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不如许世友有名,没刘亚楼显赫,1955授衔时为何能成为十大将之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05:49: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不如许世友有名,没刘亚楼显赫,1955授衔时为何能成为十大将之一?                                                              2025-01-09 09:12                                        

发布于:山东省
   
       许光达,一个听起来并不算高调的名字,却在1955年的开国授衔仪式上“惊艳四座”。他成为了新中国的十大大将之一,而那些如雷贯耳的许世友、刘亚楼,却意外地排在他后面。凭什么?从默默无闻的放牛娃,到戎马一生的将军,他靠什么“压”住了这些更出名的人?

许光达的故事,一点都不平凡,甚至可以说是传奇。他出身贫寒,小时候为了上私塾,不管风吹雨打,甚至雪天冻晕,也要旁听读书。这股拼劲儿和韧劲儿,注定了他的不一般。别的小孩玩泥巴,他却用“土路”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大将之路”。
在1921年,湖南共产主义运动的星星之火点燃,许光达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短短五年后,他就成了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还没毕业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他的天赋和觉悟,让他在战场上一鸣惊人。南昌起义、会昌战役、贺龙的南征北战,他一次次冲锋陷阵,赢得了“得力干将”的美誉。

1930年,一场围困的硬仗,彻底打响了许光达的“硬核”名声。当贺龙的红二军团被困时,许光达带领部队迎敌吸火,为大部队突围创造了奇迹。贺龙事后都感慨:没有许光达,后果不堪设想。而更戏剧性的是,他还能从敌人的包围圈里硬生生杀出血路,像“玩命”一样把团队拉回来。
但命运从来不会一帆风顺。1932年,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甚至一颗子弹永远留在了他的身体里。他被送往苏联治疗,却开启了另一个意义深远的篇章。在莫斯科,他一边恢复身体,一边疯狂学习军事理论,还掌握了装甲兵知识。这段“意外的空窗期”,成为他后来建国后组建中国装甲兵部队的重要底牌。

抗战爆发后,他几乎立刻申请回国。他回来的姿态也很特别,第一件事不是打仗,而是教书育人。他在抗大担任教育长,把从苏联学到的东西倾囊相授,甚至自己写下军事教材。他教出的学生,后来成了中国军队的中坚力量。
解放战争期间,许光达的“硬核本色”又上线了。延安撤离的路上,他堵住了追击的敌人,保护了毛主席和中央机关的安全。后来收复延安,他又当了急先锋。毛主席一句“功不可没”,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对他的精准评价。

建国后,他的贡献更是无人能替代。装甲兵的组建和发展,几乎是从零开始,而许光达则倾尽所能,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他带出来的装甲兵部队,成为中国军队的“钢铁之师”。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中国装甲兵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高风亮节让人肃然起敬。授衔前,他三次申请降级,甚至直接写信给毛主席说“自己在战士最苦的时候躲在苏联学习,愧疚至极”。但毛主席没有答应,还称他是“党内的一面明镜”。最终,他成为唯一一个大将中享受上将待遇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许光达到底凭什么能成为“十大大将”之一?第一,靠的是实打实的战功,他一次次在生死关头救团队、定乾坤。第二,靠的是不输别人的军事素养,他在苏联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甚至超过了同时代的很多将领。第三,靠的是他那份谦逊和大局观,他既能低头做事,也能站得高看得远。
而他身上的故事,放到今天,更值得我们深思。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像许光达这种低调却有实力的人,更显得难得。他不追名逐利,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的精神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口号,而在于做事。

或许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许光达这个名字,但他为新中国军队和国家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他用一生告诉我们,英雄从来不靠喧嚣,而是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付出。那么,你觉得他配得上“大将”这个称号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5:05 , Processed in 0.0072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