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1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是梁晓声给自己出的难题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6:17: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知青》是梁晓声给自己出的难题

核心提示:
    梁晓声编剧的电视剧《知青》虽然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才播出几天,但反响不小,老知青们在热议,80后、90后也关注。我省著名编剧徐广顺不看好这部电视剧,他认为,梁晓声是在给自己出难题,表现知青生活,不把当时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来,很难打动人。

    梁晓声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不是为了抢收视率编故事,无论是褒奖还是质疑,都很正常。

观众称有的情节太虚假

    电视剧《知青》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历史背景,塑造了以赵天亮、周萍、赵曙光、孙曼玲、齐勇等人为代表的知青群体,描写了他们在知青岁月中的悲欢离合故事。梁晓声说,这部剧不是让大家娱乐的电视剧,他想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知青是什么样子,再不是一种很浪漫、很好玩的电视剧,看不到劳动,看不到知青与农民、知青与知青间的情感,只是大家谈谈恋爱,象征性地干点活”。但有观众说:“看了几集,觉得有的地方太虚假,不真实,因为我们是知青,知道当年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强求拍出来的知青电视剧有新意,只希望故事能真实点。

    徐广顺认可这位观众的说法,他直言,从已播出的几集看,导演、演员、制作都没有问题,只是梁晓声全景式地写知青不合适。他认为梁晓声以前创作的 《雪城》、《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等知青题材作品都很好,写的都只是一段知青生活,而不是把不同地方的知青联系起来,全景式地展现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生活。梁晓声在这部作品中,既有东北知青,也有内蒙古、山东、上海郊区、新疆等地知青。这样全景式地写,假;假在没有戏剧冲突,没写出为什么在上学年龄却要上山下乡的原因。

    徐广顺认为,梁晓声应该找一个小角度来写,比如,像叶辛编剧的《孽债》中只写那些把下一代丢在西双版纳的知青,怎样用思念和良心谴责来偿还自己的情债。

梁晓声称现在给《知青》下结论太早

    采访中了解到,不少观众认为《知青》演员扮相太精致,兵团知青中不光有人系皮带,而且衣服都是崭新的,不符合当时历史情况。

    也有有观众认为,剧中人根本就不像知青,这部剧也不像知青剧,荧屏上这些俊男靓女,举手投足间缺少乡土气,在情节进展、台词等方面,也均有现代电视剧的特征。

    面对质疑,梁晓声回应:“我已经接了很多电话,很多媒体都提到这些问题。这让我怎么回答呢?现在才刚刚播几集,就来下定论言之过早。

    他表示,“好的作品确实有其完整性,从播出要求来讲,有些作品是需要时间去观察的,好戏永远在后头,好戏也会渐入佳境,大家这么关注《知青》,说明这部戏已经找到看点了。

    当过知青的徐广顺却说,争议不是网友和观众说的戏里演员好不好看、衣服漂不漂亮那么简单,电视剧要呈现的不仅仅是吃不好、干活累,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磨难。

    但也有观众说,剧中的一些细节还是可信的。比如,女孩子比较娇气,经常干活时把手割破了就哭。剧中因为派系斗争而水火不容的两个青年,以及小资气质的上海知青等都很真实。

    采访中,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韩宁称,该剧贴合那个年代的特质,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了一代知识青年的生活,反映了那一代人将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边疆的浪漫情怀。

    不过,韩宁也认为,在《知青》已播出的几集中,未演出知青对民族命运的反思,知青们还沉浸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奋争中,但按照梁晓声的文化自觉和担当,他一定会在后面剧集中把这个主题呈现出来。

    我们期待着。

    辽宁日报记者/杨 竞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2-6-6 21:06:27 |只看该作者
知青的第一代无论是受教育年份、家庭背景、个人条件等差异都太大,可以说成分非常复杂,因此在看问题、理解问题方面的感受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多的知青,而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真正被人们关注和能够给人们以印象的知青作品却少的可怜。

实事求是地说,我对梁晓声和叶辛等知青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也有很多不认可的地方,但是,我佩服他们,至少他们还有那么一份执着,真正为知青留下了那么多的文字记录。总比那些每天瞎咋呼,或者把别人的东西作为己有,盗用共和国知青的名义整出的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要强的多。

我也不认同所谓的一些文学评论家们的胡说八道,知青本身就是一个文革的怪胎,在知青这个群体中,好事有、坏事更有,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好恶去评论知青,能够客观一些为好。

我不得不说说那些只会对别人品头论足的空谈家门,有本事你们也像梁晓声、叶辛那样,写出点知青的东西来让我们也观赏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2-6-6 21:13:40 |只看该作者
总之一句话,全国那么多的当年知青,就连一部《知青》电视剧都容不下,那你们这帮知青被社会和执政者瞧不起还错了吗?知青的前身是红卫兵,红卫兵是造反派,是文革大批判的先锋,现在的很多知青不还是在以当年大批判的那种心态去对待电视剧《知青》吗!让我说就是那些年的残余思想还在作祟的缘故。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2-6-6 21:15:09 |只看该作者
要我说,还是耐着性子,带着一份冷静理智的心态看完再说吧!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6 22:09:0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瀚墨重书平生志,丹青再写夕阳情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7 13:31:0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2-6-7 17:51:54 |只看该作者
憨汉 发表于 2012-6-7 13:31
抱着很大的希望看了几集,不知为什么没兴趣看下去了。
    同意琴老弟的意见。可以评论,但别否认。“ ...

还有,像我们这个年纪和有坎坷经历的人,对当今的电视剧做片早已失去了兴趣,如果这个剧要放在二十多年前播映,谁能说它不是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好作品。

我对知青运动是充满着憎恶的,对歌颂文革也是相当反感的,可是我们都活到这份儿上了,别再像当年年轻无知的红卫兵似的,动辄就来点大批判似的那种架势,轻易肯定和否定某一个文艺作品都是不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12-6-28 18:13:36 |只看该作者
看归看,不要太叫真。毕竟那个年代的情景已经远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2-6-29 05:44:40 |只看该作者
火烧云 发表于 2012-6-28 18:13
看归看,不要太叫真。毕竟那个年代的情景已经远去了。

有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2-6-29 20:37:25 |只看该作者
知青写知青再假也出不了那个格,用朴素的语言去写真实的故事,有人会说文学水平不够;把真实质朴的故事加点花边,又会有人嚷虚了、假了。别叫真儿说的有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05:13 , Processed in 0.0104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