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松:张大千伪作石涛画数例辨析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04:5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松:张大千伪作石涛画数例辨析                                                                                2025-07-06 00:02                                            

        众所周知,国画大师张大千临摹古画的水平极高,他早年多作古人伪作,一方面是促进画艺,并以此为乐,自谓“血战古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赚钱牟利。而他仿造的画作可以假乱真,专家也难辨真伪,如黄宾虹、吴湖帆等鉴定家等都曾上当受骗。
因受李瑞清、曾熙的影响,张大千早年学画从石涛开始入手,倾心临摹。所以在诸家之中,张大千临仿石涛更是出神入化。而这些摹本和伪作,被当时不少收藏家收入囊中。而收藏张大千伪作石涛画最多的“冤大头”藏家,当数民国时期的“地皮大王”程霖生(1886—1943),这早已被收藏界传为笑谈。
程霖生早年继承父业经营上海房地产业,资产达白银6000万两,他在投资实业,扩展房地产业务的同时,喜好收藏古玩字画。一次,他见到一幅大千仿作的石涛,误以为是真迹,便花700元购下。此后,他大量收购石涛作品,说自己最爱其人其画,主要是石涛清淡高雅,具有愤世嫉俗的傲骨,而画正如其人,于是以专收石涛作品称雄收藏界。
为收集石涛珍迹,程霖生孜孜以求,不借重价,为此吸引了众多的文物商人和掮客奔走于其门。一次,古董商送来一幅石涛画作,索价万元,程便请张大千鉴定。大千说,这是自己的游戏之作,劝其别买,程便把画退回。不几日,古董商又到程府,说大千愿出12000元购买此画。程霖生反应过来,是大千故意说假,目的是想据为己有,于是马上给画商13000元,将该画收购。原来,此图是张大千精心作伪,和画商串通,以假乱真。
程霖生得到三百余幅石涛,心满意足,自喻风雅,还在新宅辟了一间“石涛堂”。殊不知张大千曾私下对人说:“那些画揭开纸背细看,十之七八有我所记画押。”意思即程霖生所藏的石涛画,有百分之七八十都出于大千作伪。所以,世人若是看到程霖生旧藏的石涛,更应该存疑和谨慎对待。而程霖生还根据收藏,专门印有五卷《石涛题画录》,加以炫耀,实则该书无异于一本假著录,不可相信。

程霖生旧藏石涛《墨梅册》

今年市场上就出现了一套石涛《墨梅册》,著录于程霖生的《石涛题画录》中,是其旧藏。由此看,这套册页很可能也是大千所仿。
与上海博物馆《花鸟图册》真迹中的墨梅一开对比,这套《墨梅册》的梅干用笔十分拖沓,故作石涛的老态,实则飘忽单薄,穿插、转折也显得较为造作,整体与石涛凝重厚实笔性相距较远。而真迹中的墨梅干写意酣畅,用笔曲折有致,破墨更显妙处。
再看款字,真迹错落有致,行、楷、隶、草相互夹杂,用笔婀娜与厚重兼有,欹侧变化,饶富趣味。而《墨梅册》中的题字则十分平滑拘谨,这种浮华的风格,无疑与张大千的风格一致。

上海博物馆藏石涛真迹(左)与《墨梅册》(右)对比



石涛(款)《游张公洞图》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傅熹年《旅美读画录》

大千仿作的石涛还珍藏于不少博物馆中,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一幅石涛《游张公洞图》卷,上有张大千收藏印,他还于引首题写道:“大风堂供养石涛第一,世界流传石涛第一”。然而这幅画的笔墨同样流于轻浮甜腻,山石大面积用赭石,卷后石涛款署长跋更是率畅流利,这些均是大千特点,而与石涛有一定差距,所以此图为张大千仿作。而傅熹年先生访美,就鉴定此图为“张大千中年仿本”。
无独有偶,同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石涛《忍庵居士像》卷也被傅先生鉴定为“张大千早年伪作之品,故剑拔弩张”。其实此图大千的笔墨特色更加鲜明,一望而可知。而这两件作品,均钤盖了好几枚大千藏印,可见他并不避讳这些作品跟自己的关系,或许是想通过自己的收藏痕迹,以增加这些作品的可信度。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凡是大千收藏的石涛,更应谨慎小心。

石涛(款)《忍庵居士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傅熹年《旅美读画录》


石涛(款)《木槿花》页

另外,市场上也流传着一幅石涛的《木槿花》,曾出版于《石涛书画集》中,同样有大千藏印。而拍卖公司宣传此图的标语说:“此作为张大千赠送罗寄梅夫妇的心爱之物。”当初大千赠画时,特意叮咛,此幅册页与傅申、王妙莲合著的《赛克勒藏画研究》一书内所载花卉册出于同一套。书中所述花卉册页原为十开,现所载只有八开,而此幅木槿图尺寸同书中册页尺寸大至相同。

傅申、王妙莲合作《书画鉴定研究》(英文原版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封面

傅申先生与张大千交好,也是系统研究张大千较早的专家,对大千伪作石涛有深度的认识。1974年,傅申与王妙莲合作《书画鉴定研究》(英文原版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出版,研究与梳理了赛克勒的41件藏画,其中石涛15件,14件来自张大千“大风堂”旧藏。书中鉴定《石涛册页》(六开)均系张大千伪作。傅申说:“对于这六幅册页,不但已经看出不是石涛真迹,也看出是张大千先生的手笔。”翌年,傅申先生在《故宫季刊》第九卷第三期上发表的“鉴别举例——知伪以鉴真”一文,则更为细致地对这六开册页从构图、笔墨及技法上进行分析。并且指出此六开张大千伪作的石涛册页有部分原稿分别出自大风堂藏《破墨山水册》以及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出版的复制品《石涛山水画谱》中的构图与章法。
《书画鉴定研究》出版后,针对大千伪作石涛六开册页,同为傅申好友的罗寄梅转告张大千,得到了大千爽郎的肯定,并说明是这是他大约29岁前后在上海时的作品。由此可见,这幅《木槿花》,同样也是张大千作伪。

石涛《番人秋狩图》


仇英《秋原猎骑图》真迹(刘海粟美术馆馆藏)


《石涛书画集》书影

另外,还有一件张大千大风堂旧藏的石涛人物画《番人秋狩图》也出现在市场上。与《木槿花》一样,该图也曾出版于《石涛书画集》中。事实上,早在2017年,研究石涛的专家、北京大学的朱良志教授在其著作《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中,就从落款和画法两方面详细考察了这件作品,最后认为:“此系伪托作品,从书法、印章、绘画等因素看,张大千或可能正是其作者。”

这件作品作七律诗一首,最后署款:“清湘陈人济写于金门之且憨斋。”朱良志认为,“清湘陈人”的称谓是石涛1697年才开始使用的。此图虽无年款,但若为真迹,从“金门”和“且憨斋”推断当是其在北京期间所作。
“金门”是古代对首都在文学上的一种称呼,字面上是以黄金作为装饰的门,引申指天子之门。明代就以“金门”指代京师。而“且憨斋”是王封溁(1640—1703)的斋号和居所,号慎庵,官至礼部左侍郎。石涛1690年抵京,就居于且憨斋中,还为其绘制山水手卷,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石涛居京三年,近一半时间居于“且憨斋”,最后于1692年秋买舟南返。
朱良志列出一些石涛落款“清湘陈人”的真迹,皆不早于1697年,由此可见《番人秋狩图》的落款是矛盾的。即在京期间的石涛不可能用晚年才起用的别号来落款。
另外,朱良志也从画法分析,认为《番人秋狩图》不似石涛风格,认为“此系伪托作品,从书法、印章、绘画等因素看,张大千或可能正是其作者。”确实,石涛鞍马画极少,而《番人秋狩图》明显是临摹了仇英《秋原猎骑图》(刘海粟美术馆藏)的图示。仇英是职业画家,临摹唐宋名迹无不逼肖。此图内容是唐宋少数民族塞外狩猎的鞍马场景,仇英描绘此图,不足为奇,且此图也是其真迹佳作。然而石涛作为一名颇具个性、“我用我法”、超越时代的文人画家,怎么可能亦步亦趋地去临摹一件职业画家的工笔人物鞍马画呢?所以这明显是伪造之作。而张大千的《大风堂名迹》第一册中,也影印了一件图示内容与仇英相同的石锐款《番人秋狩图》,不排除是张大千伪作的可能。

《大风堂名迹》第一册中的石锐(款)《番人秋狩图》

最后,可以找一些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与《番人秋狩图》的树石局部对比,可以看出颇为相似,所以此图应出于张大千仿造无疑。朱良志先生已有先见之明,不愧是研究石涛的权威专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7-18 04:17:10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5-7-28 04:51:23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4:31 , Processed in 0.00846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