原本跟上面和下面的两块是连在一起的。八成是因为栓系这串木简的绳子断了,而被世宗看到的,又刚好是这一块,所以就在心里犯了合计。人到了这种时候,不由得不心生疑忌。

回到京都,周世宗的身体越来越不适,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了。于是就赶紧布置身后事宜,首先就把当时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免职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那块木简。“点检做天子”,从打回京的路上,就已经成了周世宗的一块心病。张永德这次运气不佳,当时刚好担任殿前都点检。

张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本来地位就高,世宗怕自己一死,张永德会来抢夺儿子的帝位,因为他的皇子柴宗训,当时才只有七岁。世宗想找一个稳健可靠的人来代替张永德,这个人还可以给柴宗训当屏障,保住柴宗训皇帝的宝位。

根据多年的观察,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周世宗选定了赵匡胤。临终之前,他把赵匡胤从殿前都指挥使,提升到了殿前都点检的位置上,并加了一个检校太尉的头衔。又将魏仁浦提升为中书侍郎,与门下侍郎王溥,知枢密院事范质,三人一起,帮助柴宗训,共同处理国家重大政务。

要说这位张永德,也真是够冤的。他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没说。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张永德有图谋不轨的嫌疑。而且据说张永德也是倾向于赵匡胤的,传言张永德喜欢找人算命看相,一位高人曾经告诉他说:“见到属猪的,一定要好好戴敬。”赵匡胤刚好生在亥年,而且他的弟弟赵匡义恰好比他小一轮,也属猪。张永德一起见到两个属猪的,敢不尽心照顾吗?高平之战以后,就是张永德拼命给赵匡胤说好话,赵匡胤才从一名普通军官,晋升为殿前都虞侯的。

各位,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应该可以联想到我们现代人该有多么愚蠢了吧?我们现在的年轻夫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属龙或者属虎,殊不知属猪的也能当皇帝!属龙的未必是真龙,可能只是叶公好龙的龙;属虎的也不一定就是真虎,保不准只是照猫画虎的虎!如果您真的感兴趣,可以回去查一查,看看古代的圣人、贤哲、帝王、将相,还有大文豪、大诗人、大画家,等等,等等。这些各行各业的精英派成功人士,是不是都属龙,或者都属虎?

后周皇帝身边的军队,主要由侍卫马军、侍卫步军和殿前诸班组成,号称三衙,三衙中最强大的是殿前诸班。三者虽然都是全国军队的最重要的“军团”,但是前两者日常的职责,大约相当于京城卫戍部队;而后者,那就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可是它远比毛主席时代的中央警卫团实力强大得多。当年的8341部队,不过只有一个团,也就是千十来人而已。而殿前诸班,最多的时候恐怕得有接近10万人。当然,侍卫马军、侍卫步军和殿前诸班,都是保卫皇帝和京城的,也都同时具有对外征伐和守卫边疆等职责。可是从与皇帝的关系看来,殿前诸班最亲密。

侍卫马、步军都有都虞侯、都指挥使(包括副都指挥使);殿前诸班,则另设有都点检和副都点检。点检的权力最大,而且殿前都点检的地位也比侍卫马、步军的都指挥使高出一些。约略可以领导前两者,或者前两者虽然不归他直接统领,但是按理是要配合他的行动的。殿前诸班的将官排列顺序是这样的:殿前都点检、殿前副点检、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副都指挥使、殿前都虞侯。《水浒传》里帮助高俅陷害林冲的那位陆谦,实际的军职就是殿前都虞侯。林冲虽然号称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不过只是个武术教练,实际地位比陆虞候低得多。而那位高俅,之所以被称为“殿帅”,就是因为他是殿前诸班的最高统帅。不过他不是殿前都点检,而只是殿前都指挥使。因为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为了防止陈桥之类的事情再度发生,限制武将的权力,取消了殿前都点检和殿前副点检的官职,这两个职位,以后就没再重新设置。所以,宋朝的殿前诸班的最高指挥官,也只是都指挥使,而没有点检、副点检了。

赵匡胤起初还没有进入这个高官系列,只是普通的一员将校,高平之战,因功升为殿前都虞侯;滁州之捷,又被授予殿前副都指挥使;不久,再升任都指挥使。这下儿,又越级升任殿前都点检,成了京城最高军事长官。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就是这么凑巧,凑巧周世宗这次中途生病,凑巧他喜欢利用缝隙里的时间审阅文件,凑巧他摸到的偏偏是那块竹简,凑巧他是个多疑的人。一切都这么凑巧。这些凑巧,导致了张永德的倒霉,张永德的倒霉,又导致了周世宗的倒霉。两个倒霉的深谷,却在中间挤兑出一座幸运的高山,这就是赵匡胤了。

也许历史的进程中真有那种相对固定的倾向,但是处在历史中任何一个个人的命运,还有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其实都只是偶然的,都是一路凑巧凑过来的。就像生物界的食物链原理一样,任何一位需要食物来满足生存的生存者,同时也都是其它生物的食物。你活着,其它生物可能就被你吃死了;其它生物活着,也可能把你吃掉。就算你杀死了可能吃掉你的生物,还会有新的吃你的生物,不断地被天地造就出来。


天妒英才;周世宗走了

后周世宗安排好后事,就在六月的一天夜里病逝了。他还只有38岁,正当壮盛之年。一代英主周世宗,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统一大业才刚刚开始,他七岁的儿子,有这个本领,继续完成他伟大的宏愿吗?

您可能会问,古人结婚早,周世宗都三十八了,他的儿子怎么才七岁,没有再大一点儿的吗?有,有三个,都在这之前死掉了。

后周的朝臣们忙乱了一夜,作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一夜没敢回家,一直守护在周世宗的寝宫外面。当世宗过世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赵匡胤泪流满面。紧接着,宫里传出消息说:今晚各自回家休息,明日早朝有重要消息宣布。

赵匡胤怀着难以抑制的悲伤,拖着疲倦不堪的身体走回了家中。到了家门口的时候,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天。这时他才发现:

天,已经快亮了。

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却可惜英年早逝

红白喜事一起办:历史又到了十字路口

天,真的快亮了。

赵匡胤躺在床上,简单打了个小盹儿,就赶紧爬起来,漱洗完毕,结袍束带,赶着来上早朝。文武百官都已到齐,恭敬地排列两边。赵匡胤走到武将一排的最前边,那里的空位,就是给他留的。

礼官搀扶着新主子来了,大家抬眼看时,只是一个一米来高的孩子。这个小孩儿东瞅瞅,西望望,眼见着这些人整整齐齐的排成两队,不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想笑,但是没敢。

宰相范质和王溥走上前来,众大臣首先为世宗默哀,痛哭声不绝于耳。接下去,宰相宣布新皇登基,大家又赶紧山呼万岁。

从古到今都是一样,这些朝廷大臣们遇到这样的时刻,往往是先哭后笑。瞬息之间,就把人生的两极情感,从头到尾体验了一遍。确实够难为他们的了。个中如果有那心理素质不够好的,可能就会造成面部肌肉萎缩,弄不好还会留下痉挛之类的后遗症,以后就会变成赵本山小品中的武老二那种人,脸上的肌肉只会抖了,见谁都哆嗦。

就算周世宗确实是古今少有的一代英主,可是这些大臣里头,究竟有多少真心惋惜和留恋他的人,这是很难说的。周世宗脾气又暴躁,肯定得罪了不少人。而这些大臣们,又都是从五代这个浑浊的历史时期里滚爬过来的。他们看惯了老皇帝死去,新皇帝登基的场景。他们的感情都已经迟钝,更多的人已经没有真正的感情可言了。不管谁当皇帝,只要自己能留住官位、保住饭碗就行了。有利可图,差不多已经成了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充足的理由。有人在用唾沫冒充眼泪,还偷眼窥视周围,看看是否有人发现了自己。这些人已经在心里重新打起了算盘:这个小皇帝能干多久?下一个皇帝将会怎样产生?他会是谁呢?

这个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所召开的新旧轮替的重要文武群臣代表大会,就在这样无聊的猜测中结束了。

时间,还不到正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1:57 , Processed in 0.0076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