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娃之父”韩美林:一生都不画重样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8:09: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海燕00 于 2015-11-28 18:10 编辑

“福娃之父”韩美林:一生都不画重样的   

        2015年11月27日 08:25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和冠欣   

                                                                     
        
   
   

        

在自己的画室内,韩美林讲述自己对蓝印花布的改良设计。

早晨五时刚过,韩美林就在画室里忙活开了。“脑袋瓜儿里各种念头在打架,你要不把它画出来吧,还真就担心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画室位于通州梨园公园内的韩美林艺术馆,十多米长的画案一侧墙壁,被两百多张画稿贴得严严实实。他的一位助理介绍说,这是他趁大伙儿吃晚饭的工夫“赶制”出来的。让人很难相信年近八旬的他前些天还因病住院了一段时间。

不久前,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韩美林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这是中国美术界获此荣誉第一人。国际上获得这一称号的,还有加拿大歌手席琳·迪翁、英国歌唱家莎拉·布莱曼等。韩美林回忆说,登台领奖前后自己都在发高烧,唯独站到台上致答谢辞时,状态超好。

“够神奇吧。很多朋友说我是外星人。你看我没有白发,也不秃顶;视力也很好,一个1.5,一个1.2;血压70、110,够可以吧。”他说,心态不老,就不老,“虽然我十二三岁就是‘红小鬼’,但我心态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兵,普通列兵。上去、下来都没关系。”

彩墨岩画《牛》

1

守传统

“别寻寻觅觅跑到外国晃一圈,回来后唬咱们中国人”

画室地板上,铺设着很大一块蓝印花布。原来,不久前韩美林特意去了一趟江苏南通,他要给“蓝印花布”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设计图案纹样,帮助当地手工艺人把产品推向市场。“你们不知道吧,我是学印染出身的。”1955年,18岁的韩美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第一届染织系学生。

“蓝印花布,你光低着头生产不行。它的确是我们中国的、民族的传统,可关键谁穿啊,怎么穿啊。”韩美林想把它运用到旅游品上去,而且,画案上已经摆上了好几款完工的手提袋。“国外的客人来了,提上蓝印花布袋,一看就是中国的、传统的,但是又很现代,多美啊。”他透露,国际品牌爱马仕和罗意威有意与他合作,把中国元素融入设计。在韩美林看来,意识的改变,能推动艺术往前走。“牡丹、梅花,曾经很雅致,现在挂墙上就有些俗气了,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

让韩美林这些天卖力创作的,还在于国内第三座韩美林艺术馆下月底就要在银川开馆了。与北京馆、杭州馆不同,它要突出当地的岩画特色。“我要给艺术家一个启迪——岩画对韩美林起了多大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韩美林起了多大作用。”他说,“别寻寻觅觅跑到外国晃一圈,回来后唬咱们中国人。”

不过,他并不反对将国外好的东西往传统里面揉。“只要有好的技法,好的工具,好的一些制作方法、材料,还有理念我们都可以去吸收,但祖宗不能改。”他说,自己有两样东西绝对不放弃,“一个书法,我的楷书,绝对是功夫字;再一个是手头的速写、构思。”至于为何对速写如此看重,他解释说,当你落笔以后,你得把这些东西记住,“你光记在笔记本上,那是给别人看的;只有记在心里头,才算你自己的东西。如何记在心底,就得下笔反复练。为什么叫手头功夫,就是这个意思。”

韩美林透露,他筹备多年的四部《天书》将在明年推出第二部。这里面包含了他从国内各地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等历代文物上搜寻记录的数万个符号、图形和金文等,虽然已无人能识别,但承载着民族深处的记忆。

韩美林创作的雕塑《太极》

2

走民间

“现在一些人连画都懒得画了,弄个照相机‘咔咔’,这叫怎么回事儿啊。我始终对我的手很残忍,强迫它画,不然你不熟啊,熟能生巧”

韩美林对传统艺术的偏好,从他画室内的摆设就可见端倪。在一幅幅色彩缤纷的字画的映衬下,沿墙立着一长溜儿阴沉木、金丝楠木等珍贵木材精雕细刻而成的椅子。“这些都是沉在水底几千年的好东西啊,你不走到民间去,又怎能遇见它们。”他口中的“走民间”,即是延续了将近40年的“艺术大篷车”。由于坚信中国最美、最好的艺术在民间,韩美林把每次下厂、下乡、下基层时的“自”驾车采风行动统一冠名为“艺术大篷车”。

据他介绍,“大篷车”去年行程2万公里,今年3万5千公里,历经非洲、欧洲,马上要去印度、尼泊尔;而在国内,下去一趟总要有几个月,今年在河南禹州钧瓷厂,一待就是半年,江苏宜兴紫砂车间也逗留了两三个月。

“别人以为下去就是浪费时间,肚子里没货,你下去也是白晃。而且现在一些人连画都懒得画了,弄个照相机‘咔咔’,这叫怎么回事儿啊。我始终对我的手很残忍,强迫它画,不然你不熟啊,熟能生巧。”在韩美林看来,一些人所谓的采风不过是做做样子,“做给报纸看,做给领导看,做给同行看。能跟那些民间老艺人同吃同喝同劳动,同聊同哭同笑?做不到。但是我能和他们挤在一起拉家常,即使他们身上有难闻的异味儿。”让韩美林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陕北遇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民歌原作者,“那时候他穷得饭都没得吃,穿一条棉裤,连秋裤都买不起。我给他钱,他朝我下跪,我受不起,我是来向他学习的。”韩美林说,自己的书法有阴影、起伏、浓淡,线条如同旋律,正是受音乐的影响,“那么多人唱着他的歌,他不该那么穷啊。”

画案一侧的茶几上摆放着一本某大型拍卖公司快递来的拍品图录,他顺手拿起书,重重地摔到桌面上。“我就不参与拍卖。我与‘商’没关系,我听到‘商’就讨厌。脑袋瓜儿都是钱的话,那画画绝对不好玩儿了。”韩美林认为,一些只顾赚钱的艺术家完全与“人民”没关联了,只能算作“人民币艺术家”。

“尽管有人笑话我,但我感觉我走的这条路挺对的,你见过哪个画家一天画一百张不重样的?我就能。我这一生都不画重样的,可见我在下面生活起了多大作用。”他说,在授予“和平艺术家”称号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特意告诉他,他不是画家里的独一份,而是艺术家里唯一一个。

3

带学生

“今后招生要谨慎了。你不跟我好好搞创作,成天搞什么理论,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就算毕业了?学艺术的,哪能离得开动手实践”

身为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三年前,韩美林曾有过一番惊人之举——他在清华大学招收博士时获得校方特许,破格免考英语,而且所带学生不用学英语。而这也开了中国教育的先河。目前国内艺术院校招收硕、博士生时,考生英语成绩只有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线才能进入复试。

今年他的首批博士生陆续毕业。不过,他似乎对继续带博士没了当初的兴致,“今后招生要谨慎了。你不跟我好好搞创作,成天搞什么理论,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就算毕业了?学艺术的,哪能离得开动手实践?”

在韩美林看来,如今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存在不少问题。“有个学生研究生毕业到我这儿来,他告诉我,就见过他导师一次,前后半个小时。我们那时候可不是,导师走到哪儿都带着我们。”韩美林回忆,周恩来总理曾召集周令钊等艺术界大腕儿商议人民大会堂吊灯的方案。当时政协800人的小礼堂,吊灯就已重达21吨。要按照比例,人民大会堂安装个吊灯可就不得了了。陪同老师周令钊一同前去的韩美林还记得当时的场景,“老师在他随身带的速写本上,画出满天星图案。周总理当即撕下那页纸就算敲定了。”韩美林说,“老师不保守吧。现在的老师本身自己也没学几招儿,他还教你呢。”

韩美林现在每天还花4个小时看书,这两天正在看有关土匪抗日的内容。对于那些潜心投身艺术的青年才俊,韩美林希望他们也多看些历史书、哲学书。“包括诺曼底战役、卡廷事件,有多少科学家、艺术家死在里面了。多读历史书,对创作也是动力。”他说,“人的动力可不全然是来自鲜花美女掌声,我的动力就两个字‘羞辱’。一个是自己做的脸红的事儿,一个是人家对我的侮辱。”韩美林介绍,“文革”期间,他手掌上的骨头被造反派踩断;脚背被人放一根杠子,俩人往上跺,6根骨头粉碎成40多块。“现在天天还疼啊。不过,它越疼我就越画,带劲儿,它反而成了我的财富。”

“艺术家跟从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专家式,现在是杂家式。以前你闭门画牡丹、梅花就可以,现在必须要关心人类、水、污染等。如今大数据时代,也就是比特时代,信息来得快,门类也多,不跟上这个时代,你就是个匠人。”

明年12月底,韩美林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八十艺术大展”。“与5年前的那次展览相比,规模更大,作品将占据国家博物馆8个大厅,5000件作品都是这几年里创作出来的。”他一边说,一边拿胳膊在空中用力划出一道弧线。

时至12点,当众人出门吃午饭时,他一个人又埋头画起了速写。

韩美林的书法和雕塑作品《大佛》

“北京日报是我的大恩人”

今天其实有个很重要的会议,我都没去,你说你们面子大不大?够意思吧,够朋友吧。人要懂得感恩。我到今天都感谢北京日报给予我的恩情。

我大二那时候画画已经小有名气了。当时著名漫画家方成的妻子陈今言在《北京日报》任美编,她就让我给报纸画插图,后来,你们报社社长范瑾看到了这些作品,一下子就看上了我,还介绍我认识了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市委书记都关怀我这个小年青,我能不好好干活?

记者、编辑、老船长、老画家,这都是最有经验的群体。你要不是八卦记者的话,半夜里你会靠在床头深沉思考,这个报道到底能给读者带来点什么东西。有时候我就在想,那么多正经新闻,为什么不往外蹦(注:指手机里推送新闻条目)。你怎么老蹦那些娱乐八卦啊,还能蹦到国际上去。——韩美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3-22 22:40: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3-22 22:43 编辑

韩美林笔下的《春姑娘》绝对A4腰
2016年03月22日11:07



今天12时30分,已经迎来了春分。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分后,就要进入阳气氤氲、千花百卉争明媚的日子了。


  今天12时30分,已经迎来了春分。《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分后,就要进入阳气氤氲、千花百卉争明媚的日子了。
  春天来了,今天摘选部分韩美林创作的“春姑娘”绘画系列,供读者欣赏。

   春天来了,韩美林的“春姑娘”也来了

  读不完的“天书”

  ——《豆蔻梢头·韩美林人体艺术作品集》序言

  韩美林

  爱“女”之心,人皆有之。不过有直言不讳的,也有羞答作态的,这两种都属于“点头派”的。但是也有那些说“祸水”,又吃葡萄又说葡萄酸的“假惺惺派”,我们都挺忙,甭去管他吧!
  我是个画家,知道即使女画家也画女人体,这种选择不一定单单是男画家的事。



  这个世界本身就这么美好。有青山绿水、星星月亮、大江大河、老虎狮子、蝴蝶蜜蜂、雕鹏小雀……但是,只有这些没有人也凑不了一台戏。人、人体、女人体是大自然给的,每人一份,所以大哥二哥别讲麻子哥,我们应该从心底里讲一句真话:这是天造就的。
  “天衣无缝”。脱也脱不去的“天衣”,就是说的人体,他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是人们一生下来就得到的精神兼物质的礼物。

  人体是什么?我讲不好,但是我认为他是世界上最说不出、道不明的一个“什么”。尽着人们的才智,即使最丰富的语言、最优美的乐章、最浪漫的诗歌又能怎么样呢?你急得满眼血丝、唾沫星子满天飞,料你也讲不好人体有多美!再能耐的画家、再瑰丽的色彩,再潇洒的线条也抹不出人体那些微妙的、独到的、抓耳挠腮的“美”。
  有一辈子摄影经验的老手又怎么样呢?凭心而论,哪一个角度不是使你一次又一次的激动,不断变换灯光和镜头,动脑筋、拍大腿、没完没了的心潮澎湃、激浪涟涟呢?

  画家们更不用说了。变着颜色、变着形,七法八法十二法,不管是什么达达派、印象派、野兽派、抽象主义、新抽象主义、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甚至用最细腻的照片来“折腾”……使出浑身解数来表现人体都不如“天造的”人体那么生动、那么难以用任何形式来表现他的美。他们从现实,到神话,到“荒芜宇宙”中寻找“原始生命的生存状态”,用“鲜红”、“鲜绿”就表现出来的“激情”,用“畸形的”、“病态的”、“极度鲜亮的”、“经过严格设计的”非常讲究的疯狂加野性,加幻想,加痛苦,加吃奶的劲来表达这万分激动、万千潇洒的人体。归根结底:艺术家与大自然相比,谁也没有道出这种“极尽”的、“高度凝练”的美来。


  不客气地讲:谁也不敢和这个神秘的大自然较劲。
  我们看到的这些万千姿态的“大美人”,占大多数的是生活中的形象和安排,即使变了形、幻了像、甚至用了真人、真美人、真明星美人又怎么样。艺术上的配合、加强、提炼的功夫不到,就难从人体上读到语言、听到乐章、看到高尚、悟到神圣。
  一句话:内在型的、学问型的作品不是那么多。


  我们直观人体,不能仅限于人体上那几个不多的“零部件”。那里有深邃的学问、含蓄的语言、摄魄的魅力。有丝丝秋雨,有大浪淘沙;有黄土高原,有千年文化;有高山流水,有绿草茵茵;有震撼,有哀怨,有火焰,也有沁凉。在艺术家的眼里,还有深不可测的联想、宏伟的框架、缠绵的情丝、道不出来的柔情、悟不出来的装点、花了眼的色彩,是活脱脱的艺术“真”人、真形象。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人体里读出来的。

  我希望世上不论哪一门类的艺术同行们,能创造一个像基督和释迦牟尼一样的“形象”,不过她是人体,是人的“女神”,人们对她不是敬而远之,而是铁了心地爱她、疼她、信她,她是人不是神。
  不大容易。

  举世皆知,断了臂的维纳斯和没有眉毛的蒙娜丽莎绝对摘不了“人的美神”的桂冠。这个世界不断创造人,只有不断地追求不完美才是人生。如果真以维纳斯和蒙娜丽莎为人的美的极限标准的话,这个世界真的是“没劲”了。
  早在50年代当学生时就画了人体,那时的人们对人体的看法还是旧社会的那一套,从容自如的画人体在美术学院也不是平常事,有点神秘!

  我第一次画人体已经是53年前的事了。我们班一共九个人,五个女同学。都是没有谈过恋爱的童男童女,模特儿青春阳光,我们叫她“候姑娘”,她很大方,与我这些初涉艺术的毛头青年人相比,我们比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

  我第一次见到这女人体,脑袋充血,头不敢抬,我们的同学与我一样。有的女同学不敢看模特儿,比着旁边同学的作业“间接”写生。这时人体美不美也顾不上了,只书呆子式的在这女体上找“三面五调”、“三度空间”……这场写生成了新鲜事,总务科还有什么“室”的工作人员都借着理由来“检查水管”、“检查电闸”,折腾得候姑娘藏起来好几次。

  这场人体下来什么收获当时都忘了,画人体权当是艺术大门里刚刚踩进的第一步吧!
  后来大学里我当了老师,备课、写生就成了平常事了。
  在人体上下功夫是近几年的事,上千上万的稿子没想到已“绿树成荫”了。

  人生得有几次折腾,对男人来讲折腾不是个坏事。千年的习惯,不论中外古今,女人没事业没人笑话,没工作没事,不奋斗也没事;有工作、有事业男人也敬佩。但是男人没有工作,没有事业加上娘娘腔没有哪个人喜欢,这种观点非一日之见了。我事业上的折腾来自我的同行,依我说在有文化的社会中,同行应该是亲家不能是怨家。咱们中国人喜欢窝里斗,干哪一行就哪行,跳行不行,跳进来“大爷就把你灭了”!

  72年“文革”出狱后,我在工厂继续劳动,没有人理我,一干就是14年。这14年里我没条件画画,只画了一些小动物,这样也引起了很多是是非非。小动物在美国一轰动,咬耳朵的人就上下跳着说我“就会画豆腐干子那么大的小狗小猫!”这句话放到我的性格上正好助了我一把,“豆腐干子”是我没有条件,“小狗小猫”是为了不犯政治错误,绝非我没有实力。

  就这样人大会堂,中南海十几米二十几米的画登上了大墙,后来又上谏我“只会画动物不会画人物”。这嚼舌根的谏言,将我拍案而起。我科班出身,而且50年代天安门游行的大宣传画都出自我手,对这挑战性的进攻,当然毫不犹豫地下了应战书。不画就不画,要画就画人体,而且是女人体,还得是零部件少之又少的背部,先决条件是默写。




  二十多年下来,我深知这“人体”不是单纯的那些“部件”,这文学、诗歌、音乐、舞蹈,这人生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粗、野、轻、柔、云里、雾里、天上、地下……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
  由写生到默写,这是我创作的一个飞跃。不经这个阶段,我是无法将人体往另一个境界里引发,天人合一,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自己去“悟”去吧!
  我想对这人体的体味,也只能到此了。到了这个地步若提起拍卖、客户、墨宝、润笔费、成交价……不是成了恶梦初醒了吗?




  人生有许多乐趣,换个活法也不错。
  谁都喜欢做梦娶媳妇。
  这次出版的画作不是写生,没有模特,是我平时探索的考卷,我深知人体这个大学问不容易出头。反正是我画了,而且不同笔、不同纸、不同处理方法。而今,我将向油画人体进取,相信笨鸟先飞早早起步,哪怕是多跑几米也好。
  人体是绘画行里最难攻下的堡垒,我相信那句“即使是单纯的量变,也能引起质的飞跃。”
  我多么希望我继续变下去!


  韩美林人体速写手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18:30 , Processed in 0.0096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