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7-20 09:50 编辑
济南七十二名泉 (二) 第二十一泉:芙蓉泉 芙蓉泉――一 池新绿芙蓉水 虽然《老残游记》中描写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但现今位列七十二泉的泉水中,真正涌泉于居民院落内的泉水较有名的只有芙蓉泉。 芙蓉泉位于芙蓉街69号居民院内,为石砌长方池,池中间横跨一石桥。芙蓉,亦为古时荷花的别称。清朝曾于泉边建芙蓉馆,不知泉馆是以谁起名芙蓉。清代诗人董芸曾寄居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 明末清初,从芙蓉泉到泮池一段泉水溪流,人称“梯云溪”。溪上架桥,建有牌坊,额题“腾蛟起凤”,寓其前程腾达。清康熙初年,景色渐衰,梯云溪改为暗沟,上铺青石,桥坊皆毁,仅存芙蓉泉池。芙蓉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第二十二泉:舜井泉 舜井泉――今人过此犹留连 济南历史最悠久的名泉,应非舜井泉莫属。 四千多年前山东的一带,是东夷部族的聚居地,东夷领袖大舜被尧王推荐为帝王,建立了虞王朝。据记载,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耕于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他在历山脚下耕种时挖出了泉源,即是舜井泉。 今天的舜井泉,位于济南舜井街中段的“舜园”门前,泉已干涸,周围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不经意间很难发现舜井泉的所在地。但走在舜井街上,看到舜井泉时,总给我们平添了些许历史沧桑,正如近一千年前的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所言,“虞舜已殁三千年,至今遗迹还依然。功名德大被万世,今人过此犹留连。” 舜井泉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历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此处原建有规模宏大的舜庙,舜井即在舜庙的重华殿前。历史上舜井的名声很大,欧阳修、曾巩、苏辙、元好问等文学大家多有赞颂。 关于舜井泉的来历,民间有一传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孽龙常在济南地区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大禹捉住孽龙,并用粗大的铁链将其锁于舜井,除非到“铁树开花”的时候才能放它。所以井内至今犹有两根铁链悬在井中,寓意“舜井锁蛟”。舜井泉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第二十三泉:腾蛟泉 腾蛟泉――落入街巷平民水 名字颇有气势的腾蛟泉,本以为应是呈瀑布形的跌泉,或水面奔突的涌泉。但腾蛟泉,只是在民居小巷墙边一个呈普普通通长方形的小泉池。虽然泉形平淡毫无腾蛟之感,却为周围居民提供了饮用之水。 腾蛟泉这一名称的来历,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清《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朱砂泉等诸泉汇流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丽景观。 腾蛟泉泉水清甜,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泉池的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举人、历城人李建题写的“腾蛟泉”石刻。 第二十四泉:双忠泉 双忠泉――清泉绵绵悼忠魂 双忠泉位于双忠祠街西首,据说是当年为纪念抗清将士建祠时,掘地而成泉。现今双忠祠已没,双忠泉仍在,绵绵喷涌的清泉追思着昔日的英魂。 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入关,绕北京直取济南。时山东巡抚御史宋学朱、历城知县韩承宜率领留守城内的千余乡兵及民众拼死抵抗,后因寡不敌众,外无救兵,城陷身亡。后人为纪念宋、韩二人忠贞殉职,建“双忠祠”祭之。掘地时忽然涌出一泉,水流不息,清澈甘美,遂以祠命名为“双忠泉”。山东督学赵申季作“双忠泉记”,勒石于泉旁。 双忠泉和双忠祠于解放前祠毁泉埋,泉址上建了民居。2000年重新修复了双忠泉。曾列入清代郝植恭的《七十二泉记》中。 第二十五泉:黑虎泉 黑虎泉――石激湍声成虎吼 黑虎泉在济南泉水中是最有气势的,巨大的泉水从三个石雕兽头中喷射而出,在水池中激起层层雪白的水花,动人心魄,令观者无不惊叹,夜色中远远闻听更是声如虎吼。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泉为一天然洞穴,洞门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上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黑虎泉”。有诗云“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 昔日,黑虎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呜鼓击缶……。”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 黑虎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水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第二十六泉:琵琶泉 琵琶泉――泉水流注生琴韵 提起琵琶泉,就会联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顾名思义,琵琶泉取于其声,泉水涌流时,水溢出池沿,经石阶跌宕四泻,迸落河中,发出铮铮淙淙的声音,夜深人静听之,如同有人在弹奏琵琶,故名琵琶泉。有诗云:“泉水流注生琴韵,劝君聆听琵琶音。” 琵琶泉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从前,黑虎泉边住着一户人家,女儿名叫莲花,特别乐于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龙王四太子得知后,便托梦送莲花一只拿着能避水,落地变清泉的琵琶。知府的公子见莲花长得漂亮,要强占为妾,莲花不从,便抱着琵琶跳进护城河中,护城河南岸便又冒出一处清泉,泉涌水流,犹如琵琶扬韵。人们都说那是莲花姑娘在弹奏琵琶,所以给这泉起名叫“琵琶泉”。 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曾列为清代七十二名泉。 第二十七泉:玛瑙泉 玛瑙泉——天地造化凝奇泉 以玛瑙命名的玛瑙泉,自然如玛瑙般光彩夺目。 玛瑙是一种色彩艳丽的宝石,俗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具有玛瑙品质的玛瑙泉吸日月之精华,夺天地之灵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湛清剔透,数处泉眼竞涌,串串水泡从池底晃晃悠悠地飘然升腾,光彩夺目,状如玛瑙,玛瑙泉名也由此而来。 玛瑙泉位于黑虎泉东侧护城河南岸,为一石砌泉池。 第二十八泉:白石泉 白石泉——泉围绕半城秋 漫步在解放阁南侧护城河岸边,抬眼望去,绿柳成荫,游人如织,烟波画船,云蒸霞蔚,白石泉水流淌其间。 此泉北依河岸,东、西、南三面与护城河连接,形成广阔水面。其水势旺盛,盛水时节,日涌水量近3万立方米,串串水泡从池底沙砾中溢出,飘摇而上,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涟漪,与水中青藻白石相交,编织成一幅迤逦画卷。清代济南人乔岳有《白石泉上》诗,赞美说:“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溪西烟树知多少?添个鱼船胜虎丘。” 关于白石泉的来历,据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记载,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春夏之交,天旱,山东布政使江兰主持疏浚护城河道,清挖淤泥至岩石时,忽涌出股股泉水,因周围遍布白色岩石,故取名“白石泉”。 第二十九泉:九女泉 九女泉——疑是银河落凡尘 白石泉旁,清灵的九女泉以秀丽之容和碧玉之质引得游人驻足观望。 九女泉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由假山石砌岸,起伏跌宕。水泡袅袅自池底升起,淡淡水雾飘忽弥散,泉高于河,水自石缝中溢出,泄入护城河内,击石有声,如溅珠玑,仿如银河落尘,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处寻! 关于九女泉的由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传说是,泉水清澈甘美,冬温夏凉,引得天上的九位仙女在风清月明之夜到此浣纱洗浴,轻纱曼舞,仙乐声声,故名“九女泉”。 第三十泉:五龙潭 五龙潭——碧水色净空人心 五龙潭的水澄澈碧绿,像一块起伏波动的翡翠,纯净如16岁的少女,没有一丝心事。明人刘敕写到“坐来水色净,聊可空人心”。 五龙潭又称龙居泉、灰湾泉,潭水深达6米余,是济南最深的一处泉水,水流常年不涸。相传,昔日五龙潭水深莫测,每遇天旱,到此祷雨辄应。元朝初年,潭边建庙,内塑五方神龙,后人便称其为五龙潭。 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周围有泉29处。五龙潭水面宽阔,澄澈如镜,潭边曲栏画桥,亭台楼阁,倒映潭中,恍如仙境。倘若雨后初晴,潭水湛蓝,鱼儿戏游,水面上飘浮一层淡淡的雾气,令人心旷神怡。 关于五龙潭的形成,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很多。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护国公秦琼府邸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北魏时,五龙潭边建有“客亭”,唐代称“历下亭”。唐天宝四年(745),著名诗人杜甫与李邕在此宴饮,即席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五龙潭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第三十一泉:古温泉 古温泉——古朴温润化清泉 古温泉其泉如名,古朴而温润。隆冬季节,朔风劲吹,冰雪覆盖大地,此处水面仍然暖气飘袅,如轻纱浮动,故称古温泉。泉水与亭台楼榭交互融合,更显古色古香。 五龙潭公园内水木清华,竹影粉墙,曲桥卧波,游廊倚虹,景致清雅优美。古温泉就掩映在公园的东南侧,泉眼众多,水泡串串自池底涌出,晃晃悠悠缓缓升腾,从不间歇,水光粼粼,宛然如画。泉池中尾尾金鲤悠然徜徉,池畔秀石上雕刻着“古温泉”三个苍劲大字。该泉冬温夏凉,水温常年保持在18°C左右。 过去,这里是东流水街,所以古温泉在古代又称“东流水泉”,历代沿泉多有建筑。清代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此建一庭院,名“漪园”,当时的诗人汪士慎曾作《游漪园记》,描述古温泉的景致:“济南发地皆泉,而其奇尤在城西。温泉者,七十二泉之一也。”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对古温泉均有著录。 第三十二泉:贤清泉 贤清泉——杨柳垂荫清泉隐 人们往往走到贤清泉跟前还在寻找贤清泉,看不出眼前这泓沉静的碧水就是贤清泉。朴实无华的贤清泉确有圣贤隐居山野之风。 贤清泉又名悬清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北侧。泉呈不规则形状,以自然石驳岸。泉水清澈,荇藻漂浮,杨柳垂荫。后归李家所有,故亦名“李家池子”。 贤清泉水势很好,清按察使沈廷芳曾在《贤清园记略》中赞道:“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其著者为趵突、为珍珠,而贤清实具二泉之体而微焉者也。”清乾隆时期(1736-1796)利用悬清泉建成一所水景园“朗园”,景色怡人。现在,朗园早巳湮没,清泉仍在。贤清泉在名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亦有著录。 贤清泉南侧有聪耳泉、濂泉等数处名泉,泉水自石缝中涌出,漫过青石板路,形成“清泉石上流”的著名景观。 第三十三泉:天镜泉 天镜泉——天光云影共徘徊 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形容天镜泉是再合适不过了。 天镜泉水面平静如镜,日月星云倒映池中,如天垂镜,天镜泉也因此而得名。 天镜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南角,又名“江家池”,因明代江浚六世祖江湖来济南定居在泉边,故名。明万历年间(1573-1620),山东提刑按察副使张鹤鸣,见其泉水明如镜,景物倒映,“如天垂镜”,将其改名为天镜泉。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鉴须眉。” 天镜泉是五龙潭泉群中的第二大泉,盛水期水势很好,串串水泡从池底冒出,于水面炸裂,织成漂亮的波纹,池内青藻浮动,清澈见底,鱼如穿梭,上下荡游,好像在琉璃池中,很是好看。有诗描写天镜泉,“池涌千珠乱,天垂一镜明。”清朝列为七十二名泉。 第三十四泉:月牙泉 月牙泉——落水三尺溅飞泉 济南各种形态的泉水都有,但没有一个如月牙泉般奇妙。 见到月牙泉的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泉水从高出地平面近三米的山石上飞泄而下,在山石的碰撞下,激溅起蒙蒙雨丝,飘者如练,断者如珠,撒落在一池碧水中。 清人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中记载:“月牙泉,在西北外北巷中,故名。月牙泉泉水极其清澈,有王氏宅临泉,隔一墙,内有巨池,蓄红鱼数十头,长几尺余,粗如巨桶,不知养自何年。” 月牙泉是济南泉水中喷涌位置离水面最高的泉,足有三米,位于五龙潭公园东南隅,用自然石驳岸,呈不规则形状,四周植以垂柳。丰水时节,月牙泉水自高出水面三米多的蘑菇云状山石的顶部涌出,形成瀑布,倒泄入池中,颇为奇特。 第三十五泉:西蜜脂泉 西蜜脂泉——试将一饮胜天浆 如果让你在济南名泉中选一泉饮用,你一定会首选蜜脂泉,因为蜜脂泉名给我们的印象太甜美了。 该泉水势良好,盛水期泉溢池清,泉水汨汩自池底涌冒,尔后从池北壁石洞中往北潜流30米许,与醴泉泉水合流,往东北方向注入五龙潭,因泉水甘甜似蜜,故名。明朝晏璧曾赋诗赞美西蜜脂泉道:“西池泉味比东强,何必天寒割蜜房。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 蜜脂泉分东西蜜脂泉,列七十二名泉的西蜜脂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边的关帝庙中,泉池东南为蜜脂殿,殿室两间,庄重古朴。据传闻,此处为清末山东巡抚丁宝桢秘杀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安德海(即小安子)处。西蜜脂泉在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有著录。 第三十六泉:官家池 官家池——茅亭翠竹到泉边 官家池听起来很有些官宦世俗之气,但泉池自然生成,周围更是茅亭翠竹充满乡野情趣。 官家池泉名的由来,是因为相传古时为一官宦人家居住,此处泉水水质甘美,取自池内泉水生出的豆芽与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本地居民多到此取水,官家池因而得名。 官家池泉眼众多,水质清澈甘美,冬温夏凉,泉水周围桃花戏水,绿柳夹岸,茅亭翠竹,小桥卧波。正如诗中所述的:“池是官家汇众泉,涌出珍珠纯天然。游人赏泉不知醉,茅亭翠竹到泉边。”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由于此处地势低洼,官家池泉水出涌标高水位为26.30米,比趵突泉出涌标高低半米多,因此在市区泉群中出流最早,断流最晚 第三十七泉:回马泉 回马泉——马蹄一敲迸清泉 回马泉猛一看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但在泉水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五龙潭内建有唐朝武将秦琼府邸,一日秦琼在此遛马,战马腾空,马蹄落地处出现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 回马泉地势较低,水涌旺盛,池中有几十处泉眼,此起彼伏,间隔不断地涌出水泡,有的几十个一串,有的三三两两,大若圆枣,小若豆粒,飘飘摇摇上升到水面,纷纷炸开,形成一圈圈细密的波纹。池底水清见底,泉眼处涌出团团细密的沙砾,无数尾小鱼在沙砾边游来荡去,煞是好看。 回马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南侧,条石砌池岸,水面与“净池”相连,池中间建一曲桥回廊,设有座栏,供游人凭栏观鱼赏泉,名“曲池观鱼”,南岸石壁上嵌“回马泉”石刻。 第三十八泉:虬溪泉 虬溪泉 ——泉涌成溪虬龙吟 看过虬溪泉的人,无不为它的清幽而动心。 虬溪泉为假山石垒砌的不规则泉池,泉边绿柳翠竹环抱,池水碧透,池中央有一条弓形石,石中部有一泉眼,碗口粗细,汨汩泉水自泉眼中涌出,哗哗有声,溅起层层涟漪。 虬溪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东北方。20世纪60年代,水文地质部门在此钻探,钻孔中涌水甚盛,遂作为一处泉眼保留。因其涌水量大,如蛟龙吐水,故名虬溪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