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号称民国第一狂士,老蒋扇他两耳光,他飞起一脚怒踹老蒋肚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7:26: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号称民国第一狂士,老蒋扇他两耳光,他飞起一脚怒踹老蒋肚子                                                        2024-06-07 09:32                                        

发布于:天津市
   
       1928年,老蒋刚刚接任民国领导一职,手握军政大权,身边溜须拍马者无数,春风得意好不快活,正巧赶上有几个安徽大学的学生闹事,为杀鸡儆猴树立威信,老蒋下令将其全部开除。别人都在夸老蒋英明神武,只有安徽大学的校长站出来,向老蒋表示学校的事情归他管,学生的去留由他决定。老蒋被人捧惯了,头一回遇上这种不给面子的人,怒不可遏地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没想到这位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校长性子却相当火爆,当即反唇相讥:“你又算个什么东西,不过一军阀!”老蒋被激怒,甩给校长两耳光,校长毫不畏惧,回赠老蒋一脚,正中腹部。围观的人大气都不敢出,被踢得差点摔倒的老蒋拔出手枪,叫嚣要对校长采取强硬手段。事情传开,各界哗然,校长喜获一称号:民国第一狂士。这名校长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何敢如此狂傲,底气何在?老蒋最后是怎么处置他的?

老蒋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号称民国第一狂士,老蒋扇他两耳光,他飞起一脚怒踹老蒋肚子。
民国时期的文人学者是什么样子?最经典的造型莫过于戴着圆圆的黑框眼镜,身着藏蓝色长衫,留着些许随性的小胡子,文弱儒雅。民国是混乱无序的时代,是民不聊生的乱世,但盛世产庸吏,乱世出英雄,所以民国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时期东西方思想相互碰撞融合,各行各业能人辈出。那些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四处奔走呼号、撰写文章针砭时弊的书生文士也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谁能想到,在这样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里,还会出现一个名叫刘文典的“异类”,他被称为“民国第一狂士”,狂放骄傲,雷厉风行,不仅一身傲骨宁折不弯,还敢直接和国民党领导叫板,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刘文典
顶撞老蒋
老蒋之所以能成为国民党领导,一方面是因为他这个人确实有几分弄权的才能,另一方面则离不开资产阶级对他的鼎力支持。老蒋出身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1927年12月迎娶了门当户对的白富美宋美龄,在这之后不久,他就顺利得到江浙地区富豪财团的支持。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谁能掌握这里的实际控制权,谁就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老蒋的经济基础愈发雄厚,美国方面也对他青眼有加,1928年1月,早就做好准备的老蒋正式行动,将国家的军政大权都纳入自己囊中,推翻孙中山先生制定的治国行事方针,将会议厅改成自己的一言堂。
成为国民党领导的老蒋事业爱情双丰收,身边都是鲜花和赞誉,虽然也有一些人对他独揽大权的行为表示不满,但敢直接触他霉头的人没有多少。不过老蒋并没有就此忘乎所以,毕竟他的宏图大业才刚刚起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树立威信,老蒋开始到麾下的国统区巡游视察,途经安徽时正巧遇上一帮闹事的学生。

蒋介石与宋美龄
说是闹事,但看过民国题材影视剧作品的人都知道,学生们能做的不过就是发发传单、举办几场演讲,然后上街抗议罢了,如果统治者可以无视外界的舆论压力,那学生们的举动实际上是没有多少实质性影响的。其他的国民党将领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一些热血上头的孩子,但多疑敏感的老蒋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必须将学生运动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一味地置之不理,这些年轻人就会越发没有章法,不然等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就晚了,还不如现在就采取措施,给予这些学生严厉惩罚,以儆效尤。
而且这一次确实也是学生有错,众人提起事件起因时都感叹啼笑皆非。闹事的学生来源于两所学校,一所是省立安徽大学,一所是安徽第一女中,当时女中要办晚会,附近安徽大学的男生都想要参与一下,搭起一些友谊的桥梁,纷纷前去围观,但女中的师生表示她们这是内部晚会,外界人士没有邀请函的话禁止入内,男生们还是不肯退去,女中的校长也很直接,将电闸关闭宣布停演。男生们感到相当气愤,向校长表示自己没有恶意,就是想鼓起勇气搭个讪而已,双方理论不成,还有一部分男生情绪激动,当场动手打砸,场面一片混乱。学校之间就此结下梁子,学生们时不时就互相抨击,闹得不可开交。老蒋到达安徽之时,正巧看见几名学生在大街上举行演讲,言辞激烈,慷慨激昂,引得来往的行人驻足停留,不少人还拍手表示赞同。老蒋派人驱散聚集的人群,将演讲的学生抓回大牢,然后又召见了时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和女中的校长程勉。

学生运动
刘文典本不愿意和老蒋打交道,但毕竟是自家的学生有错在先,事情终究得处理,早一日尘埃落定,议论声也能早一日平息,所以就只能不情不愿地赴约。但面见国民党领导的刘文典态度却相当随意,当时还是冬天,天寒地冻的,刘文典穿着一件灰扑扑的鼠皮棉袄,戴着一顶破旧起球的礼帽,施施然走进老蒋下榻的宾馆,一脸无所畏惧地在会客厅找了个位置坐下。当时老蒋和女中的校长早已等待多时,看到刘文典这个自由散漫的态度,登时就气不打一处来。老蒋语带不悦地问刘文典,有没有想过该如何处置这些学生,却不想刘文典先是挑起了老蒋的毛病,说自己字叔雅,刘文典的大名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能叫的。老蒋气得拍桌子,让他端正态度,不然就向他问罪。刘文典满脸不屑,表示自己脑子里只有书本和学生,外界之事并不过问,无中生有的言论一概不认。
会客厅里还坐着其他部门官员,身为国民党领导的老蒋也知道兹事体大,贸然发火有失风度,只能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然后转过头去询问女中的校长程勉,她这边有没有什么要求。程勉是识大体的人,表示只要事情能彻底平息,学生们能安心上课就行,其他的都好说。

刘文典
老蒋点点头,再次把目光转向刘文典,告诫他必须拿出个处理章程来,毕竟当初安徽大学的学生砸了人家女中的教室,依他的想法就把那几个带头的学生全部开除,给他们一个教训。听到这,刘文典不干了,他觉得开除学籍的处罚太过于严重,学生们本身都心性单纯,之所以会闹大是背后有人捣鬼,没有查清楚事情真相不能擅自惩处,再有一点就是刘文典不想让国民党掺和到学校的事情中来。
你给做决断,人家还不领情,老蒋心中怒火丛生,猛地一下站起来,拍着桌子冲刘文典喊:“你看看你自己,哪里像个满腹经纶的学者,简直就是个学阀,必须严惩!”刘文典也不甘示弱,与老蒋怒目相对,一字一句地回复:“我看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就是一个新军阀!学生们年轻气盛,你抓住一点错处就大做文章,是何居心?”老蒋急火攻心,冲上前去打了刘文典两巴掌,刘文典也不是吃亏的人,站定身子掀起长袍,冲着老蒋的腹部就来了一脚。老蒋没想到刘文典敢动脚,被踢了个措不及防,差点摔倒,会客厅里的其他人也没想到自己今天会看到这样一场大戏,眼观鼻,鼻观心,大气都不敢出。老蒋掏出手枪,冲着刘文典大喊说要毙了他,刘文典却气定神闲,直言他不敢。

刘文典
民国狂士
事实上老蒋确实不敢,他再生气,也只是吩咐手下人将刘文典抓起来关进大牢。在场的人那么多,事情很快就传扬出去,得知刘文典在国民党领导面前发脾气,大家先是摇头叹息,然后就接二连三地为他说起好话来,希望老蒋网开一面放他一马。刘文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国民党领导叫板毫无惧色,事后还有这么多人为他求情?
都说真名士自风流,文人可以无傲气,但一定要有傲骨,刘文典确确实实是将这些话记到了骨子里,并且一一践行。刘文典原名刘文聪,1889年冬天出生,老家在安徽合肥,家里书香门第,他也聪颖好学。虽然刘文典确实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他的性格却相当火爆,每每遇到不平之事总是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且言语豪放不羁,充满个性。因为这个别具一格的性格,再加上他自己刻苦读书的劲头,刘文典很快就顺利升学,成为芜湖安徽公学的在校学生,民国大家陈独秀当时正在这所学校任职,他十分欣赏刘文典,将其视为自己的得意门生。陈独秀先生不仅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也是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提倡先进的红色思想,在他的熏陶和培养下,18岁的刘文典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同盟会,为实现民主自由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在,后来刘文典赴日留学,还曾经和孙中山先生见面会谈,就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青年刘文典
刘文典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这一年老蒋在干什么呢?1907年的老蒋还只是保定军校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老蒋第二年前往日本留学,在那里结识中国同盟会的成员,这才一步步加入其中。但当时的刘文典已经在同盟会中崭露头角,刚刚入会的老蒋只能算是后辈,两人的身份地位有云泥之别。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远在日本的刘文典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买好船票迅速回国。和大多数文人一样,刘文典把笔杆子当枪杆子用,关注社会民生,剖析国家问题,希望能通过文章唤醒国人的斗争意识。后来刘文典还曾经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辅助孙先生撰写英文电报。刘文典的履历金光闪闪,细论起来资历要远远超过身为国民党领导的老蒋,这也是他为什么敢和老蒋叫板的原因。
后来刘文典被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打击到,一头扎进学术海洋,研究史书典籍,学识涵养愈发深厚,被大学聘请为讲师,开始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教育生涯。他虽然性格狂狷,脾气不好,但钻研学术的时候却很细心谨慎,在1923年发表了《淮南鸿烈集解》一书。这本书得到了著名学者胡适的赞赏,也让刘文典在学术界一炮而红,声名鹊起。后来刘文典又开始研究庄子,在1939年出版《庄子补正》,书确实是不错,不然刘文典也不会口出狂言,称古往今来再没有其他人像自己这样了解庄子。这话听起来张狂无度,但好在刘文典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庄子补正》也被陈寅恪奉为精妙之作。

刘文典画像
刘文典最初是在北大任教,但他嫌弃北大工资太低,干了五年就不干了,跑到安徽大学担任代理校长。但刘文典在安徽大学的时候也没有多开心,因为这里是国民党的地盘,他时不时就得招待一些来往的官员,心中烦不胜烦。恰好学校的学生又出了事,又恰好身为国民党领导的老蒋来找他问话,刘文典一身傲骨,看不惯国民党军队的奢靡作风,对老蒋也没什么好脸色。老蒋刚到的时候,刘文典身边的朋友提醒他要灵活一点,给国民党领导举办欢迎仪式,但朋友的提议被刘文典严词拒绝,他认为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是一片净土,不应该被这些阿谀奉承的官场习气所侵染,之后老蒋不仅将自己的学生关进大牢,还要开除他们,这独断专横的做法让刘文典更加不满,他知道老蒋不过是想拿自己的学生做个典型,好震慑其他反对势力,巩固统治基础,所以才心头火起,和身为国民党领导的老蒋抬杠。
其他的文人学者早就领教过他的脾气,也清楚他的性格,知道刘文典不过是觉得这样的处罚太重,对那些男学生心怀同情而已,至于老蒋提到的其他罪名,他是万万不可能做的,于是纷纷为他求情。当时国内的重点报刊《申报》和《新闻报》都刊登了刘文典怒斥国民党领导然后被关押的消息,不少大佬也被惊动,以自己的名义向国民党方面担保,请求老蒋释放刘文典。民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更是亲自给老蒋打电话,询问他关押刘文典的理由,告诫他要善待知识分子。有一个起头的,后边的人也就放开了胆子,胡适甚至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公开文章,对老蒋关押刘文典的做法进行批判,直言老蒋身为国民党领导,因为几句言语冲撞就大发雷霆,心胸太过狭窄,而刘文典的家人四处奔走却控诉无门,只因法院都被国民党领导一手掌握。

胡适
胡适的话让老蒋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虽然现在军政大权都在自己手中,但自己毕竟刚刚上任,屁股下的板凳还没坐热,就算是想要明里暗里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也要考虑到社会大众的观感,不能落下一个无故杀害知识分子的罪名。为了稳定民心,平息风波,老蒋下令将刘文典无罪释放,不过老蒋对刘文典踢自己一脚的事情还是耿耿于怀,于是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要求刘文典放弃现在的校长一职,离开安徽大学。1928年冬天,刘文典被放出,国民党领导还以为他会抱怨几句,却没想到刘文典完全没有那个时间,因为清华和北大都在争抢他,想让他去自己的学校继续教书。
为什么刘文典能得此殊荣?一是因为他确实有才,文学素养高,在文学历史领域很有发言权;二就是因为刘文典现在名气很大。刘文典的声名远播正是得益于他和老蒋之间发生的故事,有人说这个所谓的“飞起一脚踢中国民党领导肚子”的说法,肯定是以讹传讹、添油加醋,毕竟他一介文弱书生,就算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身手和力气;也有人说刘文典这是情之所至,顺心而为,说这才是铁骨铮铮的真文人,是不畏强权的大丈夫,是所有文人应该学习的榜样。时人众说纷纭,事情的真相可能只有刘文典和老蒋知道,但大家还是喜欢听确实踢了的那个版本,毕竟这样的故事和当年李白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的历史趣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普通老百姓觉得有意思,其他的文人学者觉得给自己长脸。

蒋介石和刘文典
故事被大书特书广为传播,刘文典的名字也传遍学界,蔡元培邀请他来北大担任教育部部长,清华也想让他来做国文系的主任,两家暗暗较劲,刘文典却不走寻常路,来了个身兼两职,在两所学校当教授,拒绝了官职。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入中国,拿下东三省后很快就向千年古都北平进发,学校组织撤离,但刘文典没能及时离开。知道他在学术界很有威望,日军借由周作人之口游说他,想将他收为己用,刘文典虽然在日本留过学,也精通日语,但自打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燃起战火的那一刻,他对这个国家就再无一丝一毫的好感,因此拔腿起身,拂袖而去,临走时还告诫周作人读书人应该爱惜羽毛,不能因为一时的安稳享乐就将民族大义抛于脑后。
之后他先是去了天津,但天津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就坐船去香港,但不习惯香港的生活方式,最后辗转去了昆明,云南大学的校长聘请刘文典在自家学校的文史系担任教授,他欣然应允。胡适曾经在这期间找过刘文典,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去美国,甚至还贴心地安排好了住处,但刘文典谢绝了他的好意,直言现在国家动荡,自己想要留在国内,即便不上前线,只安安分分做个老师,也算是在为国家出力,为国家培养人才。之后刘文典一直留在云南,新中国成立后还被评为云南大学的一级教授,得到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1958年7月,刘文典因为身患肺癌救治无效去世。

刘文典在云南大学的雕像
结语
刘文典到底是狂徒还是名士,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确实值得人们津津乐道,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气节,一个身处动荡年代的文人敢和军队领导叫板,最后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其不卑不亢的做事风格被奉为美谈。鲁迅先生曾经在1931年发表过一篇文章,提起刘文典怒斥国民党领导的事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示,其实中国的文人团体中很多人都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是渴望去过书本中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就是想要挑战权威,用真理和强权战斗,但想的人很多,付诸实践的人却很少,大部分文人墨客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被现实打败,只有一个刘文典,像个“愣头青”一样跳出来,直截了当地站在统治阶级的对立面,这不仅是胆量的体现,也是一种突破。
铁骨铮铮真文人,一腔正气震乾坤,文章千古造化事,留得清名千古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7-1 12:37 , Processed in 0.00887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