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文同的这一首绝美冷门诗,惊艳了千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02:27: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文同的这一首绝美冷门诗,惊艳了千年!                                                           2024-06-22 20:08                                        

发布于:河北省
   
      我国古代诗歌写景之作很讲究诗情画意。苏轼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并提出“诗画一律”的著名观点。
宋代诗人文同不仅擅长诗文,而且擅画,所以他擅长“在诗中描绘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为中国的写景文学添了一种手法”。
下面这首诗文同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而吟成了这一首富有画意的好诗。

《新晴山月》

文同〔宋代〕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疾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这首诗的大意是:
稀疏的月光透进了高耸的松林,松影投在地面,宛如一幅水墨画。我在林中月光下徘徊,被这夜景深深地迷住了,夜深了,还丝毫没有睡意。
小池塘的荷花似乎对风感到害怕,卷起了肥大的绿叶;山果遭受雨的摧残,不时地摇落在地上。有谁能陪伴我苦苦地吟诗?只有满林的络纬,不住地啼唱。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他的画很受欢迎,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大诗人苏轼极其赞赏,评论家誉之为“精绝”。
此诗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

首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如水月光,从松枝间流泻而下,撒了一地,松影斑驳其间,好像泼墨挥洒的一幅松影月光图。
一个“漏”字,将月色透过浓密的树阴的状况描写得活灵活现。“画地”二字,将林间月影刻绘得入木三分。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这良辰美景,真令人陶醉,无怪乎诗人在松下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更不愿匆匆入睡了。他要充分领略和细细咀嚼这天然图画的风光。

“怯风池荷卷,疾雨山果坠”,池塘里的荷花似乎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上的果子因为受到了雨打,所以纷纷坠落下来。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诗人在夜色中苦吟诗句,伴随着自己的是林中不断啼鸣着的纺织娘。诗人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吟诗声与虫鸣声的增入,打破了夜晚的死寂,突出了夜晚的静谧。
“络纬”即络丝娘,一种昆虫,不断发出 “轧织轧织”的叫声。

诗人以画家的手笔,勾勒月下松林的光影,再加以果坠虫鸣的细微声响,展现出一幅幽美的山月松林图。在一片幽静中,作者寄寓了超脱、高雅之情。
这首诗中有光、有影、有声响,诗人写来思致明晰,情趣盎然,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以及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的敏锐的感受。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5:18 , Processed in 0.0073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