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联领导访华时,毛主席为什么说我们要讲话、要写文章、还要骂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4 09:58: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联领导访华时,毛主席为什么说我们要讲话、要写文章、还要骂人                                                                     2025-09-21 16:05                                        

发布于:天津市
   
       1954年,新中国成立五周年之际,国民经济已取得显著成就。这一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虽然国家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但相比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际局势在这一时期也经历着深刻变革。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出现重大转折。随着赫鲁晓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原有的友好氛围逐渐被分歧所取代。

1954年9月29日,应中国政府邀请,赫鲁晓夫率领苏联政府代表团抵达北京,参加中国国庆五周年庆典。代表团阵容强大,包括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布尔加宁等政要,还有中国领导人熟悉面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米高扬曾参与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工作,此次随团来访,在赫鲁晓夫的光环下显得较为低调。

庆典活动结束后,中苏双方从10月3日起展开高级别会谈。周恩来、陈云等中国领导人与布尔加宁、米高扬就双边关系、国际形势及经济技术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重大原则性问题则由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最终拍板。
与1949年西柏坡会晤时的战乱环境不同,此次米高扬看到的是一个和平建设中的新中国。在首次会谈结束时,毛泽东热情邀请苏联客人到中国各地参观。赫鲁晓夫欣然接受:一定要多走走看看,这里的一切对我们都很新鲜。这正合米高扬心意,他虽熟悉中国北方,但对南方风土人情充满好奇。
中方为苏联代表团提供了极高规格的接待。专列配备六架随时待命的专机,行程完全由赫鲁晓夫决定。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等要员全程陪同。在上海,59岁的米高扬兴致勃勃地逛街品尝小吃,甚至与当地青年即兴共舞。赫鲁晓夫也常常临时改变行程,展现出率性而为的性格。
在杭州短暂停留后,代表团突然决定改乘飞机前往广州。由于缺乏翻译,先抵达的赫鲁晓夫与广东省长陶铸只能靠手势交流,场面颇为有趣。米高扬抵穗后,赫鲁晓夫如释重负地说:快救救我们!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这次南方之行让苏联客人领略了上海外滩的繁华、西湖的秀美、广州的热带风情,品尝了各地特色美食。与西柏坡时期的简陋条件相比,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令米高扬印象深刻。
10月12日,中苏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签署了包括经济技术合作、铁路建设等多项重要协议。苏联还赠送了价值可观的农业机械。10月13日,代表团启程回国,沿途又参观了东北多个工业城市,于10月17日离境。这次访问历时19天,是中苏关系史上一次重要交流。
1956年9月,米高扬第三次访华时,国际共运形势已发生剧变。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社会主义阵营震动。此时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正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共八大召开期间,米高扬率团与会,但其发言过分强调苏联经验,流露出老大哥的傲慢态度。

毛泽东在会谈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斯大林功大于过,批评苏共做法欠妥。他详细讲述中共历史上左倾错误的教训,暗指共产国际时期的错误指导。毛泽东强调各党应当平等相待,反对老子党作风,表示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这次会谈中,米高扬主要扮演倾听者角色。此后中苏分歧日益加深,这次访问也成为米高扬最后一次中国之行。透过这三次不同时期的访问,可以清晰看到中苏关系从蜜月期到渐行渐远的演变轨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02:53 , Processed in 0.0077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