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精彩的朋友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16:28: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精彩的朋友圈!                                                                2024-06-05 10:35                                        

发布于:天津市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造成了“国强兵弱”的局面,也预示着北宋未来被挨打的命运。然而,却在科学文化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朝是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放时期,文人得到了最大的发展空间,无论知识分子怎么作作,宋朝终其一朝,没有杀一个知识分子,可见宋朝文人地位之高。

北宋有很多标签,发达的科技,昌盛的文化,繁荣的艺术。诚然,北宋也存在着军事“积弱”,经济“积贫”等各种问题,特别是军事上,战斗力简直就是渣渣,被契丹按着打,连西夏也打不过。无论胜负,都赔款纳贡,可见财大气粗到了什么地步。面对这些问题,北宋也出现了许多改革家和保守派为富国强兵而献言献策。
这些人,都是北宋当时的大文豪,文学领袖。他们之间或许政见不同,在朝廷上针锋相对,私下里还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斗而不破,顶多就是被贬出京,不伤及性命,很多人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们来看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他们精彩的朋友圈。

范仲淹与欧阳修
范仲淹和欧阳修是这些人的前辈,他俩也是政治知己。范仲淹凭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留名千古。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范仲淹是北宋最早的改革家之一。宋仁宗时期,“景佑党争”中,范仲淹,欧阳修被称为“四贤”,被贬为外地。此时,欧阳修坚定地支持范仲淹。后来,西夏战事吃紧,宋仁宗意识到北宋必须急需改革,于是召回范仲淹,欧阳修。

在文宗的支持下,范仲淹主持了以“整治冗官,选拔贤才”为主要手段的“庆历新政”,欧阳修作为谏官是支持派,为他献策与鼓动。当时著名的清官包拯却站在了反对派的队伍。历时一年的“庆历新政”引起了保守派和贵族阶级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
此时,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被政敌攻击为朋党。后来,欧阳修专门写下《朋党论》来反驳,为自己脱罪,这是欧阳修在政治上的第一次摇摆。此后,两人都被贬到外地。范仲淹年纪大了,退出舞台。他的变法虽然失败了,却激励了王安石。

欧阳修与苏轼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他在政治上有这么高的地位,离不开范仲淹的推荐。欧阳修也是一个伯乐,他奖掖了曾巩,苏轼,还有王安石。其中,苏轼对欧阳修的感情最深。他俩都位列唐宋八大家。他和苏轼,韩愈,柳宗元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与苏轼,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诗词文学革新运动的战友,北宋朝廷的同事,也是感情深厚的忘年交。

苏轼考殿试时,欧阳修是主考官,苏轼的文笔惊讶了欧阳修。欧阳修以为这是自己得意弟子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写的。为了避嫌,把这份卷子判为第二名。就这样,苏轼的状元丢了。后来知道是苏东坡后,欧阳修后悔莫及。早已是北宋文坛领袖的欧阳修,此后对苏轼刮目相看,不断提携和推崇他。从此,北宋又多了一颗耀眼新星。欧阳修诗词文学革新运动的棋手,苏轼则紧随恩师的步伐,成了一名闯将。

欧阳修被贬期间,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他在滁州时写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后被召回朝。在此期间,欧阳修与宋祁共同修订了《新唐书》,后又以一己之力修了《新五代史》。宋神宗期间,欧阳修已是晚年了,极少参与政事。他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多有批评,但未执行。
欧阳修与司马光
在“濮议之争”中,欧阳修与宰相韩琦为政府代表,与掌管谏院的司马光针锋相对,势不两立。司马光恪守儒家道德,丝毫不让。在长达一年多的争论中,欧阳修与韩琦惨胜。尽管欧阳修与司马光政见不同,但是他们私下关系还是不错的。他们相争的那几年,不约而同地保护了苏轼,他们都赏识苏轼。

欧阳修私交甚好的,除了司马光外,还有王安石。王安石在地方任职时,欧阳修就看好他,推荐他任职,被王多次拒绝。王安石这个人比较有主见,不喜欢别人对他发号施令,只能做一把手,不能做二把手。
司马光与王安石
王安石在三司时遇到司马光,两人有众多的相似之处,惺惺相惜,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但两人治国理念却截然相反,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顽固守旧的保守派。司马光曾三次劝说他不要变法,王安石却针锋相对,写出《答司马谏议书》的名篇。

宋神宗,立志富国强兵,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实行变法。也就是历史上的熙宁变法。王安石,针砭时弊,抓住“冗兵”,“冗官”,“冗费”以及对外战事中屡战屡败等要害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神宗的支持下,排除万难,变法取得显著效果。原本空虚的国库,竟然积蓄了二十年财政收入。在对外征战中,节节取得胜利,灭吐蕃,收复领土,开拓千里土地。
然而,王安石变法触犯了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坚决反对,还有欧阳修,苏轼也加入反对派中。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再次被贬,从此隐居江宁。

司马光,打死也不愿意变法,宋神宗惜其才,把他打发到洛阳写《资治通鉴》。十年后,宋神宗驾崩,司马光上台。司马光把这位老朋友的所有新法全部废掉。不仅如此,把曾经废掉的旧法一律恢复。王安石看见自己的成果被毁,心如刀割,老泪纵横,带着遗憾郁郁而终。受到当时党争的影响,王安石的著作突然被禁,千古名相,下场凄凉。
苏轼与司马光 面对司马光对新法旧法的一刀切,这时苏轼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客观地说明了新法中有利的地方。司马光拒不接受,苏轼再一次被贬。这些人中,苏轼的政治头脑是最差的,一会支持范仲淹改革,一会反对王安石变法,后来又对司马光的一刀切颇有微词。他就是中间的骑墙派,奈何,他文学成就太高了。无论是改革派和保守派都欣赏和保护他。苏轼对王安石和司马光也很好,他俩的谥文都是他写。
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这几个人中,真正的政治家,只有范仲淹和王安石。职位最高权利最大的是宰相王安石,其实就是尚书省左仆射司马光。范仲淹和欧阳修最高位居参政知事。苏轼的官最小,还不如他弟弟苏辙。
苏轼文学造诣最高,他是千百年不遇的全才人物。在诗歌领域的最高水平,就是他和弟子黄庭坚,有“苏黄”之称。在词的领域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豪放派最高水平。散文领域与自己的老师欧阳修并称“苏欧”是散文最高水平的代表。在书法上,他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为四大家。绘画领域,苏轼独具一格,是“湖州竹派”代表人物。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达到了又一高峰。

在北宋历史上,搅起政治风云的全是大文学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文学地位就不用说了,位列唐宋八大家。司马光 一部《资治通鉴》让他名垂青史,范仲淹北宋文学革新先驱。都说清末民初是出大师的时代,北宋不仅出大师,还出大批文人政治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06:39 , Processed in 0.00763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