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46年国民党有430万大军,为何怎么打都体现不出优势? 2020-03-10 21:28 关于国共两军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兵力对比,很多朋友都知道是430万对127万,国军是我们的3倍还多。也正因如此,为何国民党军作战时体现不出这种巨大的规模优势,反而被解放军逐步分割蚕食殆尽,就成了一个历史谜题。下面我们从双方部队构成的奥妙上,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 国民党败北的原因是综合的,远不止战场因素。今天只从兵力规模的角度来看。首先是我军方面,127万人是我军在1946年5月时的正规军人数,与之对应的是国民党军的430万人。但是我军(47年后改称解放军)部队建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1937年到1945年间,长时间在华北、中原、华东等地坚持游击战,敌后武装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国民党军。
![]() 换句话说,我们的兵力构成,必须包括大量非正规军,也就是民兵部队。这部分武装力量是127万部队之外的,总人数有多少呢?268万人。46年5月,我军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合计达到了395万人,这个数字不常被提及。虽然在武器装备,作战素质上与正规部队存在差距,但民兵力量却可以反映出抗战时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群众基础广泛的特点;而且一旦正规军有损耗,战士缺额马上就能由非正规军顶上。
![]() 反观国民党军,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战略选择,抗战中后期国军在西南地区盘踞,更多依靠美苏等国军事和物资援助,并没有像我军那样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其预备队和非正规军数量远远不如同时期的我军部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国民党46年开战时的430万兵员,虽然已经把冗员和水分压榨到最低限度,但是真正能和我军在一线直接交手的,只有200-220万陆军。如果比正规军,国军可用部分还不到我方的2倍,加上非正规军更是直接落入下风了。
![]() 这很奇怪,国民党军的人呢?原来430万人中,还有近百万军校在校学生、后勤人员、特务(军统和中统,后来改为保密局和党通局),各地方军阀派系,新疆等地的驻边部队。另外49年之前南方基本无战事,国民政府却仍然要抽出一部分军力维护社会秩序,分走一部分兵力。这样算下来,国军430万人中将近一半是不能体现即战力的。
![]() 分析一下双方的兵力构成,便不难发现,国民党军看似规模庞大,其实并没有纸面上那么大的优势,某些角度来看甚至是处于劣势的。国军真正占优的是美式、苏式、日式武器,重装备水平和兵种强于开战初期的我军,但是解放军坚持运动战,大部分时间不去夺城、守城,而是以分割、包围歼灭敌人为目标,国军的重武器优势便很难充分发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