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粟裕的谋略有多强?淮海战役2次献良策,毛主席:贡献无可替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 06:09: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粟裕的谋略有多强?淮海战役2次献良策,毛主席:贡献无可替代                                                                     2024-12-11 13:30                                        

发布于:天津市
   
                              
1948年深秋,徐州城外一片萧条。粟裕将军站在指挥部,远眺战场,眉头紧锁。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惊人的念头要在这里,以60万对敌80万,创造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个想法,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战争结束多年后,有人问起淮海战役的胜利之谜。老兵们总会提到两个关键时刻,两个改变战局的妙计。这两个妙计,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粟裕将军。
第二个妙计最令人拍案叫绝。当时,摆在粟裕面前的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关乎全局的问题是把敌人留在长江以北消灭,还是把他们赶到长江以南再打?
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留在北边打,敌人就像是瓮中之鳖,容易对付。可北方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家都不知道要被炸多少。赶到南边去,北方老百姓是安生了,可渡江作战哪那么容易?那可是在人家的老巢里打仗啊!
粟裕绞尽脑汁,反复权衡。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战场如果敌人退守长江以南,解放军虽然能迅速解放大片土地,但就像是在打太极,虽然占了地盘,却没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那样的胜利,就像是没吃饱的饭,虽然填了肚子,却总觉得差点儿意思。

最后,粟裕拍板定案必须把敌人主力留在徐州附近歼灭,不能让他们跑到长江以南去。这个决定,就像是下棋时的一招险棋,看似冒险,实则高明。
粟裕立即给中央军委发了一份详细的电报,这份被称为“齐辰电”的电报,在军事史上可是大有来头。毛主席看到这封电报,眼睛都亮了。他二话不说,一锤定音“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再说说第一个妙计。其实在这之前,粟裕就已经献了一策。那时候,淮海战役刚开始,规模不大,就是想解放解放苏北。可粟裕那双“火眼金睛”看出来了,这仗啊,很可能要变成一场大决战。
问题来了两支大军参战,谁来统一指挥?要是指挥不统一,那可就乱套了。就像是两个厨子炒一锅菜,这个放盐那个放糖,最后还不得炒成一锅糊?

粟裕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陈毅和邓小平来当这个“大厨”。他赶紧给中央军委发了封电报,提出了这个建议。毛主席一看,直拍大腿这主意好!就这样,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建立起来了。
这两个妙计,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就像是下棋,有时候一步看似普通的棋,却能扭转整个局势。粟裕的这两招,就是这样的妙棋。
第一招解决了“多头指挥”的问题。要知道,打仗不是过家家,没有统一指挥,那还不乱成一锅粥?陈毅和邓小平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由他们来统一指挥,既能服众,又能保证战略部署的统一性。这就像是找了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开车稳当,大家坐着也放心。
第二招更是绝了。按照粟裕的建议,集中兵力向徐州进攻,就能把敌人主力困在徐州一带。这招儿就像是下围棋时的“倒脱靴”,看似退让,实则是为了更大的包围。不仅可以歼灭现有的敌军,还能吸引更多敌军来增援,从而创造更大的歼敌战果。

结果证明,粟裕的判断简直是神机妙算。国民党军队果然按照粟裕预料的那样行动了。他们放弃了原本计划的“守江必守淮”战略,而是将兵力集结于徐州一带。这就好比是自己往口袋里钻,还美其名曰“战略转移”。
解放军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分割包围,切断了敌军的退路。结果,80万国民党军队被困在了徐州地区,成为了解放军的瓮中之鳖。这场仗打得,简直就像是神仙打架,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就这样,解放军以60万对敌80万,在淮海战役中取得了大获全胜的战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有人说,粟裕的这两个妙计,就像是两把金钥匙,不仅打开了淮海战役的胜利之门,更是开启了解放全中国的新篇章。从此以后,国民党军队就像是被戳破的皮球,再也鼓不起来了。而解放军则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势如破竹,横扫千军。这场仗的胜利,让普通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5:05 , Processed in 0.0075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