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一首东北味儿的劝酒诗,不喝就埋汰你,最后一句成酒桌流行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5:23: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白一首东北味儿的劝酒诗,不喝就埋汰你,最后一句成酒桌流行语                                                           2024-06-13 10:51                                        

发布于:天津市
   
                          

李白嗜酒是千古留名的,甚至可以说喝酒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项事业,正所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起舞弄剑要喝一点,携妓聚友要喝一点,没有灵感要喝一点,写出好诗更要喝一点!李白享年61岁,倘若能活到百岁高龄,那还可以继续为酒肆行业贡献39年的青春。
李白不仅自己要喝个痛快,更遵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原则,劝别人也要喝个不醉不归,为此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是云:“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大毛,二狗,杯子别放下,今儿喝不醉谁也别想走!

岑夫子和丹丘生都是李白泡在酒杯里的至交,自然会毫不保留地敞开肚皮大喝特喝,然而并非人人爱酒,不少人只当它是一种昂贵的“辣水”,那么当李白碰上一位不喜欢喝酒的朋友时,他会使出怎样的解数劝酒呢?
话说李白游历至安徽省历阳镇,时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历阳县丞便设宴为其接风。当时的太白早已名满天下,能够莅临无名小镇实属蓬荜生辉,县丞自然不敢怠慢这位大唐第一“网红”。李白来到山明水秀的历阳,很快便被其美景所折服,恰好又有酒宴助兴,因此在席间频频举杯,酒酣韵长,好不痛快。

可是,李白却发现这县丞只吃菜不喝酒,倒是自己在这儿已经独嗨了十几杯,没意思!“老王,喝点喝点,难得如此开怀!”可是县丞却对李白的劝诫仍不为所动。酒仙的面子不给,那就只有诗仙来解围了,于是李白写下了一首令人啼笑皆非的劝酒诗。
《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李白开篇就将他不可救药的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地一片苍茫,风色厉寒,片片雪花就像手掌一样大。雪花如手,显然这是无人信服的巨大夸张,但这种浪漫主义烘托下的夸张却让人感觉恰到好处。

当然,李白的浪漫并非凭空而来,他极度描写天气之寒的目的,是为了饮酒。毕竟喝酒能取暖是大家共认的常识,所以李白此一句在本质上也是为劝酒服务的,寒冷是李白饮酒的绝佳动力,也是他劝酒的有力理由。接下来李白简直豁出去了,竟公然拿自己的偶像陶潜当作劝酒工具。
同样是极端的夸张,李白说:陶渊明都被笑死了,就因为你不肯饮掉杯中的酒;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琴,虚栽了五棵柳啊!嗜酒如命的陶渊明是李白偶像,同时也是“王历阳”的偶像,可是王历阳只学陶渊明抚琴和栽柳,却不学他饮酒的本领,以至被李白嘲笑是徒有虚名。

“空负头上巾”是与上两句一脉相承的,陶渊明喜欢头上裹巾,王历阳便学他裹巾。“浪”、“虚”、“空”三连发,三层递进,巧妙地传达了嘲讽,又无形中起到了激将的作用。三句看似都在写陶渊明,但却句句落在王历阳身上,可谓经典。
“吾于尔何有?”这是一句具有浓浓的东北风味的劝酒词,李白问在王历阳心里,他意味着什么,意思等同于:“你拿我当啥啊?四不四兄弟?”李白以二人的交情为劝酒资本,其实这句诗的引申含义就是: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我们的友情不深?或许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劝酒词,但以东北口味来诠释,那种画面感会更加强烈。

同时,“吾于尔何有”的杀伤力巨大,倘若这句话说出后还不肯喝,那很可能就会影响感情,所以此言一出,是不得不喝的。但话说回来,不管是爱不爱喝酒的人,都不喜欢在酒桌上碰到李白这样的人,自己喝到烂醉不说,还非得让别人也喝多。
酒,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尤其李白更是因为“斗酒诗百篇”而扬名天下,他是以酒精为诗歌血液的天才,所以他劝酒就算再狠再毒辣,我们也不会生气,反而更能感受到他疏狂外表下的浪漫与可爱,使我们更加动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5:54 , Processed in 0.0070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