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锋班命名大会上,陈锡联宽慰肇事司机:放下心理包袱,做个好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09:01: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雷锋班命名大会上,陈锡联宽慰肇事司机:放下心理包袱,做个好人                                                                     2025-01-22 17:30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今天是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雷锋这个名字已经和世间所有的高尚品格和善行义举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雷锋,做好事”已经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并将持续激励后来者,永远不会褪色。谨以此文,聊作纪念。
雷锋同志于1962年8月15日上午因公殉职。当天下午,他的遗体就从抚顺矿务局职工医院运回部队,暂时停灵在营部一间空置的房屋中。
雷锋在生前就是军区的助人模范。除了积极参加社会劳动,他还经常帮助身边的战友们,在全连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人缘非常好。
为了表达对雷锋的哀悼之情,也为了不影响战士们休息,连长决定由全连副排长以上的干部轮流为雷锋守灵,每半小时换班一次。
然而,这个决定刚发出就立刻引起了全连战士的强烈反对。
战士们纷纷来到连部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平日里和雷锋朝夕相处,几乎所有人都感受过雷锋的帮助和关怀。如今雷锋意外离世,他们又怎么能不来送最后一程呢?,因此他们强烈要求自己也能为雷锋守灵。

面对全连战士的朴素请求,连长不忍拒绝,他自己何尝不是满心哀痛呢。因此他没有过多犹豫,当场就下了决定:连队全体指战员一起通宵为雷锋守灵。
雷锋出事当天中午,他生前所在的某工兵团便将噩耗向沈阳军区汇报。
由于雷锋生前就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标兵,对于他的噩耗军地两方的党委都高度重视,立即委派由辽宁省交通厅、军区军事法庭、军区青年部以及雷锋生前所在团组成的联合调查专班,于次日上午来到了事故现场。
经过对现场的仔细勘察,专班很快模拟还原了雷锋出事的前后经过:8月15日当天,雷锋和班里的战士乔安山从工地回来,二人驾驶的是一辆苏联“嘎斯牌”卡车。由于车子刚出完任务,布满灰尘,雷锋就向乔安山建议反正闲来无事,索性把车洗了算了。
乔安山表示赞同,于是他们俩就准备把车开到炊事班营房外面,准备用那里的水龙头洗车。
水龙头的前面一边是营房,一边是一排晾衣杆,中间是一条狭窄的土路。要想把车开到水龙头跟前,必须要经过这条土路。当时由乔安山进行倒车,雷锋则下车指挥。
由于土路实在太过狭窄,卡车在向后倒车时轮胎挤断了旁边的晾衣杆,断掉的这根晾衣杆倒下刚好砸在雷锋的太阳穴上。遭此重击,雷锋当场就昏倒过去,再也未能醒来。

在晾衣杆断裂处发现有车轮挤压留下的黑色橡胶印迹,同时在轮胎胎侧也发现了晾衣杆的木屑,这更加佐证了调查专班的判断,事故原因到现在已经清晰明了了。
经过讨论,调查组一致认为,这次事故是意外,而非乔安山的主观原因所致。将这次意外归咎于乔安山于理于法都说不通。因此,调查组决定对乔安山不予起诉,不予追责。
为了保护乔安山,宣传口对外宣布这次事故是“因公牺牲”,并没有提及乔安山的名字。沈阳军区青年部部长亲自找到乔安山,为他澄清正名:经过调查组缜密深入的调查,认定他在这起事故中没有过错。
虽然组织上认定没有过错,但乔安山从感情上来讲,仍然觉得是自己害死了班长,哪怕是无心之失也并不能让自己说服自己。他向部长表示感谢,同时承诺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和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8月17日,雷锋的公祭大会在抚顺市望花区区政府礼堂举行。
为了不过度打扰当地,雷锋的丧葬追悼仅限于他生前所在团的好友故旧,由雷锋生前所在的工程十团政委韩万金主持大会并致悼词,生前的连指导员高士祥向战士们介绍了雷锋的生平事迹。
公祭大会结束后,送葬车队缓缓出发,雷锋将被安葬在戈布烈士公墓。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送葬车队刚刚出门,就发现道路两边人头攒动,沾满了神情肃穆,自发赶来为雷锋送行的群众。
事后统计显示,当时赶来现场的群众就有十余万人,而当时抚顺市的总人口才只有七十多万人。这种群众自发组织,悼念某个人的场面,在整个抚顺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

抚顺是雷锋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一站,这位英雄在这里担任义务辅导员,参加抗洪救灾,定期捐款帮助他人,访问贫困家庭,甚至当选为人大代表。因此,抚顺可以说是充满了雷锋的善举和义举。
当雷锋的棺椁小心地放入挖好的墓穴时,战友和群众代表们轮流捧起一抔土轻轻地洒在棺木上。整个场面十分肃穆,所有人都默默地哀悼着。
而站在旁边的乔安山却再也无法忍受,眼看班长永别人间,他发疯似地跳下墓穴,大声呼喊着“不要埋葬班长”,然后趴在棺木上痛哭失声。
当时场上的人,都被他流露出的真情所感染,又是一阵唏嘘不已。
“小乔,别这样,快上来吧。”连长安抚着乔安山。
乔安山扑在棺材上,哭泣着说:“我不上来,你们就把我和班长一起埋了吧。”
指导员也过来安慰:“小乔,早点让班长入土为安,你这样趴着,会打搅班长的安宁。他在天之灵也不希望你这样伤心的。”
两人好言相劝,终于把乔安山拉上来。

填土垒坟,再树起一块木板做的墓碑,葬礼就这样结束了。但乔安山却仍然盯着墓碑,迟迟不肯离去。
班长张兴吉走到乔安山身旁,劝慰道:“别难过了,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太责怪自己,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
张兴吉是雷锋当年的副班长,雷锋晋升为副班长后,他成为了班长,两人一起领导全班,荣膺了集体三等功。之后雷锋升任班长,张兴吉调到了其他班担任班长,雷锋意外身亡后,又被调回来了。
张兴吉比雷锋和乔安山早一年入伍,所以他的话乔安山很受用。
乔安山颤巍巍的手伸进口袋,想抽支烟舒缓难过心情,却摸到了一封皱巴巴的信。
这封信是家里寄来的,但他这些天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也没来得及打开。
接着,他又想到由于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以前的信都是由雷锋帮忙读的,可现在却再也听不到了。想到这里,他的泪水又止不住地流淌了下来。
张兴吉拿过这封信,说:“以后我帮你读吧。”然后打开了信封。
这是一封乔安山的母亲所写的家信,信中感激雷锋班长多次资助乔安山治病。乔母非常欣慰乔安山与雷锋情同手足,自他俩从铁矿出发一同从军,乔母视雷锋为亲子般看待,自己身体稍微好转就要去探望儿子和雷锋。信中还提到要为雷锋做新鞋,聊表心意。
听完这封家信,在场的人都感动落泪,不由得惋惜这封信来得太晚了,大娘失去了一个好儿子。

雷锋仅仅在部队服役不到一年就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他生前所带的运输连四班也被评为“四好班”,所谓“四好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零事故。
在雷锋出事后,关于班级评优的争论也随之出现。一些人认为雷锋的牺牲严格来说是一场事故,班级评优应该不予考虑。
一开始这个说法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广泛,甚至这些流言都传到了团部。
当团政委韩万金听到这件事时,非常生气,他拍桌子说:“四班不但要评上四好班,而且我们还要向上级申请将四班命名为雷锋班!”
韩万金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不久之后,他真的向上级申请了。一个工程兵部队的首长得知此事后,给韩万金打了电话,告诉他雷锋同志生前就是一个模范共青团员,在军区也很有名,他的牺牲引起了许多首长的关注,绝不是小事故。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能申报呢?
韩万金却回答说:“雷锋在部队和地方表现都很优秀,而且还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应该为他争取一个荣誉称号。希望首长支持。”
于是,韩万金带着一些人到四班考察了一段时间,评估了他们的风气和业务水平。接着,以四班全体战士的名义,韩万金向上级提交了将四班命名为“雷锋班”的申请书。

在申请书里,韩万金历数雷锋在地方和部队所获得的荣誉,所做的好事,并且雷锋的善行也带动了全班全连甚至全团指战员,大家都以雷锋为榜样,积极助人为乐。如今雷锋同志因公殉职,他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无疆大爱仍然持续激励感染着身边的战友。希望上级能够将四班命名为“雷锋班”,如此才能弘扬雷锋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申请书末尾还附上了四班全体指战员的姓名。
这份申请书经过逐级审批,由运输连党支部、技术营党总支、工程第十团党委、军区工程兵党委逐一审核,最终提交给沈阳军区。
经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各级党委均一致认为:为了弘扬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原则上应该批准将四班更名为“雷锋班”。
次年,国防部回复沈阳军区,同意将四班更名为“雷锋班”。
“我们已经收到了有关授予3317部队运输连四班‘雷锋班’称号的请示。我们同意你们的建议,并批准授予3317部队运输连四班‘雷锋班’的称号。我们希望勉励四班的同志,继续保持并发扬这一荣誉,并将雷锋同志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为了庆祝这一盛典,沈阳军区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命名大会。当主持人宣布“欢迎雷锋班全体战士登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时进行曲在现场响起。
班长张兴吉带领雷锋班的全体战士踏着整齐的步伐走上主席台,观众们的兴奋情绪溢于言表。然而,乔安山却没有参与到这股喜悦之中。
他的心情异常复杂,或许是因为他看到雷锋的形象,又或许是因为内心的负罪感,他低垂着头,不敢面对上级领导的表彰。
这种异常表现并没有逃脱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的注意。他侧身朝着乔安山的上级——军区工程兵部主任王良太,轻声说道:“首长,他就是乔安山……”
王良太点头,附耳告诉陈锡联一些事情。陈锡联恍然大悟,但并没有表露出来。
在握手仪式时,陈锡联在乔安山面前停下脚步,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说:“小伙子,抬起头来,要放下心理包袱。要像你的雷锋班长一样,做一个好司机,做一个好人。”
“是,首长!”乔安山抬起头,与陈锡联对视,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雷锋班的命名大会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解放军报》等。雷锋的名字也开始在抚顺、军区等地广泛传播。
在雷锋牺牲半年后,《中国青年》杂志推出特刊,将雷锋树立为中国青年的榜样,并向毛主席致信,请求他为此题词。毛主席欣然答应,亲笔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七个字。
从那时起,全国范围内开始掀起“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潮,这股热潮蓬勃发展,影响了几代人,即使在今天,雷锋精神也仍然是导人向善的第一榜样。
而作为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和雷锋事故的“肇事者”,乔安山一直以雷锋的标准要求自己,沿着雷锋的足迹,到处播撒善行义举,即使在换了无数个工作后,仍然保持着助人为乐的习惯。乔安山积德行善的故事后来被被改编成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

1964年清明节前夕,在抚顺人民的强烈要求下,抚顺市政府专门在望花公园修建了雷锋纪念馆,并将雷锋迁葬于此。
以望花公园为中心的望花区,是雷锋生前足迹最常到达的地方,也是他善行义举最多的地方。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雷锋事迹都发生在这里。比如雷锋当课外辅导员的小学,雷锋每月定期回款捐赠的储蓄所,雷锋帮助过的人民公社,雷锋参与建设的工厂,雷锋带领全班做过好事的汽车站,雷锋当过义工的医院,等等等等......

迁葬仪式举行时,“雷锋班”的战士们刚刚去北京参加完全军大比武,他们还没来得及洗去征尘就急忙赶来护送老班长到“新家”。这次他们载誉而归,一到场就迫不及待的向老班长报告这一喜讯,告诉他你走之后,我们没有给四班丢脸,更没有让“雷锋班”蒙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7:01 , Processed in 0.0078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