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真那么好打?八路军苦战9天,打掉伪集团军,灭7000人 2020-03-05 16:37 作者:德衡术
1943年4月,日军再次集结20万大军,对太行山区进行扫荡。根据地军民灵活机动应战,日军没有对八路军各部造成太大威胁。但是,同样盘踞在太行山区的蒋军第24集团军却被日军包围。在作战失利后,第24集团军司令庞炳勋及所属第5军军长孙殿英毫无气节,不仅率部投降日军,而且摇身一变,分别成为了“伪第24集团军”的正、副司令。
![]() 【投降日军的第5军长孙殿英(中)】
原本只有两个军的蒋军第24集团军,扩编为下辖3个军、2个独立旅及太行保安队的“伪第24集团军”,兵力大大增强。此后,伪第24集团军驻扎在平汉铁路新乡至安阳段各要点,并于1943年夏,多次配合日军对平汉路两侧八路军冀鲁豫及太行根据地实施扫荡。
7月10日,伪第24集团军兵分两路,一路侵占平汉路以西的太行区南部林县地区,另一路侵占平汉路以东的焦虎集、瓦岗集地区,对八路军根据地造成威胁。为保卫和扩大根据地,129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部署下,决定发起卫(河)南、林(县)南战役,力求歼灭伪24集团军主力。
7月30日,卫南战役率先打响,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平汉路以东连战连捷。战至8月19日,冀鲁豫军区部队不仅将入侵的8000多伪军全部打跑,歼敌5600余人,而且在收复失地的基础上扩大了根据地面积。在卫南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战役指挥员、129师参谋长李达决心趁敌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在平汉路以东时,出其不意发动林南战役,一举歼灭平汉路以西入侵的2万余伪军。
![]() 【李达,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参加林南战役的部队,包括太行军区、冀南军区一部以及冀中警备旅约十多个团。李达事先将参战部队分为东西两个集团和一个警戒分队:东集团由第13、第771团和第1、第10、第34团、警备旅第2团各一部及第5军分区工兵排组成,主要任务是进攻林县以北的姚村、以东的横水和东南的东姚,力争四面开花,吸引敌人的注意;西集团由第769团、警备旅第32、第20团和第2、第3、第32团各一部及第3、第4军分区工兵排组成,主要任务是进攻林县城、合涧镇、原康等地;警戒分队由师部特务营、抗大第6分校组成的武装工作队及地方武装组成,主要任务是对平汉、白(圭)晋(城)铁路可能出援之敌进行警戒。
![]() 【卫南、林南战役示意图】
鉴于敌人的伪第24集团军前沿指挥部及地方保安司令部均设在林县,而林县城内只有一个特务团、南关只有一个日军大队驻扎,李达决定“擒贼先擒王”。他计划安排一部兵力在战役发起前秘密潜入林县城下,待战斗打响后,该部突袭并摧毁敌林县指挥部。届时,分散在林县周围的敌人因为指挥瘫痪,势必群龙无首,参战部队就可以轻易将敌人分割围歼,夺取胜利。
负责“擒王行动”的西集团,将突袭林县的任务交给了第3团(欠6连)、第20团和第769团。其中第3团、第20团将分别从城南和城西攻入林县,夺取城内要点,摧毁敌指挥部;第769团则负责消灭驻扎在林县南关的日军大队。
可以说,林南战役能否取胜,关键就在于第3团和第20团能否顺利地隐蔽接敌并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要知道,在1943年初,太行军区刚经过整编,部分单位团以下取消营一级编制,很多乙种团被降格为丙种团。以第3团为例,它实际只编了5个连。所以,从编制上看,敌我兵力对比为2:1,但实际兵力对比为1:1。如果不能出奇制胜,那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 肩负重任的第3团,于8月16日晚从百里外的山西壶关出发,在8月17日清晨冒雨赶到林县以西十余里的桃园沟。团长周凯东命令部队就地隐蔽休息,自己带着几个连长化装前往林县县城侦察。17日下午,周凯东等人返回后,立即召开干部会,根据侦察的情况详细制定作战方案。
由于3团和20团隐蔽接敌做得很好,林县敌人外围布防还是极为松懈。在林县南门门楼,敌人只部署了1个班,而在东南角和东门的碉堡内,敌人也就各部署了1个排,至于敌特务团主力则跟随指挥中枢部署在城中心偏东南的鼓楼。周凯东认为,只要3团能够趁着夜色摸上城墙,拿下东门、南门不成问题,关键就看能不能顶住敌人的反扑,然后和20团一道攻克敌人的指挥部。
17日20时30分,3团悄悄离开了桃园沟,在夜色和青纱帐的掩护下,悄悄绕过林县外围郝家庄据点,神不知鬼不觉的到达林县城南。18日0时30分,当敌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3团官兵早已越过林县外围干涸的外壕,悄悄登上城墙。正如周凯东战前预料的那样,只一个冲锋,3团就顺利占领南门。
![]() 紧接着,3团在南门架起机枪,掩护所属部队向东门发起进攻。负责夺占东门的3连,冒着敌人东南角碉堡的机枪火力,沿着城墙内沿顺利摸到东门下,从内向外一举拿下东门。随后4连的爆破组也成功将敌人东南角的碉堡炸毁。待到天亮时,3团已经控制了林县的东门和南门,再加上20团也从林县另一侧发起进攻,所以林县的敌人完全被攻城部队包围,插翅难逃。
没想到的是,在林县负责指挥的敌暂编第7军军长刘月亭居然负隅顽抗。在得知外围四门均被八路军攻克后依然贼心不死,他命令留在鼓楼的特务团主力一面坚守指挥部的核心阵地,一面派出两个连的兵力向南门发起反冲击,妄图夺回南门,与驻扎在南关的日军大队取得联系。但是在3团7连的顽强抵抗以及4连的侧翼配合下,敌人两个连连续四次反冲击均被3团打退,而且伤亡惨重。
![]() 就在城内敌人濒临绝境、3团准备稍作调整向敌指挥部发起进攻的时候,由于日军派遣飞机前来支援,驻扎在南关的日军大队有一个排拼死突破了769团的阵地,杀到了3团的腹背。眼见日军来援,城内的敌人决定孤注一掷,再次向3团把守的南门发起第五次反冲击。周凯东立刻调整部署,将原本用来进攻敌指挥部的兵力全部投入防守,形成内外防御正面,旨在最大限度的依托地形消灭城内守敌的有生力量,为下一步夺取敌指挥部创造有利条件。
敌人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希望,进攻更加的疯狂。在3团的阵地上,到处都是敌人和3团官兵的尸体。就在此时,突然林县上空飞来了日军4架飞机助战。这对于原本兵力捉襟见肘的3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3团没有对空武器,拿日军的飞机根本没办法,再加上时间仓促,3团也根本无法构筑防空掩体。一旦日机扫射,3团官兵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 有了日机的支援,敌人的进攻更加疯狂。任凭3团官兵拼死抵抗,南门阵地还是被敌人攻克,而3团其他的阵地也岌岌可危。就在这个危急关头,身处前沿指挥的3团参谋长突然发现伪军的阵地上,有几个士兵正在对空打旗。参谋长立刻猜测,这是日军与伪军事先约定好的信记号:只要哪些地方有人打旗,就表示这些地方是伪军的阵地,日机就不进行扫射和轰炸。虽然只是猜测,但是参谋长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他立刻命令各连在阵地上寻找与伪军差不多的旗子,而后用相同的方式对空打旗。果然,日机在林县南门上空盘旋了半个多小时,硬是没有找到八路军的阵地,最后朝着没人的地方扫了几梭子弹,就灰溜溜地走了。
没了日机的支援,3团官兵在20团和769团的支援下,终于再次夺回南门,并且将前来支援的日军一个排以及反冲击的伪军全部消灭。此时,林县城内的伪军已经无力突围,只能龟缩在鼓楼核心阵地做最后的顽抗。3团和20团仅仅用了十分钟时间,就攻入鼓楼,将早已心灰意冷的伪军残部消灭。除了总指挥刘月亭负伤逃跑外,敌指挥部其余人均被俘虏,敌人设在林县的指挥中枢被彻底瓦解。
![]() 【在坚守林县南门的战斗中,3团团长周凯东亲临一线指挥时,不幸中弹牺牲。战后,3团将周凯东的遗体安葬在桃园沟】
没有了林县指挥部的指挥,伪军在周边苦心经营的防线瞬间崩溃。八路军两个进攻集团将各个据点的伪军逐一击破,将辉县、安阳方向前来支援的日军一一打退。伪军并非像文艺作品那样描述的那样好打,八路军经过9天的作战,共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击落日机1架,攻克与收复据点80多处,解放了林县以南、辉县以北拥有40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重新开辟了太行山南部抗日根据地。此后,伪第24集团军因为主力被歼,再也不能威胁到我抗日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