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一教授,路遇一女子贩卖成吉思汗画像,他花3块钱买下来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7 07:24: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北大一教授,路遇一女子贩卖成吉思汗画像,他花3块钱买下来                                                

2024-12-27 00:01                                            


                                    

1952年金秋时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史树青迎来了一个平凡却又意义非凡的早晨。这位学识渊博的教授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名,更是一位资深的古玩鉴赏家,对文物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感情。

那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史树青踏着落叶,沿着长安街向西漫步,准备去拜访一位老朋友。微凉的秋风拂面,带来丝丝愉悦,仿佛预示着今天会有好事发生。

就在史树青悠闲漫步之际,街边一个摆满字画的小摊吸引了他的目光。摊主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子,笑容可掬,热情地向路人介绍着自己的"宝贝"。史树青向来对古玩字画情有独钟,便走近细看。

"这位先生,要不要看看这些字画?都是家传的珍品呢。"女子热情地招呼道。

史树青微笑着点头,目光在摊位上扫视。突然,一幅卷轴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画中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者,头戴白貂皮帽,胡须花白,神态威严中透着一丝慈和。这幅画的笔触细腻,用色讲究,一看就不是凡品。史树青心跳加速,难以置信地盯着画像,脑中闪过无数念头。

"这...这不是成吉思汗的画像吗?"史树青轻声自语,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先生好眼力!"女子惊讶地说,"这确实是成吉思汗的画像,是我公公陈宦当年出使蒙古时得到的。"

史树青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平静地询问:"能详细说说这幅画的来历吗?"

女子名叫崔月荣,她娓娓道来。原来她的公公陈宦曾在四川任巡抚,因公务多次前往蒙古,与当地王爷结下深厚友谊。这幅成吉思汗画像便是蒙古王爷赠与陈宦的珍贵礼物。陈宦去世后,家中藏品便由子女继承。如今崔月荣一家准备搬家,担心这些珍贵文物会在搬迁过程中受损,便决定将其售出。

听完来历,史树青更加确信这幅画的价值。他知道,成吉思汗生前曾下令禁止任何人为他画像,因此真实的成吉思汗画像极为罕见。眼前这幅画极有可能是元代画家根据成吉思汗真容所作,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难以估量。

史树青强作镇定,问道:"这幅画...您打算卖多少钱呢?"

崔月荣笑着说:"您要是喜欢,三块钱就卖给您了。"

史树青心中狂喜,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三块钱,将画像小心翼翼地卷好。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捡到宝了。

拿到画像后,史树青激动得难以自持。他立即联系了国家历史博物馆,表示愿意将这幅珍贵的画像无偿捐赠。博物馆对此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

随后,文化部专门成立鉴定小组对画像进行深入研究。经过一系列科学检测和专家鉴定,最终确认这确实是一幅元代珍品,极有可能是忽必烈为祖父成吉思汗建祖庙时所绘制的肖像。

这幅画像很快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经展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数历史爱好者和成吉思汗崇拜者慕名前来瞻仰,为能亲眼目睹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容而激动不已。

史树青教授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敏锐的眼光,不仅为国家收藏了一件珍贵文物,更为研究成吉思汗和蒙元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次偶然的"捡漏"经历,再次证明了他在文物鉴定领域的卓越才能。

这个看似平凡的秋日,因为一位教授的慧眼识珠,一位女子的善意相让,以及一幅蒙尘已久的画像,而在中国文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一个关于文物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传承、责任与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5:11 , Processed in 0.0073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